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2南华大学附属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病压疮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长期卧床患者,其中48例为观察组,在常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皮肤护理、减压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另外48例为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7%,高风险者压疮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分别为6.2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关键词:卧床患者;压疮;护理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卧床患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的受压部位。压疮的发生会延迟患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发生压疮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痊愈的时间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会消弱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压疮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压疮患者的护理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为了研究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笔者搜集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96例长期卧床的患者,其中4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措施,48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的压疮发生率。现就研究的结果及采取的护理对策进行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
将本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28—79岁,平均(54.3±6.1)岁,住院时间30—68d;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9—77岁,平均(53.2±4.6)岁。住院时间32一66d。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
经过观察得到临床结果为观察组:高风险30例(62.5%),中风险14例(29.2%),低风险4例(8.3%)。对照组:高风险30例(62.5%),中风险15例(31.3%),低风险3例(6.2%)。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压疮危险的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取改进的综合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压疮的总发生率由27%降低至6.25%,高风险组压疮发生率由16.67%下降至6.25%,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高达27%,是那些原因会导致卧床患者如此高发压疮呢?下面就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一简要分析。
二、发生压疮原因的分析
(1)压力因素。发生压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压力。卧床患者体位常处于被动状态,有时还需要使用硬板床,更加大了压力的强度。在护理时由于便盆使用、翻身方法、更换床单等行为的不得当产生了摩擦力,摩擦力加大了受压部位的皮肤与器具的摩擦程度,皮肤的完整性受损,长此以往极易发生压疮。而且当患者处于半卧位的时候,身体有下滑的趋势,由于皮肤和床单被子之间存在的摩擦力,使得皮肤和皮下组织无法移动,这些组织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相对移位,造成了皮肤组织磨损受伤。
(2)局部潮湿。卧床患者经常是长时间保持着同一体位,受到身体压迫的部位产生了大量的汗液,由于不能及时更换体位而无法蒸发,就会导致身体局部潮湿,同时卧床患者在上厕所时经常会将床单污染,同时被褥里也藏有大量的细菌,就更增加了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3)受压时间较长。受压的时间越长,压疮发生率也就越高[1]。患者长时间的被动体位会造成局部组织受压时间增长,使压疮更容易发生。
(4)温度。卧床患者入院初期大多体温较高,长期处于被动体位也会升高受压部位的皮肤温度,局部皮肤容易发生营养缺失,引法组织坏死。
(5)全身因素。许多患者由于由于机体失血量过多,导致受压部位的血流量减少,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采取了有效的护理策略后,观察组的压疮发病率仅为6.25%,与对照组呈现了显著性的差异,下面对观察组具体采取的护理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三、观察组采取的具体护理对策
(1)完善护理管理 患者在人院后对其压疮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及时的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和风险护理单。值班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初入院阶段特别加强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采取措施,每隔24h后再次进行评估;交接班制度严格,交班的护士在交班前仔细的填写当天护理情况并注意核对,特别的注意事项要重点标明,接班护士认真记录,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特别是关于压疮危险评估方法,以提高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水平。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是皮肤护理的重点。卧床患者易出汗、易擦伤以及上厕所等问题都会造成患者的皮肤潮湿和被污染,形成了压疮的温床。在护理工作中做到每日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卧具的干燥。每一天或两天为患者清洁一次皮肤,重点清理易出汗的部位及易受压处。经常性的辅助使用爽身粉使皮肤保持干燥。对受压皮肤及关节部位定期进行局部按摩,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患者在排便后也要用湿巾清洗皮肤,还可以使用炉甘石外涂肛周以减轻肛周的糜烂程度。对于腹泻者也应及时用药,降低排便频率。
(3)减压护理 压力过大是促使压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皮肤持续受压超过2h时便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害。针对提醒较瘦、皮肤弹性一般的患者,建议使用水床、海绵垫和气床等多种渠道去分散身体的压力,每隔3消失观察一次。另外对患者加强翻身和拍背也能够起到帮助其分散压力的作用,护理人员要每一或两个小时就为为患者翻身一次。在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体位的交替变换,以分散压力,对于使用夹板、牵引或石膏的患者,应定时观察其局部皮肤的颜色变化并准确记录。
(4)营养治疗 加强患者的营养有利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还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很多长期卧床患者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问题,使得皮下组织发生变薄,使得骨突部位明显,皮肤更加容易受损,往往愈合还较慢,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建议针对患者的具体营养情况,由专门人士为其定制营养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营养条件,降低压疮发生率。j
(5)对压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特定性治疗 对处于不同压疮时期的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对处于淤血期的患者应该每天用温水擦洗全身1-2次,上厕所发生污染时要随时进行清理和更换,使用器具及更换被褥时要轻柔适当,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如果发现受压处的皮肤呈现紫红色,一定要及时进行按摩,否则会加快组织坏死。对于皮肤完整的患者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外用消炎药,注意要及时换药。如果是皮肤不完整的患者要首先清除掉坏死的肌肉组织,用生理盐水将创面清洗干净再进行敷药,最后用无菌的纱布将创面覆盖
综上所述,卧床患者长时间的处于被动体位,压力、温度、潮湿和受压时间等都是卧床患容易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压疮的发生不仅令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提高了感染的几率,同时给后续的治疗也增加了难度。为此,要定期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压疮发生的原因,在入院后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压疮评估和护理责任到人,并与护理人员的考核挂钩,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护理意识,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结合科学有效的的护理方法,能够大大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对防止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
[2]叶磊,廖燕.气垫床对卧床患者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9.
[3]贺修君.脊髓压迫症合并截瘫患者使用气垫床翻身时间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4.
[4]王炳芳.压疮的治疗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709
[5]喻蛟花,乐革芬,黄海燕,等.外科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J].2009,24(4):4-5
[6]徐燕飞.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对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全科护理[J].2009,7(7):1737-1738
论文作者:唐益民,谭光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皮肤论文; 发生率论文; 体位论文; 对照组论文; 压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