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工作属于智能电网中一个核心的组成单元,在变电站的运行中,它能够时刻地保护电力运行的速度以及灵敏性,因此,在配置选择中,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顺势划分,另一方面则是变电站,这两个不同的层次都可以对电力采取独立的保护,同时也能够与设备相融合在一起,在统一的方法中较好地处理电力中的各项问题,从而使得智能化的变电站能够通过继电保护的技术得到较好地优化,这能够较好地降低电力检修人员在工作中的强度,又能够提升电网在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影响;探析
前言
智能变电站在建设中,其中包括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一次设备应用,二次信息网络化传输和统一建模等等,对于变电站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大大推动了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部分,对于新时期电网机电保护发展影响十分深远,主要是由于机电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重点部分是继电保护。故此,加强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分析很有必要,有助于把握技术要点,推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特征与架构体系的分析
1、智能变电站技术特征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在相关的电流、电压方面的数据采集可通过某些装置实现自动化,并且终端得到的所有数据都具备数字化特点,这样就使变电站真正实现智能化,所有的冗余信息会集成化,同时也会使变电站的监视、保护、故障检查等方面得到统一控制,不再是借助于独立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可以说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减少了硬件设备的冗余,节省了相关方面的成本投入,另外,信息的集成化,使得信息可以分享的范围增大。其次,将体积比较小的电气量检测系统和智能开关设备系统结合在一起,在使系统结构得到紧凑的同时,也使两者的功能叠加到一起,使整体功能得到提升和优化。第三,智能化变电站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对变电站的所有装置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监测收集,然后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确定工作失控处,也就是故障点,这有便于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2、智能变电站架构体系
智能变电站的架构体系是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的,主要有五部分祖成,准确的说是三层两网络,三层指的是站控层、过程层和间隔层,两网络指的是站控层和过程层网络。其中过程层包含的是智能化开关以及电子互感器这样的一次设备,主要作用就是对各种设备运作进行检测,检测目的:
首先是查看其是否出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其次,采集设备运作时的信息。间隔层中的设备主要是起监控作用的相关设备,对变电站中比较重要的装置进行监控,以便维修人员能通过监控录像,及时发现其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的原因,这对变电站的正常运作也起到了保护作用。站控层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资源得到统一控制,而不是由单一的装置独立控制,主要通过人机交互设备以及数据前置机等设备来实现。
二、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1、继电保护数据信息和保护原理的影响
1.1、电子互感器代替了传统的电磁互感器,促使继电保护元数据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以往的电磁互感器中的既定计算方法和整定原则得到了新的优化,可能出现的数据信息延迟和同步问题,对于继电保护带来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对继电保护全方位评估和分析,促使电子互感器自身具有频带宽度和线性度特点,创新得出继电保护的新算法。
1.2、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促使二次信息统一建模,可以对以往的继电保护数据传输和利用手段创新转变。尤其是在ICE61850 标准的广泛推行和应用,设备之间的互联与互通,为二次信息分离打下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如,海量数据信息的挖掘存储,保护配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形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继电保护实现机制的影响
2.1以往继电保护主要是采用采样、计算、出口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逐渐被网络化数据交换和传输所替代。不需要帮顶保护装置和数据信息,即可实现数据的高效调用和存储,促使数据信息可以统一管理和控制,为系统功能发挥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护设备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为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平台,实现数据大范围传播。
2.2、网络化数据交换的可控性更强,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技术中不可控缺陷。结合国际统一标准提出的过程层网络,是一种智能变电站特有形态,在实际应用中有效改善继电保护可靠性不足的问题。通过交换机智能电子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控制和预警,确保继电保护可以动态了解二次网络运行情况,切实提升数据信息传输可靠性。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寻求解决对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智能继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继电保护结构调试的影响
智能变电站技术对于继电保护结构调试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构成形态和运行模式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尤其是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的滞后性十分突出。其次,二次信息网络传输,实现对二次回路的实时监测,便于后续的状态检修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和支持。第三,二次信息全面建模,如果出现变电站设备更换现象,如何能够合理配置设备成为当前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受到工作方向。
三、促进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对策分析
1、完善继电保护规章制度
为了增强继电保护的稳定性, 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到个人的行为规范很有必要。由于变电站的生产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相对应的差异,因此,对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继电保护规章制度,特别是在继电保护装置特性的选择上,由于不同的变电站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因此加强对继电保护的重视管理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利用信息化技术监督系统运行
科技发达的今天, 在电力系统监督上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力系统故障监督平台,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和时间段里,利用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会有及时报警装置进行干预, 保证迅速而有效的发送电力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检修,减少危害,提高继电保护稳定性。
3、提高继电保护硬件设施质量
继电保护装置分为多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不可忽视和代替的功能, 要提高继电保护硬件设施将从它的几个模块入手,电源供应、数字量输入输出、模拟量输入和中央处理模块,分别提高这几个模块的质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制造组装,形成高质的继电保护硬件设施。
结语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电力系统中能够对电力部门带来良好的帮助, 尤其是处理监测以及安全性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继电保护工作在电力系统中作为一个核心部分,需要和配置方案协作工作,才能够较好地提升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因此,在文章中探讨了继电保护中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在推进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为我国电力系统能够良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林.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1):246.
[2]杨晓滨.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18):118-119.
[3]张小俊,陈艳.浅谈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3(21):187-188.
[4]蔡泽祥,王海柱.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机电工程技术,2012(05):1-4.
论文作者:崔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智能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数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