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论文_董敏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论文_董敏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郭刘小学 253100

小学生首先作为独立的自然人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然后才是以“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学校中,接受学校系统专业培养。因此从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家校合作是最科学高效的教育之路。而就目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情况来看,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等现象。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家校合作更科学高效。

一、农村小学家校教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社会层面。政府出台的相关教育法中没有具体关于家校合作的相关条例或法规,更没有第三监管部门明确校方和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各自职责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形成对家校合作工作的监管、提供培训或者考评等系统的工作机制。

2.学校层面

(1)对家校合作研究不够深入,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很多农村小学管理者对家校合作概念模糊甚至欠缺,没能形成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对于很多农村小学来说,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教学和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沟通、合作,或者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进行家校合作。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家长的合作地位被剥夺,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或者道德管教。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仅失去了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机会,而且还使得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视人格教育。

(2)家校沟通平台不够畅通。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农村小学大都采用单向沟通方法进行家校沟通,即大部分表现为学校方面因学生已有表现向家长告知,并要求家长在家进行管教。家长并不是教育决策的共同参与者,且没有合作权。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和检查作业的平台。

(3)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家庭和学校是因为学生所以存在诸多联系,但是说到家校合作好像只有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各种权利和义务,却忽视了学生这一中心群体。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才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很多学校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重要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加分项目。但是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家长、学生三维的共同合作。

3.家庭层面。很多农村家长不清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地位是平等的,没弄清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以为家长参与只能服从学校需要。这类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合作意识淡薄,很少主动联系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及生活,只有学校开家长会、孩子犯错、心理出现问题时才会跟学校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智育发展而漠视德育发展,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后就认为自己教育子女学习的任务完成了,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场所,应承担全部教育责任。

二、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

1.家校合作应有制度保障。政府制定并出台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家校双方都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教育主管部门利用制度协调家校合作,同时把家校合作列入学校日常考核工作之中,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并制定规范的方式、固定的时间等开展合作。我国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完善家校合作活动中心建设。开通免费家校热线,编写并推广相关教本读物等,为家校合作提供方便交流的平台,同时发挥调控与组织监督功能,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其次,学校也应设计多种交流方式,如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手册、亲子活动、家校互访、家校沟通网络等,为家校合作提供更多便捷条件,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情况,灵活地设计家校的沟通方式,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的校本活动。再次,通过亲子活动,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参与合作的活动,真实表达自己的学习生活问题,及对学校和家长的期望建议,提高教与学的乐趣与质量。

2.家校双方要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家校合作”

(1)学校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平等合作。在新型家校合作关系中,学校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学校与家长是平等、双向交流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角色功能,将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把家长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和得力的助手,接受家长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学校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家长参与热情,促进家校合作的开展。

(2)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合作。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模仿性,是发展良好品行、智力和性格的重要阶段。家长应注重提升自我素质,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改变自身不良的道德品质,纠正不利于孩子学习效仿的行为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积极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角色。教师要转变保守的心理,放低姿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提高交流的技巧。教师应当消除权威思想,因为家长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的健康教育、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家长在与孩子一朝一夕相处中,及时把孩子的全面特征反馈给教师,结合孩子在校表现,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多与家长沟通,有利于教师全面地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论文作者:董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论文_董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