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72-02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血液的净化室内,由于病患需要每2天左右到血液透析室内进行诊治,暂时的、以及长期的放置管子,反复的行穿刺导致皮质屏障破坏,血管损伤,机体在外裸露,增加了细菌的入侵[1],且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免疫细胞的下降,不勤洗手,脏手非常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死因之一[2]。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1.手卫生的概念和目的
1.1 手卫生概念
是勤洗手,干净手消毒以及外科手清洁的称呼,洗手是指医生用洗手液在水龙头用流动水洗手,去除手上的脏污,及可以致病的细菌的过程,为了能使手更加的干净卫生,洗手的时间通常要控制在20秒钟左右。手的干净卫生能有效的降低病菌的感染。所谓的外科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是指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用水龙头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1.2 手卫生的目的
清除和杀灭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的传播污染途径,防止和预防医院感染。
2.血透室手卫生执行情况
2.1 操作前洗手率低
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操作时大多戴手套,有的医务人员错误的认为戴上手套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污染。虽然戴上手套将有效的减少一部分的手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将有益于病患感染的风险,但是戴上手套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预防,,并不能完全避免手被病原菌污染,因为是易感人群,加上有传播的途径,如果不及时的注意收的清洁卫生,将导致细菌的快速传播;另外由于手套的破损或是表面的污染也可导致医护人员手污染从而增加病菌的传播机会。
2.2 洗手不彻底
由于血透室患者多,时间紧,工作繁忙医护人员洗手过于简单,只是用皂液搓洗手部,揉搓时间短,忽视指缝指尖的清洁,很少有人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2.3 手的再污染
与手卫生方法不正确,洗手液用量少和干燥方法不当有关。少数医务人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洗手后用工作服擦干,还有血透室空间窄小,洗手设备旁无干燥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原因分析
3.1 洗手意识不强
部分医护人员能够意识到接触患者和公共设施后洗手,但是不能意识到自己本身也是传播媒介也要勤洗手。正常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常驻菌,平时不致病,但是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洗手,在接触不同的患者时就会把这些常驻菌传播至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成为致病菌,从而给患者带去疾病和感染。
3.2 标准预防概念不透彻
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只要未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手即是清洁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血液透析室的病人是长期慢性的治疗,很多没有家属陪护,只有医护人员护理,每项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喝水、饮食、传递物品,衣物穿脱,都会有大量的病原菌。虽然我科也采取了一些消毒措施如层流空气净化消毒,机器的擦拭,但经常接触的电梯按钮、电子秤、空调开关、门把手、电灯开关、水瓶把手等公共设施仍然污染严重。而做过这些操作之后不洗手再做一些专业操作如导管的换药等就会很大的增加感染机率。
4.手卫生的干预
4.1 手卫生设施的完善
病房按照床单元配比在病房的两侧和中间位置采用感应式非接触式水龙头,旁边配备洗手液皂液或肥皂,一次性擦手纸巾。现广泛推荐使用高效速干护手消毒剂,每台治疗护理车上必须配置,每张床边备有,随手触及。连续挤压3次均匀揉搓1分钟就可达到消毒效果,从而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医护工作效率,降低感染率。
4.2 手卫生管理的完善
护士长带领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成员起带头作用,多做宣传和培训洗手相关知识,在每个洗手池处粘贴手卫生洗手步骤贴画及一些温馨提示,时刻提醒医护人员洗手是防护院感最重要、最简便的预防措施和阻断传播途径。也是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双向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得医护人员人人脑中有手卫生防护概念,能够主动认真的执行手卫生规范。
4.3 手卫生监督的加强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各级医院领导务必监督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洗手依从性与合格性[3-4]。医院感染科不定期的对科室内不同的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抽样检查,做细菌培养,提问洗手相关知识,将每次检查检测结果及时反馈至科室,进行月份、季度比较,设立奖惩制度。
4.4 手卫生的普及面扩展
现在在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医护,还有别的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如机器维修工程师、食堂送饭师傅、生活护工等等,对这方面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到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及手卫生规范的落实。
现今医院感染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而致病的感染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有关资料表明,最简单,最直接的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加强手卫生,从而控制医院的感染情况[5]。我科在强化手卫生的管理后,使医务人员意识到手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自觉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明显降低了导管及内瘘针眼的感染率,从而使得医院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手的干净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不仅保护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自身,同时也是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手段。
【参考文献】
[1] 肖远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6-1357.
[2] 尹桂英,孙玉霞,刘桂青等.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齐鲁杂志,2006,12:72.
[3] 林金香,陈妙霞,周小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187.
[4]张笑英,杨俐。综合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74-1275.
[5] 李清杰,刘运喜.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35.
论文作者:陈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卫生论文; 医院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感染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