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兰
资中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四川省内江市 6412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本文拟就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的思路作一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规划;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国家计划全国将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要建设好美丽乡村,既需要对这一概念准确把握,作为规划建设的理论引领,也需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规划,才能从真正建设好美丽乡村。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
(一)美丽乡村提出的背景
追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从五十年代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到户,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问题。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有新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党中央及时提出的新目标。
(二)建设美丽乡村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当然少不了美丽乡村,从大的方面,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部分。从其内涵看,内容既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又蕴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在政治上更加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经济上更加注重产业的融合和农业的现代化推进,社会方面更加注重基层民主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化方面强调突出村落特色文化,留住根脉,生态方面要求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建设美丽乡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建设美丽乡村较新农村建设而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设美丽乡村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城乡一体、工农融合,更加关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保护与传承,更加关注村民的民主自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也更加宽阔具体,既顺应了自然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更体现人广大人民群众的祈盼。
二、创新理念,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工作
要建设好美丽乡村,既需要理念的引领,还需要科学的规划。
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坚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们一体,按照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充分发挥好政府、社会、村民三大主体的作用,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的规划工作。
其思路是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做好村落规划既要做好村落总体规划,也要做好村落建设规划。村落建设规划应当在村庄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实施,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工作,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
(一)村落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优势、产业特色等优势,并通过环境整治、农业拓展、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产业提升等途径,形成特色鲜明的农村发展模式。重点突出三个要素:
一是自然生态景观优美。充分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使乡村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精心打造融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魅力乡村。二是独具特色和空间布局。独具特色的村落布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体现。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三是每个村落的居民院落的风格一致。独具特色的村落布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体现。
(二)耕地等自然资源和产业规划
要根据自身的区域位置和资源禀赋,积极融入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比如,距离城市近的区域,可以发展大棚蔬菜、庭院经济;距城市远的山地或丘陵,可以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提供生态环保的产品,还可以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旅游业等。
(三)公共服务和民主治理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的是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完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规划好机构和活动场所,如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科技服务站、村两委办公场所、治安室等。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点,要增加广大农民群众在基层管理和建设上的参与度,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在建设家园方面的积极性。要完善村民自治体制,加强民主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内容包括维护社会治安、遵守村庄规划、不违章占据道路红线、保持环境卫生,以及倡导文明、健康、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形成“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自我约束、民主决策的体制和机制。要规划好对村民科技文化教育,培养现代职业农民。要规划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单纯“涂脂抹粉”,不仅要外貌美,更要内在美、心灵美。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的内在美主要取决于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意识,即将淳朴的乡风、民间传统文化、现代文明意识等互相融合,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由内在美引导出的外在美才是可持续的美丽。
(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规划
村落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基地。因此,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是彰显美丽乡村地方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内涵的迫切需求。做村落规划,现状调查,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对于具有历史、观赏价值的古建筑,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深入了解村庄的历史,包括村史、家史、家谱,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节庆活动、戏曲舞蹈、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同时必须嫁接生态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将孝廉、农耕、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等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提升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
(五)村落环境规划
村落风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山、水、田园、农家组成的一幅优美图画,也可以说它是村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要科学划分山、水、田、林、路,合理安排生产、生态、生活空间。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环境改造,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改善村落整体环境。要坚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挖掘内在文化升华乡村形象两手同时抓。
作者简介:
杨茜兰(出生年1989)、性别女、籍贯内江市威远县、学位为工学学士、资中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科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城乡规划。
论文作者:杨茜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村落论文; 文化论文; 村民论文; 生态论文; 中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