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湖北 武汉 430200)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危象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急救方法及其安全性,为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个体化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于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共114例高血压危象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急救治疗措施进行整理总结,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救治疗,患者中均未出现死亡情况,34例(29.82%)治疗效果显著,78例(68.42%)有效,2例治疗无效(1.75%),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及时的院内急救措施对于提高高血压危象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对症治疗为原则,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给予其相应的个体化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高血压危象;老年;个体化治疗;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072-02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当原发或继发性的高血压患者在受到了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其机体的周围小动脉出现了暂时性的强烈痉挛,进而引起血压的急骤升高即为发生了高血压危象[1]。高血压危象常常起病急骤,且病情较为凶险,若未对其进行及时的正确治疗,则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而对于危象患者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救治的高血压危象11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救治的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4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4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为(72.15±4.23)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危象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出现头痛头晕者25例,有58例为脑血管意外患者,恶心、呕吐者31例,心绞痛患者有10例。在其发病诱因中,因情绪激动而诱发者59例,过度疲劳18例,未按规定服药27例,因其他原因诱发者1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1.2.1治疗原则 尽快适当的降低患者血压,同时注意避免老年病患由于血压下降过快而使机体产生损伤。治疗过程中要参考患者血压的既往水平、服药史、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机体靶器官的损害情况等因素进行治疗,注意是否存在诱因。针对不同患者制订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2.2治疗方法 确诊患者后立刻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血压水平下降: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取10~15ml加入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静滴,通过扩张静脉来降低心输出量,减小心脏前负荷,进而降低血压,但其对于动脉血管作用并不明显;或者采用硝普钠加进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其对于血管平滑肌均有较为直接的扩张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但要注意其会产生氰化物的特点,应避免长期使用。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将血压降低至正常以下后要减缓其降压速度,适当给予口服药物来保证治疗效果;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降压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降压的速度,避免其他危险因素的诱发;对于存在其他相应并发症的患者应注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一定的缓解治疗。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征,注意将其降压范围控制在三分之二以内。此外,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指征,严密监控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1.3 评价指标
经治疗,患者在2h内血压降低值为10%~25%,视为效果显著;2h内血压下降值虽然小于20%,但已经达正常范围,且患者自感症状消失,记为有效;治疗6h后患者血压下降仍不明显或死亡者则为无效。
2.结果
在114例患者中,106例(92.98%)给予静脉滴注给药,余下8例(7.02%)采用针对性的治疗,均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全部患者中有34例(29.82%)治疗效果为显著,78例(68.42%)为有效,有2例(1.75%)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112/114)。
3.讨论
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患者由于疾病的进展,并受到外界某些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常常表现为血压在120/180mmHg以上,且出现心、脑、眼底、肾脏等重要靶器官的严重病理变化甚至衰竭等[2]。老年人常由于劳累疲倦、情绪激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诱使高血压的发生,尤其以舒张压的升高为主。而老年人机体及器官出现严重老化,压力感受器的顺应性及敏感性亦明显下降,动脉壁的僵硬情况也较为严重,另外,高血压老年患者神经体液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差,很容易发生体位性与低血容量性的低血压[3]。因此,对于高血压危象老年患者紧急救治时应仔细考虑其自身因素,与其他高血压危象的患者进行区别治疗,遵循尽早治疗、长期治疗、整体与个体化的原则,使用正确药物治疗,并注意缓慢降压。
本研究选取了高血压危象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老年患者应及时进行院内急诊救治,确保治疗药物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坚持对症治疗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既往病史等情况,并依此进行个体化治疗,结局较好,这一结果也与王梅[4]、郭文凯[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并结合前人研究与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高血压危象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以对症治疗为原则,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给予其相应的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祝森志.高血压危象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2):130-132.
[2]张忠南,卜明强,王玉.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危象60例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104-106,109.
[3]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老年人高血压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689-701.
[4]王梅,李宁,乔着意,等.救治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患者83例临床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8):976-977.
[5]郭文凯.高血压危象患者急诊救治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5):110.
论文作者:杨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危象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老年论文; 血压论文; 个体化论文; 情况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