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人经济发展分析_华侨论文

菲律宾华人经济发展分析_华侨论文

菲律宾华人经济发展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华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七十年代以来,菲律宾华人经济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国际化与多元化浪潮中,菲华经济努力配合菲政府提出的“2000年计划”目标,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菲律宾华人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已成为菲律宾国家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历史及华人自身的原因,在菲律宾这个特殊环境中,华人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自的特色。

(一)以商业为中心的单一经济结构,正逐步发展成为工、商、农、金融服务业等多业并举的新的经济结构

本世纪60年代中期,华人在产业投资中,商业占25.4%,到70年代,比重又上升到43.5%。与此同时,华人工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据当地华文报披露,目前华人工业资本已占全菲工业资本的20%。全菲最大的250家制造公司中,由华资经营的占三分之一。特别是重工业这个原先较少有华人资本的部门,也出现了新形势。如钢铁工业,华人资本占民营资本的70%,其中庄清泉的“阿波罗”是全菲最大的私营钢铁厂之一。“软科学”经济,如计算机、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等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更是近年来华人经济的新发展。电子工业现已成菲首要出口工业。菲华经济的发展还集中体现在华资银行实力的增加上。战后,一批华资银行相继出现,逐步壮大,至1993年,在菲国28家私人商业银行总资产中,华资商业银行占38.4%。

(二)华人经济以福建籍华人为主体。菲律宾华侨、华人总数约110万,闽籍人士占90%。其总资产估计约在150亿美元以上,全菲前100家企业中,福建籍华人占24家。据印尼《经济新闻周刊》(1992年2月24日)披露,东南亚50个最大企业家的资产中,郑周敏为10-20亿美元,郑少坚、陈永栽、吴奕辉、姚祖烈、杨应琳,均为4-6亿美元。这些人都是闽籍华人。全菲28家私营银行中,华资商业银行占16家,总存款占全菲私人商业银行的54.9%。而菲律宾私人商业银行的绝大多数是福建籍华人经营。

(三)菲华经济国际化程度有一定发展,但规模不大,速度也不快。相对于东盟其它国家而言,菲“家族经济”色彩更为浓厚,特别是华人财团几乎仍是清一色的家族创办、控制和发展,并保留了华人经济生活中所特有的家族式经营方式。加之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菲华资本实力有限,从而也限制了其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在金融资本的发展中没形成寡头化,缺少多次兼并而成的金融巨头。但随着国际国内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菲华第一代向第二、三代交棒时,也开始注重将经济发展推向国际市场。在经营方式上,越来越多的菲华财团和企业走出其家族封闭式的小圈,增加其开放性,注意与第三国财团合作,发展国际性财团,如郑绵绵、郑纬煌在继承其父的“环亚集团”过程中,就注重发展国际性的事业,并进一步将资金引向美、加、日等。如今,“环亚集团”是美国“加州银行”的主要股东;在台湾拥有华侨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份;1993年12月,郑周敏财团又与台湾东帝士财团、菲律宾当局签署协议,投资近1亿美元开发美在菲的兴约翰、波洛岬基地。

(四)菲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日趋密切。近年来,菲华上层人士多以参政议政为手段,寻求政治保障。在1992年大选中,华人参政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参加竞选各级民选官员的华人华裔候选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而且表现在华人华裔公民公开积极地参与他们各自的候选人的竞选活动上。菲律宾当今政界中,14名参议员中具华裔血统的有3名,200名众议员中有8名,71名省长中有3名,基层组织1577名市社长中有102名。在华人人数最多最集中的马尼拉市第三区,参加竞选该区6席市议员的华人华裔候选人多达11位,结果有4人中选。

菲律宾华人经济的以上特点,是由菲华社会所处的内部环境所致。

(一)从外部环境看,菲华经济受到菲律宾政治、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

1.菲政府对华人政策的影响。菲华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菲政府的华侨政策有关。这表现在:

菲化案的冲击,制约了菲华侨在商业上的继续垄断,客观上促使了华侨经济向政府宽松的制造业与其它领域转移。从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菲国会提出了限制华侨经济的菲化案,使中小规模的传统的华侨、华人商业经济几乎陷于绝境。菲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华资家族财团则转向加强与外国资本的联系,并将资金投于工业或其它事业,使传统上占大头的商业资本比重有所下降,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马科斯执政后期,对华侨入籍和经济政策有所改变。实行“从经济上利用,入籍上放宽,文化上同化”的政策。经济利用使华侨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入籍上放宽和文化上同化,则使广大华侨加入菲籍,加快了菲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的转化过程,也促进华人经济逐步融入菲民族经济。

2、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马科斯1973年至1980年推行了“新经济政策”,由于该政策扩大了经济建设规模,所需的资金较前一时期相比大为增加。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除争取外援和引进外资外,在国内必须利用华侨、华人资本。由于政府鼓励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因此,少数老家族财团经营的土产出口贸易和初级加工业获得发展,新兴的家族财团靠与当地官僚的关系,垄断一至几种生产和进口专利,一部分华人资本与外国资本结合,靠先进的技术和外国资金经营汽车、家电,并进而投资建筑、金融、房地产业,这一时期的菲华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3、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及菲外界社会对菲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菲华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企业的组织运作更趋复杂。当企业发展到非家族成员也参与管理时,多数华侨企业家都能借鉴吸收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如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资本的大众化、人才的专业化等,使家族成员只居于决策性地位,从而使企业步入“家族企业现代化”行列。80年代以来,新兴的跨国公司对菲大量直接投资,促使菲当地经济加快发展,亦使大量华侨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合法地位与有利时机。

(二)从华人自身因素看,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菲华经济得以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1、菲华社会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尽管一方面菲执政当局对华侨发展严加限制,但以福建人为主的菲华人经济具有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适应能力。加之闽南人宗族观念浓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尽量吸收族人参加,以扩大其势力。因此,长时期来,菲华人经济“家族色彩”较浓,且闽籍华侨、华人经济取得绝对优势。

2、菲华人士有强烈的发展经济的愿望。受利益趋动所致,为适应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菲华人经济日渐寻求向外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逐步国际化。在投资上,菲华人迫于菲国投资环境的恶劣,被迫寻求向外投资,特别是向中国大陆投资日见规模。应该说,这种投资并不仅仅是地域、语言等因素的作用,它也是华人在自身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竞争(包括华人与菲籍本族人士、外国人之间的竞争)下,寻求生存发展、追求利益的自然之举。

3、寻求政治保障,是华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菲华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力并不成正比,导致华人经济的脆弱和缺乏保障。严酷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华人只有走参政议政的道路,才能使华人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今天的华人经济已融合于菲律宾经济之中,成为其民族经济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经济利益和菲国家的政治态势更是息息相关。为此,当今华人积极推举代言人,参与菲律宾政治,在事关华人切身经济利益的政府决策中赢得发言权。

拉莫斯执政后,树立了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配合菲政府“2000计划”的目标,华人经济以更为活跃、更为强大的实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可以说,在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有利的变化下,菲华经济也将迈向一个新阶段。

首先,菲律宾为实现“2000年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使华人资本再一次得以重用。菲总统府于1994年1月5日发表声明,指出1994年菲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目标为10多亿美元,是1993年的3倍多。可以说,资金是菲经济振兴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外资市场遭遇到中国、越南等国的竞争挑战,菲政府势必将目光转向国内华人资本上。无论在公开还是私下场合,拉莫斯政府均极力鼓励菲华资金投向国内,为菲经济振兴作出最大的贡献。

其次,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逐渐东移,加之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大大刺激菲华经济发展。中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急欲投资发展壮大的菲华资金正是绝好去处;且在沟通中菲的经贸往来中,菲华资金又可以“桥梁”而得以大用。

再次,菲华经济已有的基础,有助于其把握机遇,进行新的发展。80年代,华人资本约占菲产业资本投资额的30%。1990年菲律宾前1000家大公司中,华人占302家。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之华人的勤劳与智慧,使菲华经济有望在下一世纪获得长足的进展。

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菲华经济将面临多种挑战,因而决定了菲华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

菲经济重建的硬、软环境在本世纪结束之前难有明显的改善,势必影响华资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导致资金外流。尽管1994年菲财政预算中,政府雄心勃勃欲使经济增长率达至4.5%。并且通过谈判,该方案也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解和支持。但从菲律宾实际情况看,1993年通胀率上升到10.5%,失业率上升到9.8%,外债达320亿美元,建设发展资金匮乏;而美国的经济援助又大为减弱,自然灾害频繁,政府的目标要得以实现仍是困难重重。

透过一系列绑架华人案的表象,更深层次地反映菲华经济地位的脆弱与不安定。表现在:一方面,菲华经济地位绝不会游离于其政治地位及菲律宾国家经济之外。尽管在当今及今后的菲政府中,华人经济不大可能受到大的冲击与排斥,但从长远看,华人地位在政治上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变化,从而波及其经济利益。从总体上看,它是依附于菲律宾国家经济,随之波动而受影响的。另一方面,同东盟其它国家华人财团相比,菲律宾华人财团的个人财产相对较少。从东南亚50个最大企业家个人财富所列名次看,除郑周敏列第7位外,其余均在29名之后。一旦环境发生不利于华人时,菲华中小财团经济利益易受冲击而面临困境。

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与推动下,迈入新发展阶段的菲华经济将出现以下趋势:

1、国际化。菲华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将加快,特别是跨国投资经营有所增强。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国际化和华人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外向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盟中相对落后的菲律宾而言,华人经济也正逐步同国际经济接轨,自觉或不自觉地加速国际化的步伐。这表现在:(1)支持政府参与的东盟一体化计划,加快与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华人或当地经济联系。(2)部分实力雄厚的财团继续以向外发展、建立国际性大财团为发展方向,特别是加强兼并。(3)利用本身资信,寻找与美、日、台湾、香港等地资本的联合,共同投资菲国和其他地区。从菲多数华人集财的发展看,它们不仅获益于同国内外企业的合作,而且将在与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中得到壮大。特别是跨国投资将随之出现两大变化:由被动投资转向主动投资;由单向的引入资金向引入资金与对外投资并重。

2、多元化。菲华经济将进一步改善其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平衡性,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投资区域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集中表现在投资多元化,即掌握市场与经济脉动,向房地产、金融、保险、运输、旅游服务等行业发展。从今后看,即便在工业领域上,资本的行业分布也朝多元化发展,并达至平衡。而且长期以来,菲律宾的产业经济是因替代进口工业化政策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仍未最终建立,上中下游产业仍未齐全配套。为提升自身产业结构的质量,又为配合菲产业政策调整,菲多数华商必将注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就投资领域看:第一,投资地区日益广泛,并且彻底改变以菲律宾为限的封闭局面;第二,投资的主体将由单一的菲华资本,改变为结合其它国家,地区资本;第三,从投资的方式看,既有资金投入,又有人才与技术投资。人才与技术的投资主要指菲律宾利用投资项目培养人才,训练技能。从长远看,将更注重后者。

标签:;  ;  ;  ;  ;  

菲律宾华人经济发展分析_华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