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传递奥秘与快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寿论文,奥秘论文,之乡论文,快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东省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是中国著名的长寿村。村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群黄发垂髫的老人格外引入关注,他们或拿镰割禾,或挥锄松土,或挑水慢行……如果没有人介绍,你很难知道,他们的平均岁数是八九十岁。
蕉岭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长寿老人勤劳和自然的生活状态更值得借鉴。
春来早白发谁家翁媪?
九岭村总人口2177人,拥有3位百岁老人,且最高年龄109岁的徐祥招身体还十分健朗,耳聪目明,记性好,谈吐清楚。此外,九岭村90-99岁村民有12人,80-89岁村民有75人,并且百岁寿星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蕉岭县长寿之乡工作委员会统计,目前蕉岭县44位百岁老人;80-89岁老人有8960人,是百岁老人的203倍;90-99岁老人有1780人。
寿乡蕉岭这一声誉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蕉岭人赖以潜70岁高龄考中进士,并在京辅助嘉庆皇帝治理国家10年,在当地留下“赖以潜古稀之年中进士”这一佳话。
不少专家普遍认为,蕉岭高龄者众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原因之一。蕉岭县境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蕉岭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26%。此外根据测量结果,蕉岭土壤硒含量每百克达61.4微克,远高于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每百克含硒10微克的正常值。蕉岭空气含有大量负氧离子,最高达20000个/立方厘米。
村中织笼喂鸡去一生一世纪
对于百岁老人而言,一个世纪来的动荡与不安、战争与灾害都亲历了,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无法坚持到今天。活到老做到老,构成了长寿者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生命的动力。
中午近12时,109岁的徐祥招老婆婆正准备做午饭。虽和儿孙一起生活,但徐祥招仍然每天自己打扫屋子、煮饭,并干喂鸡、浇菜等家务活。“到老了还是一身干劲。”儿子钟迪才如此形容母亲。钟迪才今年已经70岁,家族90多人,五代同堂。
104岁的钟彩凤相比徐祥招,她的耳朵不那么灵敏,吐字也略显含糊,走路需要拐杖或人搀扶。钟彩凤的儿媳妇沈冬英告诉记者,尽管动作不流利,但钟彩凤仍坚持每天都要扫地、洗碗筷,“年纪大了,她洗碗筷不那么干净,洗了我还得洗一遍,我就不让她干活,没想到她却骂我,嫌我不让她劳动。”
当沈冬英向记者讲述钟彩凤生平,提到自己的丈夫——钟彩凤的儿子与自己相隔两世时泪流不止,而坐在一旁的钟彩凤神情淡定。当地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百岁老人都经历了家庭各种不幸之痛,但或许是经历了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他们有足够平和的心态接受生离死别,并坚强地生活下去。
共沐阳光空气水自然与君同
蕉岭县大部分长寿老人所坚持的,是一种令人感叹的淳朴状态:即现代人遗失的“自然”。在记者走访的“寿星”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保留着自然生活方式:以清淡为主,有肉就吃,有酒也喝……
2月20日上午,87岁的曾阿三正在菜地里采摘青菜西兰花,她每天到菜地摘菜,亲自挑水浇菜,给菜地施的肥多来自家里的化粪池。“自己种的菜好吃,外面买回来的感觉没有什么味道。”午饭时分,不远处的徐祥招正忙着打水,淘米,洗米,煮饭。走进厨房,饭桌上的菜引人注目:咸菜、萝卜干、青菜……
蕉岭县长寿委办公室主任吴忠告诉记者,世界长寿之乡的专家曾到蕉岭调研,他们一起走访很多长寿老人发现,大部分老人的饮食没有特别之处。
对于很多长寿老人来说,“自然的生活”还表现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上。“见到乡里乡亲开心,自己心里就很开心、很快乐、很幸福。”尖坑村的村民告诉记者,生活中,邓老太太几乎没有和邻居吵过嘴。由于性情和善,善待家人和邻里乡亲,邓常英深受邻里的尊敬和子孙的孝顺,村里不管哪家哪户有喜事,都要请老太太一起热闹。
标签:蕉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