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风险事件出现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出现率为4.00%,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出现率为24.0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门诊患者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出现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因素管理;门诊;护理
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风险因素[1]。在风险因素的管理上,对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及时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伤。可见,在临床上不断改良与完善医院内的风险管理体制尤为重要。临床护理的好坏对患者的康复有直接的影响,一旦在护理工作上出现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2]。比如,医院门诊疾病种类较多,传染性疾病未能及时消毒,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护理不规范等,都是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本研究,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专业知识,使其能够正确评估与预测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安全性。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风险事件出现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女23例,男27例,年龄范围在30~61岁,平均在(48.16±4.7)岁。对照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范围在30~61岁,平均在(49.3±4.5)岁。其中糖尿病32例,高血压24例,发热29例,呼吸道感染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身高、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等,给予常规用药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具体如下。
1.2.1 加强风险意识
护理人员评估在护理工作上的风险因素,加强识别风险的应急能力。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使护理人员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明确自己所处岗位的职责,发挥工作应尽的责任,提高对患者的重视度。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定期开展工作会议,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找出工作上的不足并改进。
1.2.2 改善室内环境
保持门诊室内光线充足、干净整洁、通风性好;同时营造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在门诊室外可张贴相关服务流程、就诊注意事项等内容,使患者能清楚门诊流程,减少在门诊期间耽误过多的候诊时间。
1.2.3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可将护理流程制成小手册发放给患者,使患者更好的了解科室护理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制定护理工作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3]。
1.2.4 实行护理责任制度
科室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推动全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不必要的风险因素[4]。实施有效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护理人员积极进取,共同进步;同时对那些操作不规范与不遵守管理条例的护理人员给以惩罚制度,从而降低护理过程中因马虎造成的安全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本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评定表,包括健康宣教、避免纠纷、护理操作、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为25分。(2)对风险事件出现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药物遗漏、外渗药物、药物错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健康宣教、避免纠纷、护理操作、应急能力对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安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操作的每个阶段,护理人员在工作上任何的疏忽,均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5]。门诊护理是医院较为复杂的工作场所,因人流量较大,疾病种类较多,往往也是医疗纠纷率较高的诊室。
风险因素管理能够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应急方案,有利于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本研究中,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因素意识与出现紧急情况的应急能力,同时提高对患者的重视度。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纠纷,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风险事件出现情况对比,实验组(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由此可见,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因素管理更为有利。
综上所述,对门诊患者实施风险因素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思敏. 浅谈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J]. 心理医生,2017,23(14):347-348.
[2]刘红梅. 浅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6):6-7.
[3]王永莲,高绪莲. 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初探[J]. 心理医生,2017,23(9):168-169.
[4]宋家莲,叶世明,林霞. 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16,3(18):113-114.
[5]王莹莹,李季,张勇. 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7):5509-5509.
论文作者:陶晓燕,洪焕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因素论文; 对照组论文; 门诊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