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托斯的科研计划理论与心理学史方法论_科学论文

拉卡托斯的科研计划理论与心理学史方法论_科学论文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与心理学史的方法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纲领论文,科学研究论文,心理学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比科恩的范式论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科学发展模式,也为我们解释和说明心理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论。按照拉卡托斯的理论,在实验心理学史上,长期存在着行为和认知两种研究纲领的竞争。60年代以前是前者取代后者,成为主流;60年代以后则是后者取代前者,成为主流。

关键词 科学研究纲领 行为研究纲领 认知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是英籍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证明与反驳》(1963—1964)和《否证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970)。拉卡托斯提出了比科恩的范式论更为完善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拉卡托斯看来,科学研究纲领是一组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构成一个连续性的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由两部分组成:中心是“硬核”,周围是“保护带”。所谓硬核,就是这个科学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或本质特征,它决定着研究纲领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纲领之间的不同,就在于硬核的不同。硬核是坚韧的、不容反驳的和不许改变的。如在科学史上,地心说就是托勒密天文学理论系统的硬核,牛顿动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理论系统的硬核。硬核的周围是保护带,它是由各种辅助性假设组成,为研究纲领的可反驳的弹性地带。当反常出现时,科学家就把否定的矛头指向这些辅助性假设。通过修改、更换辅助性假设来保护研究纲领的硬核,使研究纲领免遭反驳或证伪。例如,托勒密时期的天文学家就是通过修改本轮和均轮等辅助性假设,以保护地心说。同时,拉卡托斯指出,研究纲领还有两种方法论上的规定:反面启示法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它本质上是一种禁令,禁止科学家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而要科学家竭尽全力把它们从硬核转向保护带并以修改、调整保护带的办法,保护硬核,免使它遭到经验的反驳。正面启示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性规则,它提供并鼓励科学家通过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辅助性假设,以发展整个研究纲领。如果说研究纲领的硬核是基础理论,那么保护带的辅助性假设则是它的具体理论。科学研究纲领的辅助性假设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或理论链条,每个后继的具体理论都更充分地表达硬核,更好地保护硬核。反过来,研究纲领又可以促进更复杂、更完善的具体理论的发展。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是对科恩范式论的改造和发展。范式虽然反映了科学的整体性,并提出了科学理论系统的内在结构的思想。但是对这种结构的具体内容,并没有作任何具体的探索。科恩从来没有说清楚范式与具体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则探讨了科学理论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说明科学理论系统中的基础理论或大理论与具体理论或小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纠正了科恩的范式理论的心理主义的错误,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不是纯粹的心理的信念,而是认识论领域中理性的产物。

拉卡托斯在上述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不同于科恩的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他认为,科学研究纲领表现为进化和退化两种形式。权衡一个理论的进化和退化的客观标准在于它的经验内容。一个科学研究纲领如果经过调整辅助性假设后,它的经验内容增加了,或者说它能对经验事实作出更多的预言和解释了,那么它就是一个进步或进化的研究纲领,否则就是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可以分为理论上的进步与经验上或事实上的进步两个方面。所谓理论上的进步,就是经过保护带的调整,它在理论上比调整前作出更多的预言;而所谓经验上的进步,就是这种理论的预言,经受了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只有一个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经验上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才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不同意科恩关于常规科学时期(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的进化时期)只有一个范式垄断整个科学领域而不会有其他竞争者的观点。他认为,科恩的这种观点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科学史表明:一个研究纲领就是在进化时期也总常常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研究纲领与它竞争。如地质学领域中有火成说与水成说的长期之争,光学领域中有微粒子说与波动说的长期之争,心理学领域中有行为说与认知说的长期争论。科学史永远是一个研究纲领的相互竞争史,竞争开始得越早,它们进步得越快。科恩认为不同的或竞争的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或不可比较的,而拉卡托斯则认为竞争的研究纲领之间则是可以彼此贡献一定成分的。

拉卡托斯认为,一个研究纲领不可能永远是进步的。它进化到一定时期,就必须要转入退化阶段,再到另一个时期又可以恢复到进步阶段。因而,历史上的任何成功的科学研究纲领都只能是暂时的成功,它们都有一个从进化到退化的发展或演变过程。否定或证伪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的决不是观察和实验中的反常,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研究纲领。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代替另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就是科恩的科学革命。整个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拉卡托斯的这个科学发展模式不同于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因为科恩把科学的发展归结为非理性的信念的变换,从根本上否认了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及其发展的继承性和进步性。而拉卡托斯则反对这种心理主义,承认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进步性。正如他自己写道:“我所说的‘科学革命’决不是科恩所理解的宗教式的‘范式’的变换,而是理性的进步。”

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优越于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因此,前者比后者能更好地说明心理科学发展的规律。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为我们解释和说明心理科学发展史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按照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在实验心理学史上,长期存在着行为研究纲领和认知研究纲领的竞争。这两种研究纲领的具体区别如表1。

行为研究纲领和认知研究纲领都形成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历史上看,自30年代到60年代,行为研究纲领一直处于进步阶段,而认知研究纲领则处在退化阶段;但自60年代以来,认知研究纲领恢复到进步阶段,而行为研究纲领成为退化纲领。行为研究纲领在30年代成功地解决了认知研究纲领提出的两个问题,并从理论上作出新的预测,从而成为进步的研究纲领。 第一个实验问题最初是由拉施里提出的。 拉施里(1929)在研究白鼠学习亮度辨别实验时发现,一旦白鼠事先学会“尝试的解决问题方法”,如位置偏好、改变或对其他无关线索的反应,那么训练对于获得最后的正确联结就没有效果。他称这一现象为“系统反应模式”(systematic response patterns),但他并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讨论,这是由他的行为主义观点所决定的。后来,克瑞契维凯(1932)对系统反应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白鼠在各种学习任务中表现出事先学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克瑞契维凯认为这种系统反应模式构成白鼠对当前问题解决的“猜测”或“假设”。显然,他是用认知的术语来描述系统反应模式,这是对行为研究纲领提出严重挑战。行为研究纲领很快对这一挑战作出反应。赫尔的学生斯彭斯(1936)认为,系统反应模式(克瑞契维凯称为假设)不过是令人不感兴趣的动物条件反射史的“副产品”,因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反射形成和消退的结果。这是行为研究纲领的核心承诺,因而是不可修改的。因此,他认为系统反应模式没有“内部”意义。斯彭斯提出一个详细的数学理论来说明条件反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预测了学习过程中的系统反应模式(或假设)的产生,而且也预测了一些特殊模式如位置改变、位置偏好的产生。克瑞契维凯的假设理论和其他认知理论都不能作这种预测。斯彭斯的工作是使行为研究纲领以内容增加的方式克服了经验反常的一个经典例子。按照拉卡托斯的科学进步标准,行为研究纲领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进步的。可见,斯彭斯对行为研究纲领的辩护是成功的。

第二个实验问题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和克拉鸟(1933)提出的“转换学习”(transposition learning)实验,向行为研究纲领提出又一挑战。

表1 行为和认知研究纲领的区别

行为研究纲领研究纲领 认知研究纲领

机械论 硬核 机体论

1 一致性 世界模式

1 结构性

2 稳定性 硬核假设

2 主动性

3 固定性3 变化性

4 偶然因素(绝对重量)4

偶然因素(较小重量)

↓ ↓

实在论——经验论(认识者认识论

建构论——理性论(认识者

反映或获得现实的模板) 硬核假设 主动建构现实)

↓ ↓

受动有机体人的模式

主动有机体

1 一致性,结构即表象 硬核假设

1 内在的结构和心理机能

2 内部不变性2 内在主动性

3 量的变化 3 结构质的变化

↓ 正面启示↓

1 元素论1 整体论

2 前提——因果分析 2 结构——机能分析

3 偶然变化 3 必然变化

4 严格的连续性 4 非连续性——连续性

5 单一因果性5 交互因果性

6 直线因果性6 结构复杂必

↓ 具体理论↓

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理论 假设理论

经典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格式塔理论

中介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数学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在转换学习实验中, 动物学习选择两个圆中较大的一个, 如直径10厘米和15厘米圆。在动物形成这一学习标准以后,再将直径15厘米与直径20厘米圆匹配,那么动物会发生转换迁移,仍选择较大的圆。显然,这是有悖于行为研究纲领的基本假设,即S—R 联结是建立在特殊的S(直径15厘米圆)与R之间。 转移学习实验构成行为研究纲领的又一个反常。斯彭斯(1937)很快转向反驳转换学习实验。他假设S—R联结的强度为习惯强度,它随强化的次数增加而增加,习惯强度可以泛化相似的刺激,刺激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小,那么习惯强度的泛化也越小。同样地,抑制是一个回避刺激的趋势,它随着不强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抑制的泛化也直接涉及到刺激的相似性,如果不被强化的刺激的相似性程度越多,那么抑制就越泛化。斯彭斯运用习惯强度、抑制和泛化机制,为行为研究纲领成功地解释了转换学习问题,并作出了新的预测。转换学习实验有两种类型:直径15厘米圆与直径20厘米圆的匹配称“近”测验,直径20厘米圆与直径25厘米圆或直径25厘米圆与直径30厘米圆的匹配称为“远”测验。格式塔理论家认为,动物的转换迁移在远近测验中都能发生,而斯彭斯认为这种转换迁移只能在近测验中发生。对动物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斯彭斯的预测。可见,斯彭斯又一次成功地辩护了行为研究纲领的反常问题,表明这一研究纲领在理论和经验上都是进步的,是一种成功的研究纲领。随后,行为主义的经典著作,如斯金纳的《有机体的行为》(1938)和赫尔的《行为原理》(1943)相继出版,行为研究纲领在40至50年代达到顶峰时期,成为实验心理学的主流。而在此间认知研究纲领则是很少听到,处于退化阶段。

但是,到了50年代,有两个事件导致认知研究纲领在60年代得以恢复:一个来自行为研究纲领的内部,一个来自其边缘。后者开始于哈洛(1950)对猴子的学习定势研究。哈洛呈现给猴子一些两重选择问题,当猴子对一个新问题的解决是直接的,就认为猴子获得了一种学习定势。也就是说,猴子仅仅需要根据对每个新问题的首次尝试反应的反馈来解决问题。一旦这种学习定势建立,猴子就会很好地解决后面的问题,尽管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哈洛的发现对行研究纲领的核心假设是一种挑战,行为研究纲领认为学习是通过特殊的S—R联结的条件反射形成和消退的积累过程。后来哈洛的学生莱文(1959)进一步提出“假设——检验理论”来解释学习定势。这完全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定势,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行为研究纲领的核心假设。

导致认知研究纲领恢复的另一事件是来自行为研究纲领内部的转向。在50年代有一批条件反射理论家如埃斯蒂斯、莱斯陶等人在格思里的邻近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刺激抽样理论,以后通常称为数学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家使用条件反射理论的概率论模式,解释了动物和人类的许多学习现象, 也克服了早期条件反射理论存在的一些缺点。 但到了50年代后期,数学学习理论却放弃了条件反射研究定向而转向认知研究定向。首先是劳克(1957)提出学习过程是一种“全或无”(an all—or—none)过程而非积累过程,连埃斯蒂斯本人也拒绝了学习的积累观。正如希尔加德所说,埃斯蒂斯的学术生涯完成了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经数学学习理论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过程。其次是莱斯陶提出以“假设”概念代替“条件性线索”概念。这些都是从根本上否定行为研究纲领的核心假设。一旦这种核心假设发生变化,修改其具体理论是无济于事的。行为研究纲领必须走向退化的命运,最终被认知研究纲领代替。60年代以来,认知研究纲领的信息加工理论成为实验心理学的主流。

由此可见,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比科恩的科学范式理论,更能合理地解释和说明心理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为我们研究心理学史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论。首先,按照拉卡托斯的理论,实验心理学中的行为和认知两种研究纲领长期共存和竞争。在60年代以前是行为研究纲领取代认知研究纲领,成为实验心理学的主流;在60年代以后是认知研究纲取代行为研究纲领,成为实验心理学的主流。其次,两种研究纲领在实验上具有通约性,在理论上可以彼此贡献一些成分。例如,认知心理学家把行为研究纲领的某些成份并入认知研究纲领之中,认为行为研究纲领对认知研究纲领的恢复有着重要的贡献。再次,强调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前后继承性和客观进步性,而不是科恩意义上的随机的演化过程。但是,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纲领的硬核是一种疆硬的结构,不允许有根本的改变。其次,对于研究纲领中前后相继理论之间的关系,拉卡托斯只允许后面的理论是对前面理论加上一个新的假设或重新作语义上的解释。按照这种看法,两个理论仅当一个能从另一个推出时才能处在同一个研究纲领中。实际上,后继理论从先行理论推出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再次,未能看到概念问题在科学竞争和评价中的作用。后来美国科学哲学家劳丹提出的科学研究传统理论就是试图克服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的上述缺点和局限。

标签:;  ;  ;  ;  ;  

拉卡托斯的科研计划理论与心理学史方法论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