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绿色包装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机制分析_绿色包装论文

发达国家绿色包装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机制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民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是政府对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建设的执行情况,抑或是企业对环保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发达国家近些年来逐渐开展国内绿色物流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绿色包装等措施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环境保护的范畴,逐渐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外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发达国家绿色物流建设过程中对国际贸易影响最为显著的绿色包装为视角,首先从理论上阐释这一问题发挥影响的逻辑,然后将绿色包装成本以及环境污染福利损失等加入到国家贸易模型的分析中,分析了企业采取绿色包装措施以及国家实施绿色包装强制标准对国际贸易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一、绿色包装与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包装从本质上来讲,是伴随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高、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背景下的一种客观的要求,是符合包装产业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必然选择[1]。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也较早出现了开展国内绿色物流建设的呼声和实践,越来越多的物流环节要求实施绿色化改造,尽量减少设置消除物流各环节对环境的损害,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往往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设立相关技术标准,另一种便是设置法律法规,而为了保障效果,无论哪种途径一般都具有强制实施的特点。当这些对绿色物流标准和法规实施程度符合保护环境的客观需要时,不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应该得到其他国家特别是面临严重污染问题的发展中国家的学习和借鉴。但事实上,发达国家往往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对其出口的产品设置明显高于客观需要的绿色包装要求,在这种行为日益普遍的情况下,绿色包装措施要求便偏离了环境保护的初衷,演变为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

      发展中国家为了与欧美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就必须满足其环境要求和标准;如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则产品的成本定会增加,产品成本一旦上升,就必然会对产品销售量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成本,其环境的要求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会低一点。由于成本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价格也相对较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国内市场不受到伤害,会加强贸易保护,这势必会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更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2]。进口国颁布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措施,相应的会导致出口国生产企业的费用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中国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产业发展不到位,目前出口的产品大多是第二产业的产品,不仅创造的价值较低,而且与进口国家严格的环境标准有很大差距。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以来,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屡屡受挫,许多行业都遭遇了贸易“滑铁卢”,因此,研究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及其应对策略,对中国而言迫在眉睫。

      二、发达国家加强环境管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限制乃至禁止进出口贸易

      部分产品的进出口会受到贸易往来的环保协议以及国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法令政策的最高量限定,由于产品不满足其协议法规等的相关标准要求,产品会被限制进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就此产生。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间形成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条约中,不少条约和贸易相关,对部分产品的生产、使用以及贸易进行限制,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此外,部分法令会额外采取行动达成保护环境的目标[3]。

      (二)由于环境法规的不同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有一定影响

      发达国家的许多管理标准不单单是为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制定的,而是将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选购、产品的制造、产品的包装、销售和最终丢弃等操作活动都囊括在内。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上制定的法令没有发达国家那么成熟可行,因此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至欧美国家经常会碰壁。

      (三)过度的保护形成不正常的绿色壁垒

      有一些国家利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为借口,对本国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和贸易市场,采用各种不正当措施形成贸易壁垒,致使国际贸易关系受到破坏,国际贸易发展前景堪忧。

      (四)制定环境标志制度的影响

      自1978年以来,环境标志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涉及的产品逐渐增多,许多产品的贸易受到环境标志制度的直接影响,如若不能获得环境标志,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出口产品没有相应的绿色环境标志而导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贸易量减少。

      (五)将环境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政府规定谁污染破坏环境就主动负责治理,要求污染者自觉处理污染物,并将其处理污染物的成本计入产品的成本中,这就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基本含义[4]。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更推崇对污染者排放废弃物收取相应费用的方法,即排污者付相应的排污费用即可,可以交很少钱。因为若是与污染相关的费用都要企业承担,那企业的产品成本必定迅速增加,从而产品出口在成本上就不占优势了,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然也就降低。

      三、绿色包装与投资和贸易渠道的跨国污染转移

      自20世纪后半叶起,自由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在WTO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传统贸易壁垒已经被大幅消减,这极大地促进了直接贸易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不断兴起,发达国家一方面在发展绿色物流、绿色经济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品设置日益严重的绿色壁垒,尤其是绿色包装壁垒。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传统高污染企业为了规避国内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较低的现实,将其废弃物、污染物乃至污染产业转移至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一般不怎么考虑污染密集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往往会接受这些企业,但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5]:(1)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将污染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将危险物以出口的方式转移;利用直接投资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将有害技术工艺、产品设备等通过贸易或投资渠道转移。(2)不合理国际分工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无序开发。主要为发展中国家依赖出口附加价值较低的产品以带动经济发展,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且不重视环境保护,从而导致本国环境遭受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同时,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会对其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模型设定的逻辑基础和基本假设

      (一)模型设定的逻辑基础

      绿色包装作为环境友好型包装方式,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对人类发展都是有益的,但是短期内毫无疑问会增加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削弱其竞争力。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去客观协调绿色包装行为成本和收益分担的全能行为主体,从经济学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设出发,只有深入考察绿色包装行为以及绿色包装措施的实施涉及的两个行为主体——企业和政府的动机和策略选择,才能寻找一种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合理分担成本和收益的发展路径。

      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本文在模型分析中,忽略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唯一的动机就是获取最大利润。采取绿色包装措施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绿色包装往往需要较先进的绿色工艺与较为昂贵的环保材料,但从长期来看,绿色发展的理念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一方面率先开展绿色包装技术的研发和储备,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如同其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采用一样,基于绿色包装技术的生产伴随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的改善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使相应的成本降低到初始水平甚至更低。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发达国家,一方面为了应对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民众对环保的呼声,另一方面维持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出台绿色包装相关措施的动机,但如何设定这一环境保护措施的强度,达到既保护环境,又不至于抑制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是一种艰难的抉择。政府最优的选择是采取“一边倒”的政策侧重一项政策目标,还是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是否存在这样的平衡路径,目前并没有肯定明确的答案。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构建了三个国家贸易模型,探讨绿色包装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一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强,因此往往是率先提倡绿色包装技术,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对采用非绿色包装的产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特定关税,作为非绿色包装对本国环境造成污染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面临一种选择:要么采用符合标准的绿色包装,要么继续采用非绿色包装但需向进口支付额外的关税。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是否应采用绿色包装以及进口国设定何种程度的特定关税,才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又不损害国际贸易,是模型中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在设定模型的过程中将绿色包装的成本以及非绿色包装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加入到国际贸易中,分析政府制定惩罚性特定关税和企业是否采取绿色包装行为的博弈模型,并通过最后的博弈均衡来分析绿色包装强制性要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模型的基本假设

      在逻辑分析基础上,本文设定了九条基本假设,分别如下:

      (1)在本模型中假设只有A、B、C三个国家,A、B是出口国,C是进口国。

      (2)A、B国有且只有一家企业,并且生产的产品全部致力于出口不再国内销售。两者生产的产品是等质产品,并且没有任何技术差别和性能差异,假定C国仅从国外进口该产品,相应的国际市场均衡条件为

      (3)C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就是国际市场对产品的总需求,对应的国际市场反需求函数是:

      

      

      (6)假设固定成本=0,成本是一条关于产量和单位可变成本的函数。

      

      

      (7)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五、两阶段博弈均衡分析

      (一)初始的模型均衡分析

      由假设可知,A、B两国厂商的发展重点均是获取最大利润。由假设可知每个国家有且只有一家企业,故可以看做是寡头垄断。A国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二)建立进口国模型机制

      1.将商品价格作为考虑的唯一因素

      在假设里面,C国作为进口国出现,由此可以推断C国国内并不存在相应的竞争产业,因此C国把国家的福利效应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不实施绿色包装措施的情况下,C国所获得的利益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剩余CS和需要处理的废弃物需支付的经济成本。

      

      倘若国家实行绿色包装措施,那么C国所得的福利则应该再加上一部分:即除了在不实施绿色包装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以及需要处理的污染状况两个部分外,还包括了征收的处置费用。

      

      通过将以上两个式子进行对比,由于进口国C国价格不变,结合反需求函数我们可以得知,进口国的需求量也没有发生改变,由此可知消费者剩余在两种情况下都是没有改变的。而当进口国一旦要求进口商品需要绿色包装时,出口国因达不到进口国要求便需要交纳相应的处置费用,否则就不能在进口国进口,与此同时,出口国中满足进口国的绿色包装标准无疑是可以进口的,因此,进口国可以从中获益,通过进口拥有绿色包装的产品,使得本国因进口产品带来的污染大大减少。相比之下,进口国实施绿色包装措施明显是比不实施绿色包装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在假设经济人是理性的情况下,进口国会毫不犹豫地要求进口产品拥有绿色包装。

      2.只考虑收入和偏好条件这两个因素

      利用经济学原理可以得知,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喜好和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商品本身的价格,通常来讲,倘若消费者对某国生产的产品并不是十分喜欢,对这种产品的偏好程度减弱,那么相对应的该国此种商品在进口国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反之,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倘若进口国的消费者偏好包装简易、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环保产品,则该国会适当采取相应措施,要求进口的商品必须采用绿色包装,对不是绿色包装的产品禁止进口。根据C国的消费需要,两个出口国会根据进口国的市场需求偏好,选择绿色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来包装产品,国家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支持鼓励绿色包装的发展,使之适应市场的选择。

      一般来讲,消费者收入水平更高,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更高,收入的增加会带动消费的增加,当消费者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就愿意选择更高价格、更高质量的商品。这个普遍的规律也符合“恩格尔法则”。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众对商品的综合考虑因素不一样。依照林德的“偏好相似理论”,收入水平更高的国家对科技含量越高、精细化工业发达、价值量越大的产品需求量会更高,这意味着,经济越发达、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民众对于同样的商品,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个理论表明,在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程度相似的情况下相比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大的国家,相似的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更容易发生贸易往来。因此,基于上文假设在此附加假设条件:

      第一,C进口国是高收入国家,要就进口商品采用绿色包装,否则征税;

      第二,A出口国收入水平高,出口的产品带有绿色包装;

      第三,B出口国是低收入国家,不出口绿色包装商品。

      根据假设得出,C进口国收入水平高,偏好的是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绿色包装产品。图2阐明了高收入国家中,价格和绿色包装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推导可证明,进口国家的价格和绿色包装需求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

      

      第一象限中,由于C国是高收入国家,则其会要求拥有好的环境来生活娱乐,并且愿意为更好的生活环境付出更高的成本。同样,因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C国消费者会追求质量更好更贵的商品,同时愿意为这商品支付更多的钱。在这种情况下,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第二象限中,由于人均收入提高,民众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获得商品。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环保产品——即A国生产的绿色包装产品,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政府和消费者从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变,对环保产品的购买欲望会提高,对环保消费品的偏好增加。此时,收入和偏好也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象限中,由于消费者对A国的绿色环保产品的购买欲望和喜好程度相对来说比B国的产品要高,根据相关原理,如果消费者更加青睐某种产品,对其的偏好程度增加,那么该商品的需求量会随之提高。反之需求量会随之下降。

      根据第一、二、三象限可推导得出第四象限的结果如图所示: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这意味着如果进口国家是收入较多的国家的话,对价格较高的拥有绿色包装的进口产品的购买偏好会上升,此时该产品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尽管此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是上升的,但需求量会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

      3.进口模型小结

      进口国对绿色包装的态度,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政府推行绿色包装政策时,对整个国家福利效应的影响会很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当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时,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拥有绿色包装的产品,这也会增加绿色包装材料的需求量,此时便不再考虑政府应不应该强迫人民按规操作了。因此,我们认定,在进口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时,购买偏好是倾向于有绿色包装的产品的,相应的需求逆转理论和需求决定论也说明了在以上两个出口国家中,与进口国经济发展更为相似的A国更有可能与C国进行贸易。A国生产并出口绿色包装产品,更加能够满足C国的需要,相对于B出口国来说更有竞争力,因此最终能够占领贸易市场。

      (三)出口国模型机制的建立

      1.两段博弈模型

      对于进口国来说,在实施绿色包装措施的情况下其效益比较大,并且在经济由市场主导的时候,人们对该种商品的购买欲望和偏好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供给数量,一旦进口国对商品的绿色包装设定一定的标准时,相应地,出口国就会调整其出口策略。在对出口国的政策进行选择的时候,该文采用的是两阶段博弈模型。依照假设条件可知,两个出口国的技术、材料和生产要素并没有存在差别,并且出口的也都是质量几乎相等的产品,并且买卖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进口国拥有的信息也是完全的。在分析探究过程中,我们运用逆向推导的方法求得最优解。在第二个阶段中,我们探究如何使得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此时的利润函数为:

      

      (i=A,B,以下涉及角标i的均用到此公式)

      A国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同样,关于B国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求关于

的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

      

      由此可得满足实际经济意义的最优解

      

      根据(11)、(12)、(13)、(14)得出,是否对商品进行绿色包装以及相应的制度是否能够贯彻落实都会左右一个国家的出口数量,进而影响到该国家的国际地位和产品的竞争力。运算结果表明,企业的贸易量会受到绿色包装措施的制定及其严格程度的影响,倘若A出口国实行严格的绿色包装政策,其国内产品的产量就会下降,反之B出口国的产品生产量会上升。由此可得出,当不实施绿色包装所要付出的成本大于绿色包装边际成本的时候,出口国势必会提高绿色包装的比例以获取利润。各国政府都清楚地认识绿色包装在国内推行将对本国企业在第二阶段与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在这一阶段里面的问题是选择对策才能让绿色包装措施的实施发挥最大的效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又满足社会的福利需求。在模型里可以看到,社会福利主要是包括企业利润和对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处理两个部分。由公式表达如下:

      

      根据(1)的假定,A、B两国生产该种产品只为出口贸易不存在消费者剩余这一情况。根据(5)的假定,在当出口国实施绿色包装后,污染的福利损失为0。

      根据(6)的假定,把固定成本假设为0,那么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是相同的,由此可得生产者剩余等于利润。因此,

      

      求A国社会福利关于本国绿色包装措施的一阶导数,可得

      

      在第二个阶段,企业以获得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此时的条件是边际效益=边际成本,则:

      

      基于公式(2)(3)(4)(11)(12),则

      

      化简(20)式,整理得到

      

      表明的是A国家污染的边际损害,而经济理论显示,当污染的边际损害等于为减少损害而付出的绿色包装及其相关材料的边际成本时,才与帕累托的最优效应相符合。

      

      根据(22)得出,边际效益会随着单位产出污染的增加而减少,这个结论也符合规模经济效应理论,并且,随着单位减污量的增加,产品的绿色包装成本也提高。当成本提高时,出口国的产品生产量也随之上升。这个结论与第二阶段博弈的结论相悖。生产企业目光短浅,只考虑短期发展带来的利益,而国家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实施绿色包装措施的初期,生产商的运营成本会随之提高,毫无疑问生产商收获的利润就会降低。但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发展绿色包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生产厂家投入资金设备的增多,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规模效益的获取,当绿色包装发展到成熟阶段,厂商在生产的时候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同时可以增加产品产量。国家推行相关法令政策的时候,都是从宏观上来考虑问题的,对所有的因素进行整合,同时这亦是不同期限目标之间的区别。

      2.出口模型小结

      通过以上内容的探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出口国的产品出口数量会随着绿色包装的边际成本的增加而增加。这个结论符合我们的假设模型。出口模型显示,当进出口国的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相似时,各个国家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会想要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倘若出口国家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和相关要素不存在差异时,出口国家往往会选择出口带有绿色包装的产品,因为环保包装能够使得出口国的贸易数量增加,并且增强了国际贸易的竞争。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供需模型,把价格作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价格变动会影响市场的供需。并且基于国际贸易基础理论框架,把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分为供给和需求这两类。通过模型分析可知,当各国都追求高生活质量时,绿色包装促进了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本文研究了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双方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政府的福利效应。在政府看来,绿色包装标准的完善会使整个国家获得更大的福利;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偏好会随着国家人均收入的上升而上升;从生产者的视角出发,从长远考虑,生产者会更青睐使用绿色包装措施,因为在恶意竞争不存在的情况下,绿色包装可以帮助企业率先占领市场,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

      因此,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第一,国家应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和制定法律来支持绿色包装体系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参考德国、日本等绿色包装法律法规发展较成熟的国家,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制定符合中国发展的关于绿色包装的相关法律,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和有关部门发展创新,改进相关科技工艺,促进绿色包装的广泛使用。此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明确各个行政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责任,谁出问题谁承担,要求各个部门恪尽职守,严格把关排查,从源头上查验产品的包装合格率,减少出口产品被海关扣留的概率。

      第二,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力度,并积极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绿色包装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在于要采用高科技,同时规模经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在包装技术及管理上,中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规模经济上,对于传统的廉价包装行业来说,要求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就很困难了。那么企业可以尝试向包装产业注资。每个企业投资资金给包装企业去研发新型包装材料,反过来包装企业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从而降低绿色包装成本。

      第三,消费者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以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最后促进中国绿色物流的整体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相比于其他国家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在消费时,会花更多的精力去注意产品包装的精美程度。这就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所具有的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所以,绿色包装在国内的发展缓慢,阻力也较大,出口贸易更是缓慢,因为贸易的出现一般是由于国内供远远大于求的情况下才出现的。所以消费者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整体素质,改变小农意识,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标签:;  ;  ;  ;  ;  ;  ;  ;  ;  

发达国家绿色包装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机制分析_绿色包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