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青 广东省龙川县隆师中学 517300
传统结构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数学家在“做”数学,数学教师在“讲”数学,而学生在“听”数学。然而数学光靠听,没有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怎么能掌握呢?而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一、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计算机具有声、光、色、形,综合表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能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
例如,讲平移、旋转问题时,原来我们是用传统的尺规作图,或是教具演示教学,由于学生的感知程度低,多数学生是在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当改用计算机演示后,学生在动画“对象”的平移、旋转的变化,深刻理解了这类问题的位置关系,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尤其计算机的动画新鲜,同时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运用计算机可以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启发、诱导学生逐步进行总结归纳和抽象概括,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3.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由于几何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学生理解、掌握它们带来一定的困难,利用计算机显示动态图像,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现出来,而且可以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创造更多的条件,促使学生理解,让学生理解、把握它们的本质属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学习、设计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因此,一个教室内有一台以上计算机就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必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
1.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做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为学生建立数学实验室。它以几何学习软件“几何画板”为基础,让学生来用这个软件做几何题目,或验证几何学上的一些规律。数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学生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想象和理解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而“几何画板”正是理想的,能够帮助学生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发现的工具。从听数学转变到“做”数学,即以研究者的方式,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2.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然而至今依然是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教学软件从理论上讲能满足各类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也可以利用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进行在线考试。
我们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合作、交流会让学习更加进步。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成千上万的人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可以利用E-mail双向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同步通话,可以通过BBS进行同步讨论。这样,专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的需求,同时学生也可以集体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有了网络,合作式学习就大大发展了,这也给个别化教学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许兴业 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微型课件制作[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缪亮 王秀英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王迎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黄大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案例[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
[5]孙杰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
论文作者:叶向青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几何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