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波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效果理想,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 显微外科夹闭手术; 住院时间【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30-01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颅内动脉管壁出现异常膨出,在血流动力学冲击下诱发动脉瘤,该病是以增生以及退行性变化为特点的获得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发病过程当中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基因同环境因素间的互相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瘤干预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临床成功率日益提高[1].手术治疗以及血管内介入是目前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基本方法,其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质量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我院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患者80 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2±1.3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予以确诊,其中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19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5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16例,稚摹底动脉瘤患者18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沿外侧裂静脉剪开患者的蛛网膜后分离外侧的裂池以及颈动脉池,暴露患者的载瘤动脉之后,分离显露患者动脉瘤的颈部[2].在脑池内放置细硅胶管,使用罂粟碱溶液冲洗,熟手之后常规降颅压并进行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手术过程当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1.2.2 研究组患者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依据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明确患者颅内动脉的发育状况以及代偿状况,做好术前评估工作, 确定瘤体大小、位置以及瘤颈状况,确定动脉瘤以及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3]. 根据术前评估栓塞方式,即使用弹簧圈栓塞或Onyx胶栓塞,所有患者均行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并全身肝素化1h,术中使用肝素钠1.5g/h.血管内栓塞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先将导管放入同侧股动脉,根据动脉瘤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入管动脉,同时根据血管造影重建选择理想的操作角度[4].在路径图的指引下, 将已塑形的微导管置入患者的动脉瘤,并且根据动脉瘤形状与大小的不同,选择相应大小与型号的弹簧圈填塞,填塞弹簧后松弛导管的导丝,并检查弹簧圈稳定与否,填完弹簧圈之后造影确认患者的载瘤动脉通畅与否以及填塞致密与否,争取尽可能填塞到栓塞致密[5].
1.3 疗效判断标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6].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 结论脑血管痉挛以及再出血可以说是影响动脉瘤破裂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的5-15d是脑血管痉挛出现的高峰期,并且随着凝块溶解再出血的风险不断上升.大部分医师支持尽快提供手术治疗.开颅手术以及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不过对于深处以及重要功能区的那些动脉瘤,患者并不适于开颅手术.同时开颅手术创伤比较大,手术风险较高,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从而延长他们的住院时间.所以开颅手术并不普遍适合于颅内动脉瘤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程短,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微侵袭和创伤小特点,此外患者的颅内动脉瘤闭塞情况往往也比较理想,预后的效果较好,患者不容易复发.随着治疗经验不断丰富和微弹簧圈介入材料的日益完善,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广泛.同手术夹闭治疗比较而言,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无需进行开颅手术,从而防止开颅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创伤较小并且术后恢复比较快.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x±s)
相关研究显示,血管内治疗同外科夹闭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过程当中, 可以降低病死率以及生存依赖率的危险.手术夹闭或者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均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尤其是再出血一方面会显著增加患者脑血管疫挛发生风险,另一方面会加大脑积水发生几率.部分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研究显示脑室积血同慢性脑积水出现有一定联系,推测为脑室积血扰乱患者的脑脊液循环系统平衡.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快,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映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较好,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率,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效果理想,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童耀英,俞向荣.崔志敏.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8(12):1151-1153. [2] 卢旺盛,田增民.于新.等.5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3;23(3):138-140. [3] 宋建立.王嚣伟.袁宇,等.1A 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IA 破裂临床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4;50(6):77-78. [4] 娄志刚,谭占国,夏志民.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围手术期处理(附[ 30例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版),2014;24(5):3066-3067. 5] 张显强,刘健,杨华.开颅央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25(10):1070-1073. [6] 王志刚,丁璇.曲春城,等.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3(11):840-843.
论文作者:王磊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颅内论文; 并发症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