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人民医院内三科 湖南长沙 412000)
摘要:目的 讨论胃食管反流的中医结合诊治成果。方法 选取该院内科86例胃食管反流病人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西医组予以奥美拉唑与吗丁啉,中医组依靠西医诊疗基础予以香砂六君子汤、柴胡泻心汤,坚持4周期后分析成果。结果 西医组总有效率与中医组相比较低,差异显著,同时根据两组的康复率比较,中医组更胜一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与西医的融会贯通诊疗胃食管反流病症结果较为理想,对于病症的恶化有较好的控制,同时没有出现副作用反应,相对于西药诊疗,更好的保护了脏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中医结合;胃食管反流;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A total of 86 cas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Divided into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Chinese medicine group,Western medicine group to omeprazole and domperidone,Chinese medicine group rely on 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be based on fragrant sand six Junzi soup,Chaihu Xie heart soup,adhere to 4 cycles after the analysis result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rehabilit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the TCM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TCM group (P <0.05). Conclusio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esults are more ideal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disease have better control,while no side effects,relative to 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better protection of the organ,worthy of clinical widely us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gastroesophageal reflux;treatment effect
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方式多为药物诊疗,虽然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部灼伤感,对食管粘膜修复有一定帮助。若时间长靠药物诊疗对肾脏和肝脏造成负担。所以,在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患进行更加稳定的方式诊疗,此次讨论将中医和西医融合分析成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数据
1.1 诊疗规范:?
食管粘膜无灼伤面,无明显伤口,却出现灼热感,胃酸的症状。通过胃部酸碱值判断为病理性酸反流。?经胃镜检验确定为EE病患。?采用抑制剂检验为阳性。若满足其中一条便可确认。
1.2 纳入准则:?
满足上述诊疗评判规则。?患病时间至少在60天,年龄在20岁到67岁之间。?病患和病患家属协商同意,自愿签字同意协议。④病患愿意无条件配合医生的所有诊疗。
1.3 排除准则:?
进行测敏,对此次诊疗过程使用药物有过敏情况,或者有过敏史病患;?恶性肿瘤,心理衰竭、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1】;?诊疗前服用过碱性药物或没有按照医嘱服药引起消化系统损伤。④怀孕期间病患。⑤临床病例资料不完整的病患。
⑥病例显示有手术经历。
1.4中医诊疗 根据《中医内科学》【2】,患有烦心、嗳气、恶心、嘴苦、胀气、反酸等症状。
1.5资料 针对该院内科86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选择组间对比方式将86例病患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成员43例。西医组23例男成员,20例女成员;年龄在22岁到65岁之间,成员平均年龄(43.5±5.2)岁,接受教育水平:小学文凭4例,初中文凭9例,高中文凭9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凭21例,患病时间0.3~2.5a,平均患病时间(1.4±1.5)a;经胃镜诊断判定NDRD21例,EE24例。中医组24例男成员,19例女成员;年龄在21岁到69岁之间,成员平均年龄(45.0±5.8)岁,接受教育水平:小学文凭3例,初中文凭8例,高中文凭1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凭22例,患病时间0.5~3a,平均患病时间(1.8±0.9)a;经胃镜诊断判定NDRD24例,EE21例。中医组与西医组通过基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诊疗方案
所有参于此次讨论的病患需在入寝前3小时禁食,日常禁止吸烟、喝酒,少盐少油,保证营养充足【3】。
2.1 西医组
对病患实施西药诊疗。?每天饭前1小时温水送服奥美拉唑25毫克。?早中晚饭前30分钟前温水送服吗丁啉0.5克。30天为一个周期,连续服用4个周期。
2.2中医组
所有病患同样服用西医药物,同时接受中药调治。?香砂六君子汤?柴胡泻心汤。不同病患患有不同症状,针对不同病症要采取不同的中药对症。如呕吐情况较为严重者,需添入姜竹茹10克、腹泻者将枳实替换成茯苓、黄连替换成骨脂。溃疡面严重者需将三七与白及以开水冲开送服。胃酸过多者,需将蒲公英与穿心莲各15克煎30分钟,每早晚饭后60分钟后服用。?穴位注射辅助中医诊疗,通过对内关、中脘等穴位以15毫克盐酸甲氧氯普胺为一剂量,每天注射一次。每30天为一周期,坚持注射4个周期。
3 观察指标
3.1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资料与诊疗结果评定。?按照病症程度主为1分、3分、6分、9分和次1分、2分、3分、4分;?诊疗前期与后期都需进行RDQ调查,依照病人胃部灼伤感、反酸、胸闷情况进行测评【4】,?诊疗前后都需经过胃镜检测,分析食管粘膜损坏晨读,根据病人病情缓解程度测评。④在诊疗期间针对病患全天检测,记录酸碱值大于3.5时长。⑤时刻了解病患病情,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3.2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4.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确诊标准与诊疗结果对比
4.1 确诊标准 通过胃镜检测食管粘膜灼伤面积修复,没有明显症状,定为康复。病情症状有轻微回转迹象。病情缓解通过鉴定病情程度较轻,定为好转。没有明显反应,病情程度较重,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康复+好转)/例数。
4.2 中医组和西医组病患诊疗后结果 诊疗后,西医组和中医组病患中医诊疗评分、RDQ评分和食管酸碱度大于3.5的时长数值都比诊疗前数值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
见表1.
4.2西医组与中医组病副作用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西医组出现呕吐3例、头痛4例、心跳加速4例,副作用反应出现率25.58%;中医组出现呕吐2例、头痛5例、心跳加速3例,,副作用反应出现率23.25.西医组与中医组病副作用反应出现情况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诊疗可以根据病症以诊疗为基础,以调养为辅助。在不损伤肝肾情况下,控制病情。不仅是诊疗疾病,更重要的是找准病灶【5】。不仅可以使病情康复,同时对引起疾病的脏器起到养护作用。中医对症下药,治标治本,同时此次还融合了穴位诊疗手段,病患不仅从药物本身汲取养分同时依靠针刺激发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人体吸收,缓解胃部压力,促进病患康复疗程。
针对此次谈论表明,将中医与西医的融会贯通诊疗胃食管反流病症结果较为理想,对于病症的恶化有较好的控制,缓解了胃酸过多的情况,阻止胃酸对于食管粘膜的腐蚀,防止疾病恶化,同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及副作用反应,相对于西药诊疗,更好的保护了脏器,缓解了病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37.
[2]汪凤仙,汪永和.加味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7):59-60.
[3]汤进芝,王雯.胃食管反流病中食管 pH 检测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3):157-160.
[4]陈占凤,李贺薇. 谢晶日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 中医药信息,2011,28(6):81 -82.
[5]李红,顾勤. 调畅气机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2):4 -6.
论文作者:肖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食管论文; 病患论文; 西医论文; 中医论文; 病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文凭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