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论文_邓丽,马建民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论文_邓丽,马建民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牡丹区分局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的流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的经济新常态的现象,逐步促进农民增收,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改革等,来解决一系列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的经营方式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生产经营方式几经波折。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同时农村人多地少的状况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推进。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未来方向。因此当下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分农民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农民从中看到了潜在的更大的利益,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农户出门打工后从外面逐步稳定下来,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会把土地闲置下来甚至荒废也不愿意把土地承包给他人经营。还有些农民不够了解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怕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却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1.2各地土地流转还未规范化,土地流转缺少法律上的保障

由于我国全国各地普遍没有建立规范有型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承包地的经营权流转大多数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在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政策进行指导,多以口头协议等方式起草合同,有些即便签订了合同也明显不合乎规范。对大多数没有外出务工或工作不稳定的外出务工农民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一再强调要保持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但大多数农民还是担心土地流转后,万一政策变化,成为失地农民。因此,有些农民宁愿无偿把土地给亲戚打理,也不愿意以较高价格把土地流转给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1.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匮乏

我国目前的城乡人口差距很大,乡村人口多,并且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许多农民视土地如生命一般,不仅给予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还带来一定财产性收入。若大量民工返乡,土地没被流转的情况下,是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的,反之,则会影响整个社会就业发展情况,影响人民的收入情况。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匮乏的情况下,农户们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是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的。

1.4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比例,土地流转风险难以规避

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单纯的只重视流转规模和流转比例,而忽视了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土地经营规模因受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生产费用成本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影响而有较大差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自然风险极高,农产品市场风险也非常高。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较为分散,因而风险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风险承担主体减少,风险危害集聚,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或农产品价格剧烈下降,就有可能导致流入土地的经营者出现巨额亏损,无法及时兑付农户流转费或无能力支付农户流转费用的情况。

2应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2.1明晰产权,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推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资源的货币化、市场化和资本化运行,激发农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地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为农民拓宽融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而推进农地流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晰产权,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不断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强城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通过政策的激励,使农户作出理性选择,形成农地的有效供给,不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推进资金的有效供给,对一些有优势以及效益高的项目,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协助金融机构提资金供给,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发展好的高效农业方面、现代农业方面,国家要给予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

2.3加强农业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整体农民素质

现阶段,我国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推动一些普遍适用的农业技术。并致力于培养知识型农民,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构筑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抓好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坚决杜绝中小学生流失现象的发生。着力发展农业职业培训,培养出各类型的农业实用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将农业高校的科研实用成果进行落到实处。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养培训规模,加大对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2.4增强对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

要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不断的宣传,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广大民众以及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对于相关政策进行学习和研究,强化人们认识这些政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明白土地对于农户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不断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法规、根据自己的了解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有效配置,塑造和提高更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让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掌握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和见解。

2.5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和支持的力度

相对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搞观光农业,种植粮食效益低且收效慢。因此,作为理性个体的农民或土地流入方,都愿意种植经济作物或搞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甚至愿意将土地作为非农业用途以获得最大收益。但是个体的理性往往会造成群体的非理性。对于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谷物生产,不仅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必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科学合理地确定粮食保护价格。粮食保护价格必须在加上农民劳动力成本之后的总成本基础之上,根据社会平均利润率确定粮食保护价格。其次,加大对种植粮食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以及农资综合补贴等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和土地流转方的种粮成本,让种植粮食有利可图,以此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2.6地域特征差异大,因地制宜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进程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较大,地域的特征明显,并且农业基础条件有别,不同地区发展模式也不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实现过程和道路也不尽相同。我国农业现代化要复杂的多,艰巨的多。必须坚持分地区、分阶段,差别推进。东北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可优先将东北地区作为规模经营的试点区域。

结语

综上所述,对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进行引导,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任务。不要忽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载体吸收就业能力等因素的作用,要顺势而为。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所需的劳动者素质、技术和相关服务组织上的准备,重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创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志远.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3).

[2]方斌,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12(4).

[3]王铁,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的战略构想[J].管理世界,2008(11).

[4]贺振华.用户外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论文作者:邓丽,马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论文_邓丽,马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