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科建设路向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路论文,情报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研讨情报科学学科发展问题,总结过去,规划示来,这不仅对学科本身而且对于信息服务业乃至信息产业的发展,无疑都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1 加强学科建设是时代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其特点是全球信息化步伐加快,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化趋势不断扩大,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新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情报科学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出一系列等待回答的问题。研究在新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网络环境下情报、信息、知识(单元)运动规律及内在机制,探索新条件下信息服务工作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刻不容缓。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深化和扩大信息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信息化实践和发展信息服务业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热点和难点,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提示和指导。这就提出了加强学科和理论建设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抓信息服务业的同时,抓学科与理论建设。理论与实践、学科建设与信息服务业两者紧密相关,理论确立起来了,学科发展了,可以为实践与产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反之,如果忽视理论研究,学科萎缩,那就有可能使实践陷入盲目性,这将不利于改革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认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的推动,而与学科的发展和有无理论的指导关系不大。而且目前的现实是,理论研究薄弱,投入相对偏低,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滞后于实践,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科与理论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市场的导向和牵引,需要新技术的推动,同时也需要学科和理论的促进。信息科技、管理、市场三者才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因此,学科与理论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加强不可。这是新技术条件与市场经济环境对学科产生的影响的结果,也是时代的需要。
2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
过去我们曾提出过以任务带学科的口号,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任务完成的同时,理论也得到提高,学科也得到发展。笔者认为这个提法很好,我们也应该提出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的战略。这就是说,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问题,面向任务,围绕促进产业发展这个大目标展开,因此凡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信息人才培养等都属于学科与理论建设的范畴,都应加以探索、发展、完善和推广应用。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就是要从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度来考虑学科与理论建设问题,把力量集中在与信息产业尤其是与信息服务业息息相关的学科群上,其中主要是情报科学、信息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诸如图书馆学、控制论、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用理论与方法,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学科。发展科学需要形成一种民主讨论的学术气氛,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容许不同学术流派观点的发表和交流,形成多学科、不同学术流派共存共荣的局面。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就是要在发展基础理论的同时,大力发展应用理论和将理论应用于指导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理论经过长期的考验,也相当成熟,目前迫切需要的是能解决改革、信息化和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应用理论、方法和技术。所以,要特别强调发展应用理论和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就是在微观层次上探索情报、信息、知识单元的产生、收集、加工提炼、传输、交流和利用的机制和运动规律的同时,在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研究如何将这些机制、规律、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技术应用到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中去,找出在市场经济环境和网络技术条件下我国信息工作、信息服务业乃至信息产业的内在机制和整体规律,以指导实践,这是理论的深化和提升。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就是要跳出单纯的“科技”与“文献”的传统框框,从大情报观甚至大信息观的整体角度和更宽的视野来研究作为整体的信息服务业的共同规律、原理与方法。不像以往那样人为地将科技与社科、文献与非文献分割开来研究。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就是要面对改革与产业发展实践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采用多学科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对策与策略以及所应采取的措施。例如应用传播学原理和现代通信手段来解决信息的快速传送问题;采用情报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满足其需求问题;应用经济学的原理结合信息市场实际来解决信息产品的价值、价格、流通和营销问题;以法律的观点,结合信息交流的必要性,来考虑信息的传递、交流中的安全保密问题,制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信息政策与法规。
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反映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上就是要根据市场对人才和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及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市场和产业急需的人才。
总之,以任务和产业带动学科建设,就是要围绕如何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个目标来开展基本观念与基本理论的探索,信息工作自身规律的研究,新的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应用的理论讨论,信息产业规律的探索,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实践、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引。
3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科发展
1996年是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创建40周年。40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重硬轻软,重技术与实践,轻学科与理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近年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使这个问题更显突出。从国内外图书情报学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来看,技术所占比重偏大,对信息技术及信息网络的关心远比理论强,而且存在着学科技术化的趋势。在我国也还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于体制改革实践和信息化进程的情况。
(2)有关学科建设方面的项目和课题偏少,经费明显不足,致使有些问题不能立项,立了项也难以深入下去,影响了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3)研究人才青黄不接。原先为数不多的情报科学家中相当一部分人相继退休或退出第一线或转行;45~55岁年龄段的情报学人才出现断层;年轻的情报学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霍国庆先生对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27位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的去向所做的跟踪调查表明,图书馆学博士多留在本行业内工作,而情报学博士多数投身于商海。武大培养出的10名情报学博士中,只有两位仍在从事情报与信息的教学,其余都在商业或金融领域工作。这对于我国情报科学事业的发展并非好兆头。如果不采取得力的补救措施,情报学人才流失的趋势将难以扭转。
根据上述情况,结合我国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加强学科和理论建设的建议,供讨论与参考。
(1)制订情报科学10年学科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争取到2010年使我国的情报科学和信息管理科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一些世界公认的著名情报科学家。具体计划由国务院学科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可采用《情报科学2010年》、《信息技术2010年》等方式进行,由各有关高等院校和信息研究所负责实施。
(2)继续执行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高校办研究所,研究所办学位点,高校与研究所共同培养高级信息人才,还可以采取高校与研究所联合招生的方式,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这样高校不但出人才也出成果,研究所不但出成果而且也培养人才。这是个方向。人才培养和课题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样做了,将会促进学科的发展。
(3)挑选几个重点领域,立几个重点项目,集结各路精兵强将进行攻关,创造出一流的成果(专著、研究报告和论文),确立起我国在世界情报界的地位。目前我国国内著名情报科学家有一些,但国际知名者廖廖无几,因此走向国际是今后我们的奋斗目标。《“九五”国家科技信息发展计划框架和要点》中提出,要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跨世纪信息人才,造就200名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但没有指出培养多少国际级的著名学者。我们是否可以争取再过10年8年,培养出十几名国际知名学者,到那时,我们也有中国的米哈依洛夫、布鲁克斯和兰开斯特等,也有像《科学交流与情报学》这样的世界知名专著问世。
(4)进行适当分工。高校人才济济,不断有新著问世,是学科建设的主力。部委和地方情报所或信息机构工作的重点是发展信息服务业,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服务,而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学科与理论建设寄希望于高校。同时,高校与部委研究所应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信息技术是共同的,大家都要搞,但是否可以高校更偏重于基础理论,而专业信息所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和理论的应用方面。
(5)集中全国力量,出一套带有权威性的情报科学本科、硕士、博士课程教材,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
(6)在我国目前初步形成的学派雏形的基础上,争取到2010年形成我国情报科学的学派或流派,并产生各学派国际知名的代表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形成理论体系。
(7)各高校和各部委或省市信息研究所或情报研究所,以自己的特长为基础,根据自己工作的专业内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形成具有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风格的研究培训中心和基地,各有侧重,各具优势,发挥各自的特长,成为本专业或本地区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和基地。
(8)建立统一的学科发展专项基金(目前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基金会、社会科学基金会、教委、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以便统一资助由国务院学科小组提出的国家重点项目和课题。可冲破地域或部门的界限,在全国范围组建课题组,课题组的负责人可由国内外公认的该领域学科带头人担任。
(9)具体落实《“九五”国家科技信息发展计划框架和要点》中所提出的设立国家中青年研究基金,加强现代信息理论、改革和应用技术研究的计划,这有利于解决信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有利于抑制青年信息人才的流失。
(10)国家对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扶植,每年都能上若干项学科前沿的项目或课题,以保证我国的研究工作始终处在世界情报科学发展的前沿,不致于远远落在人家后面。
(11)对从事基础理论和情报科学研究的人员,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植,不要因为不创收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待遇要公平,收入要合理,不能跟搞经营的人悬殊太大,以免由于心理上不平衡和收入的过大差别而造成理论队伍的流失,进一步削弱情报学的研究力量。
(12)充分利用学会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积极发挥学会作为学术团体在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上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把它变成发表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和思想的论坛,学会还可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提出攻关项目、组织协调全国性的研究工作。一句话,充分发展学会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