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朱晓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 200233)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住的1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660~8.416,P<0.05);满意度95.89%明显高于对照组82.19%(x2=7.019,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文关怀;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肺部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表现【1】,患者有呼气性呼吸困难。长期慢性病程可能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COPD的发生与大气污染、长期吸烟等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治疗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关系较大。人文关怀(humanistic care)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2】,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同时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和理念。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人文关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科观察室收住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男43 例,女30例; 年龄44~83 岁,平均(66.83±10.23)岁;病程2-18年,平均(12.42±3.42)年。对照组:男42 例,女31例;年龄43~82 岁,平均(66.54±10.46)岁;病程2-18年,平均(12.53±3.56)年。两组患者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实施COPD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肌功能锻炼指导、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包括对COPD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践行人文关怀的精神,尊重、理解、关怀病人,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满足患者的需求。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让患者真正了解吸烟的危害,远离不健康的生活环境。教会患者家庭氧疗,调节适量的氧流量,维持恰当的心肺状态。教会患者自己调节药物的用量和使用。

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开展人文关怀培训班,培训护士的良好举止、语言行为、仪表等。加强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针对COPD患者的护理特点,必备的吸痰、雾化、氧疗等操作要过关。在此基础上,对工作优秀的护士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

参考方宗君等制订的COPD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3】,在4个维度共35个子条目中,包括日常生活(13条目)、社会活动(7条目)、抑郁症状(8条目)、焦虑症状(7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3.2 患者满意度

出院时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所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行t 检验,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临床医师和护理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近年来,社区康复治疗、居家延伸护理等新兴护理模式开始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且经临床研究证实效果较好【4】。

人文关怀是一类含义较为广泛的护理概念,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即包括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包括医院管理对护士本身的人文关怀【5】。从双方面着手进行人文关怀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人文关怀理念主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对广义的“人”实施各项方面的关怀,关怀的内容与“人”的实际需求相关,包括患者心理、身体的需求,护士工作能力、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需求等。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针对COPD病情特点、患者对护理的需求、疾病指导等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干预,并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对仪表、举止、COPD专业护理技能等方面实施培训,实现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刘宝凤【6】等文献报道基本相似,由此可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金玉萍,钟燕萍,周玉娥.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04):571-572.

[2]张迪,刘微.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4):296-270.

[3]方宗君,蔡映云,王丽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及应用[J].现代康复,2001,5(4):7-13.

[4]周生余,何良爱,徐立升,等.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896-896.

[5]黄胜,孟云,吉冬丽,等.人文关怀同质化管理在肿瘤内科中的实践及评价[J]. 中国肿瘤,2014,23(10):842-845.

[6]刘宝凤,陈淑娴.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5):620-621.

论文作者:朱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人文关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朱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