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21世纪的显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显学论文,人学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人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当代社会生活和实线发展已把有关人的基本理论课题推到科学前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都需要有对人自己的科学认识作指导。科学成果和思想史的积累已为人学建设准备了必要的科学和思想理论条件。哲学要成为21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必须把人学作为重要生长点。
关键词 人学 人性 人的本质 人的发展 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
面临世纪之交,哲学的未来已成为哲学家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热点。我们认为,考察整个世界面临的主题、时代潮流的趋向和哲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作这样的预测,人学将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作为一门正在兴起和建设中的新兴学科,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兴趣而成为21世纪的显学。
1
什么是人学?顾名思义,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但并不是一切以人为对象的科学都属于人学。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
人学(我们曾译为The Philosophy of man或The Theory of man,总感不确切,最近有人介绍西方有人用Humanlogy这个词,经研究并请教有关专家,认为能够达意。)不同于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人的科学是泛指一切以人为对象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古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到文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俗学、新闻学、人才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等。而人学是从哲学这个思维的最高层次上对人自己的反思。它要求在概括和总结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基础上,阐明什么是人和如何做人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这样一些重大问题,如: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人类存在、发展的现代图景;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人的共性和个性;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价值;人的交往、竞争和合作;人的平等、权利和责任;人的目的、信仰和理想;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素质和全面发展;人道主义;人的异化(可谓“困境”、“危机”等等)问题;人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如何改变、发展人自己;如何处理人们相互之间、个体和群体(人类、社会、国家、民族、阶级、社团等等)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因此,它的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技术,它们相互交叉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加以综合的基础理论。
人学不同于人类学。Anthropolog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曾有人直译为人学。但自19世纪以来,人类学已形成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种的形成和人体结构的正常变异的科学。它的特点是根据人类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来综合地研究人,并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以及种族和文化的概念。19世纪中叶后人类学分化为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和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及发展规律),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产生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规律)。在当代,更是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衍生出众多的应用人类学。人学要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活动和发展的规律,当然要吸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例如,要对人类起源作出科学说明,首先必须以古人类学的全部成果为基础;而要对人类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也离不开包括文化人类学所提供的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研究成果作为根据。但是,人学不是各种人类学的简单汇总,也不局限于研究人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而是要求把包括人类学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所提供的关于人的各方面特征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从整体上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基本问题加以全面、系统地考察、分析,从而达到对现实的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
人学和哲学是什么关系?人学在哲学中占何等地位?现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哲学应以人为本,以人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哲学就是人学。或者说,哲学经过古代的本体论哲学和近代的认识论哲学两个发展阶段,到现在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是人本学哲学。而人本学哲学就是人学。我们则认为,研究哲学和研究一切科学一样,都是为了人,但不能把哲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只是人。哲学作为世界观、本体论(即存在论),它的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以物为本,其中当然包括人。要充分估计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但无论如何不能说人是宇宙的主体和中心,不能把哲学归结为人本学。在价值领域,人是主体、中心,但同时也要以对象、客体的存在为前提,能否归结为人本,也值得推敲。从科学研究对象和思维的层次来说,可以认为人学是哲学的一部分,是哲学这个学科中相对独立的分支。如同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历史哲学、思维哲学(认识论)、方法论等一样。已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把哲学定义为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学问,确有不足之处。由此影响到内容主要侧重于回答世界是什么,而没有专门回答人是什么,也忽视了世界对人的意义的哲学思考。其实,自然界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又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社会是人的集合,思维和意识则是人的精神世界。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思考的中心和基本问题。因此,哲学应该是关于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自己的存在、本质和规律的学问。在哲学研究中应该突出人的主导地位,不能“见物不见人”。所以,完全有必要建立人学这门分支学科,把一系列有关人的哲学理论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无论如何强调人的问题的重要,也不能倒过来,“见人不见物”,不能强调“人本”而否定“物本”,用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来反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那样就会使人学脱离它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失去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见物又见人。因为归根到底,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小部分,一种特殊形态;人的存在始终必需依赖外部世界;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不能不受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制约。人的力量再大也永远不能改变物即客观物质世界的优先的即基础地位。因而,哲学首先还是世界观,不能归结为人学。由于对人自己的认识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过去又重视不够,研究相对的比较落后,加强人的哲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防止出现另一种片面性,一开始就摆正人学在哲学中的位置,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学与唯物史观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内在联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一般都认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定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它研究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理,社会是人的最大集合,研究社会也就是研究人,因而也可以说是人学。但长时间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主要以整个社会作为对象,侧重于考察社会运动的客观过程,从总体上把握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一般规律。而对社会的细胞——个体的人的研究注意不够。建立人学有助于补充这个不足。它可以着重在解剖社会的细胞,即个体的人的特点、本质和发展规律。但现实的人和动物的类不同,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由个体、群体、社会所组成的有机体。因而人学研究的人决不是脱离集体和社会的孤立的个人,而是社会中的个人。为此,必须紧密联系社会有机体来研究个体和个人。同时,人学可以侧重于从主体方面来考察人,研究人的主体性,而要正确发挥人的主体性,又必须把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结合起来,把人的主体性的实现建立在自觉认识和运用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这样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理所当然地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人学研究的思想指导。当然,人学研究的成果也将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人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等社会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学科都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并对人如何正确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如何正确处理人们的社会关系提供指导原则或行为规范。因而它们都必需有人的基本理论(如人的社会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等等)作为自己立论的前提和基础。可见,人学——关于人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于各门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又为人学从人类全部实践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上,全面地揭示人的本质、探索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论据。
从以上人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人学有它独立的研究对象,因而它的产生就不是偶然的,它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发展至今的历史必然。
2
实践呼唤理论。尽管人学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但建立人学所以被提上日程,我们之所以作出人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的预测,则是基于对人类实践的现实需要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认识。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人的科学理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心问题是如何激发、引导和组织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求建立、优化物的资源配置的机制,更重要的是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调正人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必然引起人的利益结构、关系的变化,出现利益的多元化,这就不能不涉及人们的根本利益。为此,要求整个改革措施必须保证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就涉及一个改革与人的利益、人的积极性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同样必需处理好改革与人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问题,目标就是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生产力发展要靠科技进步,社会整体的发展要靠各个领域的全面建设,而科技进步、社会全面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为此,必须以教育为本。而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中心、目的都是为了造就振兴中华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等等,等等。总之,要想在实践上正确地、顺利地解决这一系列有关人的重大课题,就必须首先从理论上给予科学论证和解释。社会主义事业是人们自觉创造的,这种自觉是建立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但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有对人自己的科学认识——人学作为指导。人学也是教育学、管理科学、领导和决策科学、人才学等等的一个理论基础。所以,建设人学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迫切需要。
建设人学也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的哲学应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为此,它必须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自觉地发展自己。当代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资源、人口、环境和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人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妇女、儿童和老龄问题;现代化和改革开放问题;等等,都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都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关于人的基本理论。例如:环境问题是当代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人类活动有双重效应,其消极方面已使地球生态和资源出现严重危机,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这是众所公认的客观事实。以致1992年联合国不得不召开环境与发展的大会,筹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共同纲领。然而,对环境危机如何认识,众说纷纭,存在着所谓“悲观论”与“乐观论”、“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学运动”等等热烈争论,至今也没有达到共识。从理论上看,这里首先涉及如何全面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界定人的能力、自由和人的价值等等问题。更深一层看,则环境保护的实施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涉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冲突(个人和群体、社会,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要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人和环境的积极的动态的平衡,生态的良性循环),除了发展科技和生产力之外,必须调正好人类本身的内部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的调整,新的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革新等等)。而这些离开了对人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和从整体上对人的活动的科学解释是不可能解决的,而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又必须正视和解决环境危机问题,这就势必要把对人自身的认识推到时代的前列。其他问题也都如此。那种脱离现实和人类实践,只关心物(对象、客观世界),不关心人(主体)的命运的哲学,很难说是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真正哲学。
再进一步从意识形态方面看,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主潮是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就是人学的一种非科学的形态。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但由于它们都以对人和人性的某种片面的、主观的设定作为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社会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在价值观上大多主张个人本位,宣扬个人主义,因而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和平演变”(即“西化”、“分化”)的战略,搞人权外交等,其理论基础就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原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强调所谓“一切为了人”,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的政纲;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理论基础就是所谓“人学”,主张“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宣传这一套思想的结果是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民在内外敌对势力用“自由”、“民主”、“人权”、“人道主义”作为武器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时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解除了思想武装,导致苏联党和国家的瓦解。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修正主义和“人学”在实践上已经破产了,“新思维”也已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教训是深刻的,它从反面教育人们必须建立科学的人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围绕着如何改革开放,出现了反精神污染、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几次大的争论,其政治上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四项其本原则,而理论方面的焦点也是集中在人的问题上,这都说明,人学或者说人的理论已成为当代国际思潮的热点和重点,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使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在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制造的各种“人学”理论(如西方的人权标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各种抽象的人性论等等)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毒化舆论,搅乱人心时,都能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具有识别、批判和抵制的能力,不是被削弱而是能不断自我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也迫切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真正科学的人学。
总之,实际情况是,当代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发展已把关于人的基本理论课题推到了科学的前沿,建立人学科学(或人的哲学)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最近几次世界哲学大会都把人的问题列为会议的主题,这决不是偶然的,可以预期,在21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中人学必将占有显要地位。
3
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伟大成就,古今中外人学思想历史的丰富积累,已为人学建设准备了必要的科学和思想理论条件。因此,现在提出建立人学是及时的,可能实现的。
长期以来,人类致力于探索自然的奥秘,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陆续建立起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地说,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倒反而落后了。虽然从古至今的思想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但这个领域要达到真理的道路似乎更加艰难。迄今为止,人学作为一门得到国际学术界、哲学界公认的科学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所以如此,我想是和人学对象和特点有关,人是物质世界最高运动形态,也是最复杂的系统。在一个现实的活人身上,包含了物质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的一切运动形式,从简单的机械力学运动到物理、化学、生物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到宇宙之花——思维运动,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整体。用某一种物质运动的原理来解释人的存在、本质和规律都只能是片面的。再说,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与动物 的类不同,不是它的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充满着矛盾由个体、群体和社会多层次、多方面联系组成的有机系统。因此,对人的存在和本质要达到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必须把握它的全部生活,一切实践形式,一切关系(包括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要达到这一点,自然不能仅限于直观或反思人自身,而必须首先认识它所依存的自然界和社会,所以,人对自己的认识落后于对自然界、社会的认识是必然的。然而现在科学已经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可以说,全面地认识人自己的科学条件基本成熟了。例如,宗教迷信宣传人是神创造的,唯心主义哲学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精神。如果没有科学所提供的事实证明,单靠逻辑是很难驳倒这些谬论的。而现在古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提供的大量确凿的科学事实材料,足以证明人是自然界自身长期演化的产物这个真理。当然还有人仍然坚持宗教和唯心主义的谬说,但这已不能妨碍大多数人接受对人类发生的科学认识了。又如对思维这一人的特性的认识始终是哲学的最大难题。现在由于脑科学、医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社会认识论等等的成就,人们对思维是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实在的能动的反映,这些论断的真理性,认识是更加深刻和坚定了。再如,人对自然界关系的全面认识也是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正是环境科学提供的大量科学数据,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主体的能力,从而得出了实践有正负双重效应,人类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的结论。等等。当然,无论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己的认识都是不能穷尽的。但是,现在科学的进步已经有条件使我们对人的本质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只要我们相信科学,加强哲学和科学的联合,那末,创立人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就是可能的。
我们说,人学作为一门科学迄今还没有建立,并不是说人类对人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是说还没有达到真理,确切地说是还没有达到全面的、系统的科学认识。几千年来,人类文化遗产之中包括着极其丰富的人学思想的积累,这是我们今天建立人学科学的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人学思想。著名的“天人合一”、“天人之分”思想,讨论的就是自然和人的关系问题,即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绝大多数思想家都认为人是宇宙中地位最高的,人来自自然而高于自然。一些思想家提出所谓“天生”而“人成”、“人治”,认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与人交相胜”(刘禹锡)等等,这都已涉及到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能动性问题。人性和人的价值问题是中国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也包含有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的萌芽和因素。人生问题在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内容涉及: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理想、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以及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所谓“修养”、“实践”),如何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等。围绕着“义利”、“理欲”问题展开的激烈的辩论是研究人生问题上不同观点的集中表现。可以说在人生哲学方面中国人所提供的东西,在世界思想史上是最丰富的,是个宝库。
西方同样有着丰富的人学文化遗产。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和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这两个神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类自我认识的开端。史料表明,古希腊思想家们已经对几乎所有的有关人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古希腊文化充满了人道精神,甚至在神话中,神也人化了。
到了近代,西方人学思想的主潮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它主张用人的自然本性来说明一切、衡量一切,提出天赋人权和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们如伏尔泰、洛克、卢梭、狄德罗、费尔巴哈等人先后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制定出各式各样的人道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来论证他们的政治思想——“理性王国”。
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把西方人学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特点是强调人的理性,人的社会性尤其是人的主体性。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人的理性为自己立法”,就是一个例证。同时,用人性的异化和复归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几乎成了当时一些思想家们的共同思维模式。人学思想发展到这一步可以说关于“抽象的人的崇拜”已经到头了,它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代替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此外,人生哲学也始终是西方人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极其丰富的人类人学思想的遗产是建立现代人学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在继承、批判和扬弃西方人学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的。马克思的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中都包含有一系列关于人的问题的科学论断。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本质的揭示为建立真正的人学科学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基础。是他最早预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学的理论遗产是我们今天建设人学所具有的首要和基本的理论条件。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认真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原著中所有关于人的理论并以此作为起点,努力概括和总结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人的问题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完整地发掘、整理和继承人类人学思想的遗产并从中吸取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再把这些条件和当代一系列有关人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实事求是地探索和创造;同时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作的优势,联合多学科的专家们集中智慧共同攻关;那末,在21世纪到来之时,中国完全可能在建立人学科学方面站到世界的前列,为人类思想的新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标签:哲学论文; 科学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实践论文; 人权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