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对我院门诊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上报的126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60岁年龄段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居多,给药方式以单独用药的不良反应居多;累及系统-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全身性、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均有所缓解。结论 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合理调整单独与联合用药量,针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To review and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 antibiotic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26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 antibiotics repor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Results:fluoroquinolone antibiotics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mal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a larger proportion,more than 60 years of age accounted for a larg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administration through intravenous adverse reactions are administered to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drugs are;involving system organs including the nervous system,body,skin and its accessories,digestive system,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urinary system damage;discontinued immediately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lieved.Conclusion:Master of fluoroquinolones and contraindications,reasonable adjustment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dosage,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the adverse reaction,to take timely preventive measures,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fluoroquinolones;antibiotics;adverse reactions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可口服又可注射,是理想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组织、血浆浓度及清除率高,药物作用强,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情况。目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且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随着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据相关数据资料统计[1],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对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126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上报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共126例,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61.2±5.9)岁;原发疾病:呼吸道感染56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0例,消化系统感染18例,妇科感染12例。按照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分类[2]:轻度不良反应68例,中度不良反应35例,严重不良反应23例。
1.2方法
回顾调查126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给药方法及临床表现等情况,通过分类、整理及归纳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组16-40岁组、41-60岁组、>60岁组各组年龄段男性患者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60岁组患者高于41-60岁组和16-40岁组。见1。
表1 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n(%)]
2.2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22,17.5%)、肌内注射(37,29.4%)、静脉注射(57,45.2%)和局部用药(10,7.9%);给药方式包括:单独用药(91,72.2%)和联合用药(35,27.8%)。
2.3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⑴神经系统损害(38,30.2%):如头昏、头痛、癫痫样发作等;⑵全身性损害(25,19.8%):如寒战、胸闷、发热、急性荨麻疹等;⑶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18.3%):如风疹、皮疹、皮肤红斑、光敏反应等;⑷消化系统损害(16,12.7%):如腹痛、腹泻、流涎、胃炎、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等;⑸心血管系统损害(14,11.1%):如心动过缓、心肌梗死、血压升高或下降等;⑹泌尿系统损害(10,7.9%):如蛋白尿、急性尿潴留、尿素氮增高、肾性尿崩症等。
2.4处理手段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后,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镇静、吸氧、止吐、抗心律失常、抗过敏等;积极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
3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抗菌效力强,可在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结核分支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但临床调查发现[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率较高,有关报道显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4]。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年龄>6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其中,患者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分析可能与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应激能力减退、肝肾功能下降、存在多种类用药史等因素有关。所以,应重视上述两类人群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此降低两类人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次调查中,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占比较大,单独用药的不良反应占比较大。对此,应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同时合理选择给药方式,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为主。其主要机制为:⑴神经系统损害:氟喹诺酮类药物促使FQNs对CNS产生作用,同时其与茶碱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相互作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研究指出,FQNs直接作用于CNS的Y-氨基丁酸(GABA)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GABAA与FQNs结合,阻滞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CNS兴奋。⑵心血管系统损害:FQNs阻滞心脏阀门钾通道,影响整流性钾通道的快速成分(IKr)及QTc间期延长,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其中心室颤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⑶消化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认为与用药剂量和刺激性有关,药物剂量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越高。⑷过敏反应:患者过敏体质可能造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后发生相关过敏反应。有研究表明[5],环丙沙星对祖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过敏性反应发生,所以有此类过敏史的患者不宜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采取立即停药、对症措施进行治疗,通过积极对症治疗,上述不良反应均可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给药方式与给药途径,实时监测用药情况,才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妍,陈邦元,赵俊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672例文献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6):674-675.
[2]王丽,朱珊,刘彩虹等.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108例分析及合理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44-46.
[3]贾雪冬,王硕.与氟喹诺酮治疗相关的心血管及代谢安全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3):123-128.
[4]薛周山.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4):117-118.
[5]陈青莲,朱建军,朱雅平等.呼吸氟喹诺酮类药物致精神异常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5,(31):328-328.
论文作者:许天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抗生素论文; 喹诺酮类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论文; 给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