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布什与小布什之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布什论文,老布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一个好人
当小布什还是耶鲁大学的在校生时,据说有一次他向父亲老布什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时,他们打完高尔夫球后开车往回走,车上还有他的叔叔赫比和他的中学及大学同学威廉·霍维(此人后来成为小布什的教父)。
他们在一座加油站前停下。在等待加油时,小布什看了看四周,问父亲:“如果你从政的话,你会不会从汽车里走下来,然后和每一个人握手?”
“他父亲想了一会儿,说他很可能会这样做。”
1970年乔治·W ·布什(右二)与其父乔治·布什(左二)和弟弟尼尔(左一,当今美国新一代金融巨子)、杰布(中,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州州长)、马文(右一)合影
小布什的提问表现出的并不仅仅是他早年对微观政治的兴趣。它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个深层的问题:一个好人和一个积极的政治家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两者之间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一个政治家要想获得选票就必须像一个好人一样行事。老布什在这一点上永远是一个完美的榜样。
在老布什政治生涯早期,他曾抱怨新闻界总是挑剔、胡乱分析他的所作所为。而小布什对此想要发火,一些记者不理解他父亲的美德对他的影响。记者们紧抓不放的话题是,老布什的许多优秀品质——比如给陌生人写信的习惯以及对敌人的宽大政策——在政治上是有益的。他的父亲以此向选民们展现的更多的是一个善良的、值得信任的、有潜在优点的管理者的形象,他并没有把具有深谋远虑的改革者的形象强加于人。正因为如此,选民们对他的个人感情就更起作用,他们要确信一个人的善良是真诚的,而不是装出来的。
加油站的趣闻使人们知道,老布什很早就具有政治性的友善优点,如果一个陌生人在加油站附近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热情地问候——不管他是经理还是服务生——人们会认为这个人有点古怪,但是人们也会去想:“这是多么友好的一个人!这是多么预想不到的温暖人心的事呀!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每个人都在竞争,只关心自己,一点不顾别人。他却能从车上下来,并且和人们打招呼,”
如果一个政客从车上下来并问陌生人问候,加油站的工人们也会同样感到温暖,但是这种感动是不同的:政客追求的是选票,他不只是希望每个人都投他的票,他还希望他们向他们的朋友们去说,他希望在加油站停留的一会儿时间能改变50张选票的结果。
老布什的身边总是带着文具,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给认识的人们写信。他还要把这个习惯传授给杰布和小布什,小布什在1978年国会选举时也大量写信。当一个普通人写信的时候,他或她会希望把美好的感觉传递给看信人,而当一个政治家写信的时候,他或她会希望冲击波能传递得更远一些,这很可能会使他的得票更高。
这个家庭很谨慎,尽可能地不让周围出现敌对的人,一个好人可以把与人为善作为生活的目标,而一个政治家就必须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他或她不能让任何人成为自己长期的敌人,因为几十年以后这些敌人还会东山再起,并且进行报复。老布什从前身边的人还记得,如果布什解除了一个人的工作关系,他会让这个被解雇的人成为他个人的朋友——邀请他参加晚餐,打高尔夫球,或者保持通信联系。在所知范围内,老布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和善的人之一,同时这一特点也在政治上给他带来了帮助,使他几十年来在政坛上成为常青树,
在加油站边的提问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老布什和小布什身边的很多人都证实,前总统和他的儿子是关心别人的人,“小布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真无邪的性格,”他的堂兄弟沃克对《洛杉矶时报》记者说,“他的生活中没有道德上的两重性,他总感觉善良是理所当然的,而他的成功也证明了他的品行的质量。”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哪一个是决定性的呢?是两个人的和善替他们赢得了政府的职位,还是他们比较注意通向权力的方式?或者是政治技巧已经取代了上帝的职能,让我们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变得与人为善,为他人着想?
从嗜酒到戒酒
保罗·雷亚认为小布什总有一天会再次参政,但他担心,当时机成熟时,他的这位朋友的嗜酒僻好会惹来麻烦,李的儿子就曾染上这一毛病,所以,他深知其中的危害,为此,他和妻子曾在70年代中期为禁酒做了不少努力,
李不认为小布什就是一个酒鬼,他从没见到小布什在白天嗜酒如命,不能控制自己。但李能够预感到这种趋势——一个曾经只是在晚餐时才喝三杯鸡尾酒的人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有问题的酒鬼。
另一个朋友问小布什:“你还能记得你哪一天没喝啤酒吗?”而小布什不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他喝酒的时候,他会变得话多,声大,甚至吵闹,他会辞不达意。”查利·杨格说。
每次和他的那些被劳拉描述为“不怎么样”的朋友晚上出去回来后,劳拉都会请求他安静点,她告诉《华盛顿邮报》,他曾试图减少酒量达一年之久,但他似乎不可能戒掉酒。
如果他父亲的政治对手要找茬的话,他嗜酒的事儿可能会酿成大祸,因此,小布什总是十分注意控制他的行为,使其不至于给父亲惹麻烦。他的朋友说,饮酒会慢慢地变为嗜酒和依赖酒精生活。“他的父亲在仕途上正在更上一层楼,”杨格说,“因此,小布什不想做出任何有损于父亲和家庭的事情。”
老布什当上副总统以后,家庭成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亲近了,那年的晚些时候,H·罗丝·佩罗特与布什取得联系, 告诉他自己听到的一个传闻,他的两个儿子干了不正当的活动,副总统给佩罗特回了信,谢谢他的关心,并告诉他自己的所有儿子都是循规蹈矩的正派人,不会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
小布什醉了的时候,他努力克服的一些坏脾气会显露出来,1986年4月的一天晚上,在达拉斯的一家墨西哥餐厅, 他正和一帮朋友共进晚餐,这时他发现在另一张桌子边坐着《华尔街邮报》的记者艾尔·亨特。当时,《华盛顿人》杂志刚刚做完“谁会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预测。亨特回答是杰克·肯普。在小布什要离开餐厅时,他来到肯普面前。“你这狗娘养的,”他对肯普大骂出口,“我不会忘记你所说的话,你会为此付出他妈的代价的。”
起初,肯普还没弄清楚骂他的人是何许人,也不明白他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把这人说的话串起来一想才明白,原来那人就是小布什,他对自己的预测感到气愤。肯普觉得被打扰了,因为当时他正与妻子朱迪·伍德拉夫和他们4岁的儿子一起吃晚饭。
另一次,据《纽约时报》报道说,在一次鸡尾酒晚会上,小布什喝得烂醉,他羞辱了他父母的一位老朋友。“那么50岁以后的性生活是什么样呢?”他歪歪斜斜地来到这位妇女面前,问了一个令她尴尬的问题。
除了酒精,其他毒品对小布什都不是一个问题,小布什的朋友这样认为,“他从不吸大麻,”杨格说,“甚至可卡因也不是一个问题,在米德兰,没有人吸毒。这不是嬉皮土光顾的地方,否则警察头子达纳尔会把你给扔出城去。”但酒精是另一回事。
1986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小布什跟劳拉和一些朋友在科罗拉多的一家大酒店庆祝自己40岁生日。他们开怀畅饮,个个都兴奋无比。但谁也没注意到小布什己酩酊大醉。
等一觉醒来后,他突然发现,重新找回了原来的自己,酒精不再困扰他了。没有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从此滴酒不沾。
“他只是说:‘我的生活不再需要它了,我比它更强,’”杨格说,“我认为许多人并不能像他那样做到这一点。”
“从那以后,我戒酒了,”小布什告诉《纽约时报》,“如果你逗我喝酒的话,我不会领情的。”
是否需要培训
1980年,老布什试图用一条标语来引导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这就是他偶发灵感打出的那条标语:“选举一个无须我们培训的总统。”
这条标语充分利用了他长期担任公职的经历。他自1963年第一次成为哈里斯县共和党领袖时就开始了公职生涯。这条标语囊括了在他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时走遍全美各个角落与党内人士闲聊时所学到的所有东西。它囊括了他作为中央情报局局长时所揭露的秘密,也包括了他作为外交官在中国和联合国中的精彩表现。
总之,这条标语将使他与所有不可靠的候选人区别开来。
随着2000年总统选举的临近,一种担心开始困扰老布什的大儿子——小布什,即任何入主白宫的人应拥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特长,以在处理当代复杂的国内国际事务中游刃有余。1994年1月初, 面对国家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安迪·希勒的提问,时任得州州长的小布什有些狼狈不堪,这个滑头的记者对共和党候选人做了一次常识性的测验。
车臣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和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是谁?小布什被问住了,他僵在那里,他只能回答关于台湾的一个问题,“啊,是李吧,”他含糊地答道。
至于巴基斯坦将军。他回答:“将军,我能说出将军的名字,将军。”小布什轻松地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显示出他机敏、孩童般的就算是淘气的魅力,但他对这些领导人名字的无知使许多美国人特别是报界人士担忧。《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就建议给小布什出一个内容更广泛的测验,以检验他各方面的知识范围。莫林·多德轻蔑地写道,甚至台湾的“李”也可能是个撞大运的猜测而已,
这个常识测验尽管远远不是件小事,但确实多多少少是恶意侮辱人。毕竟所问及的每个地区都是热点地区,且拥有核能力。虽然出些更广泛的外交事务题目可能更合适一些,但这个小测验显示了小布什作为总统候选人地位的一个重要问题。波士顿记者严厉盘问的这个人依然能记得1954年纽约巨人棒球队的开始阵容,记得他的在世的50个堂兄弟的名字,记得二十多年来他的竞选志愿者的名字!如果小布什不能确认这些国外的领导人,这不是因为他具有一个不熟悉细节的大脑,这只意味着他可能从未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他天生对车臣地区、巴基斯坦或台湾地区不感兴趣。鉴于这些领导人当然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他不必夜里起床读外交协议,或者一本厚厚的时事杂志。
小布什天生缺乏对外交事务的兴趣,这一点与他父亲迥然不同。布什对国家的外交事务最感兴趣。但在1992年竞选期间,当有人向布什问到一夸脱牛奶和一块面包的价格时,他对这个普通生活常识一无所知。小布什却更熟悉国内事务,那份激情使他在得州州长任期内广受赞誉。在2000年大选后,为确定小布什是否是那种需要培训的总统,选民们惟一能借鉴的参照物就是其在四年半的州长任期内的表现。
标签: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美国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