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调控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前我国论文,政策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市场运行存在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主要是:
(一)居民消费欲望不强, 消费市场景气增长乏力。 据有关单位1997年四季度调查,居民消费欲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消费者直接消费意向下降。只有8.4 %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将富余资金用于直接消费,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51.9 %的消费者愿意将富余资金存入银行,用于子女教育,9.7%的消费者愿意购买保险,另有21.2 %的消费者选择股票、债券投资,还有8.8%的消费者愿意将钱投入健身、 旅游和其他方面。二是消费者行为更加理性化、盲目购物、冲动消费的消费者比例较低。
(二)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据国内贸易部对1997年下半年613种主要商品供求排队结果显示,供大于求的商品195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30%以上,与上半年相比增加近26个百分点。供大于求的商品明显增加,工业品积压问题严重,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已经进入相对过剩的埋藏,一方面,新的较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因而对档次较高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尚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状况;另一方面有支付能力的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经饱和。
(三)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从目前大中型零售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来看,虽然销售增长,但实现利润不断呈下降态势,销售与经济效益不能同步增长,企业亏损面扩大。1997年1-8 月全国重点百货零售企业中,有54%的企业实现利润为负增长,有35家企业为净亏损。1- 9月,商业系统净亏损24.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5.85亿元, 增亏幅度达31.41%。一部分大中商场倒闭或变相破产。 流通企业的倒闭和破产,造成工业企业大量货款不能回笼,形成严重损失。
(四)市场购买力分流明显,商品性消费需求趋于平缓。近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方面,个人股票、债券投资意向大大增强,大量居民存款和现金流入资金市场,1997年前10个月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突破4万亿元,相当于上年的 1.02倍。其中,股票市场成交金额为27503.5亿元,约相当于上年全年的 1.29倍。另一方面,消费领域拓宽,购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非商品性支出大幅度增加。而对商品性消费需求明显减缓。
(五)我国商业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水平低。如荷兰万客隆从进销调存到收银台的现钞管理,无一例外是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在1.9万平方米的商店里只需要500人服务,而我国同样企业需要员工3000人。美国物流中心的包装食品一年周转12次,商品只在中心停留30天左右,而我国由于运输手段、信息传递和条码不规范等原因,同类商品储存一般在半年以上。二是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分工很细,批发、零售、工业自销各成体系,几乎全是单店独立经销、调存、运输,目前只有上海华联的规模达到百家店。三是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管理多采取层层承包的方式,进销调存权分散,经营方式复杂多样,难于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据国内贸易部电子技术推广中心调查,目前我国引入计算机的企业由于管理不规范,实际利用率只有20%。
(六)国外一些大型商业流通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在促进我国流通现代化的同时,也对国内企业生存造成威胁。这是因为,与国外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历史的商业流通企业相比,我国流通产业的实力,包括企业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程度还是很低的,发展相对落后,根本无法与之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据有关方面的比较,我国1995年全国 100强零售企业的年销售额尚不及发达国家一个企业的销售额,与美国最大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比,仅相当于其零头。
1998年市场调控政策
(一)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调控力度,增加有效需求。
目前我国产成品积压严重,产销率不高,这既有总量方面原因,也有结构方面原因,还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表现在后两个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应在坚持“适度从紧”财政。货币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调控力度,增加有效需求。
1、保持投资总规模适度增长。从1997年投资增长来看, 增幅低于12%,较上年明显回落。目前我国处于投资不振阶段,为了保持1998年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正常增长,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投资增幅的进一步下滑。据有关专家推算,我国目前投入产出率约在60%—70%之间,为了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1998年投资增幅应在15%左右。
2、努力推动产业投资,消除“泡沫经济”隐患。 从目前情况来看,剧烈的市场竞争使以往利润高的部门利润率下降,新的利润高的行业越来越少,因此相当部分企业对产业投资比较迷惘。部分企业甚至把资金和贷款转移到股票、债券等资金市场。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国家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社会资金转向国家鼓励发展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消除“泡沫经济”的隐患。
3、严禁对农民的乱收费、乱摊派,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4、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民修建、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增加农民收入。贫困地区可根据商品库存、供求状况和农民的消费特点,适当扩大以工代赈规模。
5、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998 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要建立起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提高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6、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拓宽社区服务内容,鼓励托老养老、残疾人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居民生活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各类组织的发展,并积极组织下岗待业职工从事社区服务。
7、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小额贷款。 用于城镇下岗待业职工发展各种形式的小商业、小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民用于开发荒地、山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赖和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继续坚持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为市场平稳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行过多次较大范围的调整。与以往历次结构调整相比,这次结构调整无论在内容、重点和方式上,都具有新的特点。一是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除少数基础设施产业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数量短缺外,整个市场供给体系生产能力全面过剩,而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又相对不足。二是结构调整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增加短线产业的投资和抑制长线产业的投资,而是如何全面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三是经济国际化和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使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四是从结构调整的手段来看,不是经济杠杆的简单的直接应用,而必须同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
(三)深入研究我国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培育和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
进入“九五”时期以来,我国市场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是:(1)从市场总量来看,将逐步进入生产相对过剩、 需求相对不足的买方市场。(2)从市场结构来看,吃、穿、 用领域的需求将进入高档化、名牌化时代,低档次商品市场份额将逐步降低;较高档次的住与行的需求如住宅、家用轿车、家庭高技术电子通讯产品等将不断普及,并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生物、生命工程产品如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化妆品、医疗用品等消费品需求将越来越大;对精神消费品如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的需求在总需求的比重将逐步提高。(3 )从市场档次来看,将出现层次化越来越清晰的趋势。针对这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阶层应该根据这些发展趋势,高瞻远瞩,超前谋划,抓住机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1、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因为:我国农村总人口有8.6亿之多,占总人口的71%; 我国农村消费水平还很低,增长的潜力很大。开拓农村市场目前应从改革流通体制和发展农业生产入手:(1)采取各种措施,扶持农业发展。 要增大国家投资对农业的倾斜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改革农村流通体制。一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发展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流通组织,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保证农村商品的顺畅流通。(3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农村商业网点和供电、通水、交通、电视差转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商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为农民购买和使用工业消费品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积极开拓城市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城市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4377元;户均家庭金融资产3.10万元,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万元的户数占76%,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家庭占2.2%,年收入3—10万元的家庭占7.15%。从主要发达地区来看,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年收入10万元以上家庭分别为19.33%、10%、3.2%和1.8%,年收入3—10万元家庭分别为39%、29.2%、20.8%和9.6%,年收入1—3万元家庭分别为41.17%、52.6%、73.4%和76.2%。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不同的商品品种,有组织地发展住房、汽车、高档家电等高值、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信贷和租赁业务。可以先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试点,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再加以推广。工商企业应密切合作,银行要积极支持。
3、完善有关政策,积极培育和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从全国来看,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品和城镇居民住宅等是我国重要的消费增长点。从1998年来看,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加大提租的步伐,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1998年人民银行下达的住房贷款指导性计划将达到1000亿元。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修订《个人住房抵押担保贷款暂行办法》,将允许所有商业银行在所有城市,对所有普通商品房开办个人住房担保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改进贷款担保方式。过去贷款支持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今后将逐步转变为主要支持商品住宅的消费及配套服务。
4、加强企业品牌经营,逐步提高国内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品牌是企业的实力、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一方面,创品牌、树品牌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以品牌为核心和纽带,通过控股、嫁接、收购手段,优化配置资源,已经成为壮大品牌实力,实现企业扩张,以更大的优势立足于市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5、加强对国家订货和社会集团购买的管理, 要从制度上规定优先购买国内名牌产品。从国外经验来看,国家订货和社会集团购买应优先购买国内产品,只有在没有国内替代产品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国外产品。从我国大多数产品质量和功能来看,并不逊于国外产品。因此在国家订货和社会集团购买方面,应逐步加大购买国内产品尤其是国内名牌产品的比重,并从制度上规定优先购买国内名牌产品。
(四)加速实现外贸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我国经济。
1、加速实现外贸企业两个根本性转变, 尽快实现由商品经营者向资产经营者的转变。随着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中外合资外贸公司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国有外贸企业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日趋势激烈。从今后来看,国有外贸企业必须改变小、散、乱的现状,走联合兼并的道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规模经营,尽快实现由商品经营者向资产经营者的转变,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抓住机遇,积极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稳定增长。1997 年我国外贸顺差较大,由此引起的与欧、美等国贸易摩擦加剧,同时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和货币大幅度贬值,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了较大的压力。1998年,我国应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把重点转到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上来,逐步减少对美、欧、日的贸易顺差和对其他市场的贸易逆差。
3、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促进高新技术及设备进口, 对经审定属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需的高新技术项目,减免其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对经国务院批准和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内外资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以及国内虽有生产,但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设备,实行税收优惠。
4、强化国别贸易调整,促进市场多元化。 要在继续保持和拓展西欧、北美、日本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市场。
(五)积极推进流通领域的两个转变,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努力做好市场流通工作。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性时期,我们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努力做好市场流通工作。从目前来看,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设施重复建设严重,全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投资浪费,而且使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有的已经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对此,北京、上海等地计划、贸易等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控制。其他各地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商业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
2、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从国外经验来看, 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美国1993年连锁店销售额就占了60%的比重。我国目前连锁店销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比重虽然还很低,只占1%多, 但连锁销售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在商业建设上,一方面要严格限制大型设施的盲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把商业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连锁超级市场、便民店和配送中心建设,逐步走向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使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3、努力推进流通现代化。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 商品条码在流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许多国家的超级市场和连锁店中,没有商品条码的商品不能进入销售。从目前来看,我们要积极推行商品条码化,在商业销售中大力推广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 系统)以推进我国商业信息管理的革命。
4、加快流通企业改革,努力做好流通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 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努力扩大销售提高效益。商业企业要主动与当地工业和其他部门联系,联合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地方名优产品的市场销售。此外,在开拓农村市场、大众化餐饮服务市场和旧货市场方面,也都要取得新进展。二是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商业亏损面近4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疏于管理,投资失误,支出控制不严。因此必须加强流通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特点的各项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流通企业改革。商业企业扭亏为盈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要根据十五大精神,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公有制在国有商业企业的具体实现形式。从方向上看,大中型商业企业绝大多数要逐步改组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公司。小型企业,要通过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在抓好企业产权重组的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和市场竞争,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企业集团。
(六)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加速发展流通产业,逐步推进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总体形势来看,流通领域的开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仅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我国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需要。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流通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幼稚产业,在较长的时期内还需要适当的保护,流通产业的开放应该采取渐进开放政策。在流通产业开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目前, 随着进入WTO谈判的深入进行, 我国市场和流通产业的开放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对此,我们要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下,采取渐进的开放策略,确定开放的步骤和时间表,逐步完善零售业引进外资的试点工作,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2、作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法律准备工作。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制经济。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做保证,不仅无法真正实现对外开放,而且会造成流通领域的无序和混乱。从国外经验来看,流通领域开放必须法律先行。为此,我们要尽快着手制定反垄断、商业管理等相关法律,规范流通秩序,促进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有序进行。
3、加速发展我国流通产业。我国流通产业要借对外开放的契机,调整流通产业结构,重新构造批发零售体系,加快先进业态的发展步伐,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扶持流通企业集团发展,使流通产业的发展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迎接国外企业的竞争。
(七)继续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正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海关监管力度, 坚决打击各种主要生产资料、重要农产品、家用电器等商品走私活动。进一步完善对加工贸易的监管,防止走私和变相走私逃税,冲击国内市场。
2、要认真贯彻落实《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 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对商品冲击国内工业的监控办法和控制其进口的措施。
3、继续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为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创造条件。
4、在电信等行业进一步鼓励竞争,打破垄断,降低不合理收费,鼓励居民使用多媒体电脑、传真机等电子产品。
标签:商业管理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市场管理论文; 年薪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农村改革论文; 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调控论文; 投资论文; 商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