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本文就一次性根管疗法下不同根管充填材料对慢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牙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均采取一次性根管疗法,实验组施采用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参照组患者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炎性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在一次性根管疗法治疗慢性牙髓炎时,使用采用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可获得理想效果,且疼痛度轻、急性炎症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疗法;慢性牙髓炎治疗;填充糊剂;急性炎性反应
牙髓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中慢性牙髓炎具有较高的占比,患者发病后是以阵发性隐痛或钝痛为主要症状,且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根管填充术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有效途径,临床中分为一次性根管填充术与分次根管填充疗法,一次性根管填充疗法可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还可避免因重复使用手术器械所带来的不良刺激,因此我院主张为患者施以一次性根管填充疗法。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对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Cor-tisomol糊剂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填充,现将二者的对比结果做如下汇报:
1 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此次研究是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一次性根管填充术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84例;入院后接受影像学检查,均符合《牙体牙髓病学》(第4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分布在19--5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9.6±4.1)岁;病程在4个月--4年之间不等,平均(2.1±0.4)年;患牙位置:前磨牙28例,后磨牙44例,前牙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可进行研究及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一次性根管填充术治疗。手术开始时对患牙进行常规开髓、拔髓处理,使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与生理盐水对根管进行交替冲洗,并使用根管测量仪对牙齿长度进行测定,拍摄初尖锉片确定最终长度,而后做好根管预备工作,并要清污成形。
实验组患者采用Cor-tisomol糊剂加牙胶尖侧方加压进行根管填充,参照组患者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侧方加压进行根管填充。填充后要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对填充效果进行观察,对于存在欠充或超超充情况要做适当调整。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比较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2]
经治疗,患者的无疼痛、不适等自觉症状,不存在叩痛或瘘道现象,牙周间隙正常,根尖区透射影已经消失,咀嚼功能完全恢复,则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牙周间隙基本正常,根尖区透射范围显著缩小,咀嚼功能无异常,则为有效;患者症状、咀嚼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变化,或加重,则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评价指标
VAS评分:术后48h,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最低分为0分,表示无痛,最高分为10分表示剧痛,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3]。
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的占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检验,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水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48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的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一次性根管疗法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慢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填充疗法,主要是利用医疗器械将根管内的感染物去除,再利用特殊的填充材料来填充根管,而后封闭冠部,以免发生根尖周病变[4]。该疗法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效果是临床公认的,但患者术后易出现重度疼痛、急性蜂窝组织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导致手术失败。也有研究者认为选择理想的填充材料,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目前,在填充材料的选择上尚无统一规定,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我院分别对患者采用Cor-tisomol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两种物质进行填充。其中氧化锌丁香油一种传统的根尖填充剂,其封闭性、粘固性均较好,还可对表皮葡萄球菌、乳杆菌等产生显著的抑菌效果,进而发挥持续效果作用。其不足之处是丁香油成分易引发根尖周组织炎,且存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患者术后也常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Cor-tisomol糊剂是由氧化锌、醋酸盐、强的松龙、多聚甲醛以及丁香油等成分所组成,具有理想的抗菌、防腐作用。其中碘仿在消毒杀菌过程中,还可对根管渗出物进行吸收,以消除根尖周炎症。碘仿与氢氧化钙配伍,可与炎性反应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起到中和作用,促使牙骨质与牙槽骨再生,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5]。该填充糊剂中所含的糖皮质激素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肿胀、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此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急性炎症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数据更加理想;这说明采用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一次性根管疗法治疗慢性牙髓炎时,采用Cor-tisomol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还可降低炎性反应发生率,可将其作为该类手术的首选根管填充材料。
参考文献:
[1]赵然.不同填充材料对一次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近期疗效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8):1410-1412.
[2]彭楚芳,赵玉鸣,杨媛等.牙髓血运重建治疗年轻恒牙弥漫性牙髓炎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7,52(1):10-15.
[3]贾云飞.超声冲洗应用于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4(5):391-392.
[4]刘文莉,庞雪晶,韩秀丽等.Vitepex糊剂根管充填与空管疗法治疗乳牙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31-132.
[5]薛伟,张锋娟.iRoot SP与Cortisomol糊剂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发生急症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24):4103-4104.杨柳青.
论文作者:徐群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疗法论文; 发生率论文; 炎症论文; 牙髓炎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