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地区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闽东论文,能源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闽东南地区包括福建沿海的福州市、厦门市和漳、泉、莆三市及其属辖的41个市、区县。它位踞我国沿海黄金海岸的中南段。改革开放以来闽东南地区经济已完成由迟缓型开发过渡到开放型现代区域经济的历史性大跨越。八五期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9%的速率递增。98年上半年在亚洲金融风波的严重影响下,闽东南地区1—9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仍增长15%以上,是同期全国增幅7.2%的二倍多。 高速的经济增长有赖于闽东南地区能源的大规模投资、开发和利用。1996年闽东南地区能源消费量约1715万吨,比上年增长约8%。 八五期间福建省政府投资291亿元于能源设施建设,如年产260万吨的福建炼油厂,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水口水电站等。尽管取得了上述成绩, 闽东南地区仍面临着不容乐观的重大现实问题:能源短缺、能源利用不合理、消耗高、浪费大、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现实急需我们根据闽东南能源现状和特点,研究适合于本地区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合理利用的方式,走“开源与节能并重”的持续发展道路。以下就是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整、分析与建议:
一、闽东南能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闽东南地区能源需求总量不断增长,1996年能源终端消费量为1591万吨,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用电量为119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61%, 比上年增长9%;用煤量:仅厦门、泉州、漳州、菁田四地合计达416万吨,占全省用煤量的46.8%,比上年增长3.5%。可见, 闽东南地区能源消费量增长很快。按96年用电量119亿千瓦时和年均增长率8%推算,闽东南地区本世纪末用电量将达162亿千瓦时,而96年区内发电能力仅为63.5亿千瓦时,按现有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也只能达63.9亿千瓦时①,届时区外供电将达94.1亿千瓦时,比96年增加近一倍。如此下去,闽东南地区对外调电力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在电力供应中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闽东南地区常规能源又严重不足。以煤炭为例,福建省探明的储量仅为全国的0.1%,而闽东南地区的储量又仅占全省的14%。 由此可见,闽东南地区能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虽然该区因近几年来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和因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减慢而暂时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但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能源紧缺问题仍将十分突出。闽东南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以上,还不及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5,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能源供需缺口还将扩大。能源短缺、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浪费、污染加剧等因素,已成为制约闽东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常规能源短缺、运输紧张且成本加重
福建省是缺煤省之一,人均拥有煤炭仅34.3 吨,占全国人均数的1/23且98%是无烟煤种,大多分布在闽西地区。闽东南地区几乎无工业用烟煤。由于缺乏对海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至今尚未探明油气储量。所以,闽东南地区所需能源的4/5以上均为外区或外省调入,如厦门市96年从外地调入或进口的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9.84%, 这大大加重了运输的压力,提高了能源运输成本。 闽东南地区装机容量虽在近3年时间超过前10年的装机容量,但仍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需要。该区年人均用电量仅为578千瓦时, 而全国平均水平为827千瓦时,欧洲发达国家年人均用电则超过5 000千瓦时。该区由电力短缺而导致的工厂停工、居民停电等现象枚不胜举。为保证社会安定,停电首先停乡镇供电,作为闽东南地区经济特征的乡镇企业首当其冲,如94年泉州市由于电力紧缺而实行拉闸限电措施致使50多家企业开工率不足50%,严重影响这些企业的生产发展。90年代中期,供电部门实施“停三开四”企业供电制。这使以出口为主导的乡镇企业和外商企业因无法履行出口订单任务而遭受重大损失。以后,供电部门又对要求超指标用电企业实行购买“用电权”的办法来配置电力。石狮、晋江等地许多企业为保证用电被迫纷纷转向投资购买小型柴油发电机,自己供电。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本地区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使大气污染严重
闽东南地区水力、风力发电前景十分广阔,而煤炭资源极其缺乏,但是该区煤炭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而对本地区的优势能源——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沼气却极少利用,由此可见闽东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例如在经济发达的厦门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仍达57.35%, 这同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能源供应以油气为主的构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量的燃煤,产生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如晋江磁灶建筑陶瓷业的空气SO[,2]和尘埃严重超标。厦门市、福州市的酸雨频度分别高达83.5%和58.5%。
3.能源利用效率低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且工艺落后是闽东南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闽东南地区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为0.83吨,比世界发达国家高出4到5倍。火电厂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约462克,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5%,比国际水平高出近4倍。该区在发电、 输电和配电过程中电能损失率约25%,全国平均水平为16%,而发达国家仅为8%。 此外,闽东南地区煤矿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如天湖山矿区),导致煤矿资源利用率很低。如泉州市乡镇煤矿采出量与损失量之比竟达1∶3.8,浪费惊人。
4.农村过度消耗生物质能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闽东南地区的农村人口占全区的83.5%,能源需求量大。而这些地区的居民有50%以上仍用山柴做为家用燃料,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十分严重。闽东南地区每年烧掉的薪柴量大于合理采樵量的1倍之多, 致使森林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许多地区气候恶化。该区亚热带林木因被过度砍伐而使林木生产力在短短几年内下降30%。现闽东南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5.1%,大大低于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57.3%。
二、基本对策
闽东南地区传统的“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能源利用方式是难以持久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要求出发,转变传统的能源发展与利用方式已刻不容缓。根据国家关于“开发与节能并重,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战略方针,闽东南地区能源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逐步形成各种能源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生产和利用效率较高、城市生活用能和环境有所改善的能源体系。为此,应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元开发、合理利用入手,推动能源节约及大力开发新能源,以下是我们的几项建议,希望能对有关部门在作决策时起一定参考作用。
1.建立对能源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机制
闽东南地区的产业政策已明确以能源为重点,但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还缺乏有力的支持政策。96年闽东南地区能源工业投资额不升反降。从宏观政策方面看,一是要增加对能源产业的投入,经济发达国家能源的资金投入约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3%,这一比例可供我们借鉴;二是适当提高能源工业折旧率,增强能源工业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要广辟资金来源。如利用外资,民间集资办能源企业,发行能源建设债券或股票等,使能源建设所需资金得到保证;四是通过适当的价格调整和努力提高利润率,增加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刺激资金流向能源产业。同时,在信贷方面要制定政策,使银行对能源产业实行优惠贷款,并通过利率差别和税收优惠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节能项目的建设。
2.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建立能源资源消耗补偿制度
闽东南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从长远的观点看,应按照资源经济规律的要求建立能源资源消耗补偿制度,以实现资源再生产的良性循环。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有二条准则:一是资源利用的过程中要保证总存量基本保持不变,以便下一代能够获得与我们同样的利用资源的机会。根据这一准则,如果一种资源减少,必须进行经济补偿,使自然资源的产品价格体现资源补偿费;二是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质量不要降低。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经济上要对环境进行补偿,使资源的产品价格体现环境成本,借助环境成本来弥补、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以上这二条准则出发,资源的价格构成如下:(1)生产成本, 包括资源产品生产、开采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勘探费;(2 )平均利润;(3)资源补偿费。资源被消耗后欲使其再生、 恢复或更新必须予以人为协助。此项人为协助费称为资源补偿费用。要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都必须把资源本身的价格——资源补偿费考虑在内;(4)环境成本,即由于利用资源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弥补、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所付出的代价。
从以上资源价格构成因素可知,能源资源的补偿费是能源价格构成的一部分,通过能源补偿费有助于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闽东南地区近期的基本要求是实行支持价格,以后再逐步将能源价格调整到支付了全部成本费用(包括补偿费)及照章纳税后还有一定合理的利润。保证能源资金的利润率不低于工业整体平均水平,真正实现资源补偿、按质论价、合理比价、供求均衡、自我发展、良性循环。
3.运用法规及经济等调控手段,逐步建立自我激励的节能机制
根据国家关于“近期要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及要求,闽东南经济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集约化道路。为此,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手段:一是应制定和实行促进节能的新的能源税政策,在维持能源税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对高能耗的,特别是超高能耗的企业征收高额能源税;对能耗低的,特别是节能显效的企业征收低额能源税,以此限制高能耗企业,促使企业通过技术改进走低能发展之路。二是大力支持能源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能源产品的生产和利用率。据测算,节能投资比开发投资可节约1/3费用,而且见效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如厦门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25%, 而同期的能源使用总量只增长7.78%,可见其节能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4.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
世界两次能源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适时进行能源替代,采取能源多元化战略是稳定能源供求的关键性因素。闽东南地区能源紧缺,长期隐藏着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八五期间由于电力紧缺制约了不少企业的生产发展。为使能源能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们应采取正确的长期稳定的能源供求的战略方针,其中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开发新能源。闽东南地区的地热、风能、潮汐能丰富。只要我们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新能源的潜力是很大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1)风能:闽东南地区是我国最佳风能区之一,超过3米/秒的风速全年有6000—8000h。其中位于福州的台山年平均风能密度为534.4瓦/平方米,有效风力出现率为90%,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料最大的地区。风力发电既经济又无污染,因而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是闽东南地区能源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据悉,福州地区的平潭岛和漳州地区的东山岛,由于年平均风速高达7.3米/秒,是建风电场的最佳地理位置,有关部门已决定在平潭和东山两岛建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批准,两个项目总装机规模为9600千瓦。相信不久的将来,风力发电会成为闽东南地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2)潮汐能:闽东南地区海岸线长,因而潮汐能储量非常丰富,该地区潮差大,平均差潮4.2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4米。 潮汐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1034.4万千瓦,占全国的40%以上,年发电量为283.82亿千瓦时,居全国之冠,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闽东南地区沿海为淤泥质港,开发存在较大困难。据调查,闽东南地区曾建立一些潮汐能发电站,如厦门太古、福建龙海港口等,均因泥沙淤积而不得不被拆除。我们建议今后应重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如可在流域附近种树等)。同时借鉴钱塘江及国外潮汐能发电的成功经验,努力开发闽东南的潮汐能源,使之成为该区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
(3)地热:我省地热资源丰富,在2000 米深度内能开发利用的有3.37万亿亿焦耳,闽东南地区是我国中低温温泉最为密集的地带之一, 热水点总数高达150点,仅次于云南省和广东省。其中,福州发现92 ℃的热水点,漳州一地震孔深达265米,孔底温度达120℃以上,泉州的安溪等地也发现温泉点。地热具有开发成本低、易开采、可直接利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充分开发利用地热,可以节省大量燃料、减轻运输方面的压力。现在,福州、漳州、安溪等地利用90℃左右的地下热水修建温泉浴池,有的还修建温泉管道,将开采的地下热水输送到居民区,让居民既享受温泉浴,又可节约燃煤万吨以上,对环境保护也起良好作用。
(4)太阳能:闽东南地区太阳幅射量为4255—5402 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平均在1700—2300小时,夏季热量丰富,冬季也能获得相当热量。因此,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闽东南地区的辅助能源,从而减少煤、煤气、电的耗费,又不污染环境。在这方面,我们应学习浙江省定海市的经验,当地领导从节能和环境保护出发,采取政府拨款扶持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办法, 70 %以上居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闽东南的太阳能与这些地区相比优势更为突出,所以我们建议应充分利用该区太阳能资源优势。
能源战略如同环保、教育、农业和计划生育一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下一代持续生存质量的重大决策问题。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这就决定了能源发展道路只能是将能源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保持经济有适当速度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能源资源的综合持续利用,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满足其可持续利用能源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