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界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巴马镇练乡村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的管理工作也不断提到学校的管理日程上来,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更是显得日益重要。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教育管理理念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如今小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既能实现农村小学学生健康发展又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实现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策略
小学的教学管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要处在平等的地位,教师要不断开拓创新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逐步被提出,同时以人为本,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的情况,局限在学生知识理论的培养,并未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应用,可以将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创新力以及求知欲望会被明显地激发出来,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会有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实践的今天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由于农村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变得极为重要,同时也将会影响和改变整体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融入,使农村的教学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能有效地推进农村素质教育。
二、农村小学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基础建设比较落后,农村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比较差,农村学校的教学结构也不够合理。由于农村小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对于教课本的依赖度比较高,教师也很难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内容。无法的延伸自己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互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一)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的主体性不受重视,在当前农村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缺乏互动性,教师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开拓创新思维。
由于农村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和艺术课程,同时也缺少自我表现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农村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甚少,学校的制度与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所以学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最基本的管理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以人为本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由于大部分农村小学对学生的想法缺乏重视和理解。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农村小学中不断实行,可以让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和消极的学习态度得到改正,从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课堂环境,更加的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学校未来发展的必要前提
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受教育的环境有一定的落后性,学生的主动性与活动能力也比较弱,有的学生会厌学会贪玩,在学习中与教师缺乏互动,甚至会在课堂上影响课堂秩序,甚至害怕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地位,同时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关心学生的状态变化,同时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关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拓展学生的各种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保证。农村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可以实现校园的和谐发展。
三、在教学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
(一)在学生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
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管理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管理是否有效进行能影响到学校与社会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会涉及到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可以实现学生自我意见与想法得到尊重。学校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课程设计,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这样才能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真正的贯彻和实施。
本校通过在教学和实践的活动逐步巩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第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创新,学生也能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收获惊喜,在巴马县举办的"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结合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将废旧纸壳和电线通过连接、裁剪、拼接形成一个会走路的机器人,并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思考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学生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团队的协作中,学生既要有自学的能力,还要有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就不断增强了,学生在合作中也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的意识。可以说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加。同时学校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荣获"先进教育单位"和"优秀学校"等殊荣。
(二)在教师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策略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和核心力量,因此农村小学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也要贯彻于教师的管理过程中。第一、学校要给予农村小学教师足够的关心,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农村小学教师日常的关心和爱护。第二、学校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教师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在硬件设备上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到活动中去。
学校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尊重人的内在要求,学校要在教师队伍中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尊重人的价值的人文环境。稳定教师队伍的结构,在工作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中营造任性化的管理条件,关心教师的学习、教学、进修、个人成长、身心健康等方面,争做教师思想上的知心、生活中的知音、情感上的知己,让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学校在教学中要不断实现科学管理,实现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让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和全面发展的学生。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农村的教学质量和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村小学的小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名印,潘旭.当前农村小学的现状及解决建议[J]. 山东教育,2004,Z1
[2]关于建设省级标准化农村小学的研究报告[J]. 辽宁省级标准化农村小学建设研究课题组. 辽宁教育研究,2004,04
[3]孙春杰.农村小学办学的几点做法[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4]陈立.姜德祥. 构建农村小学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 贵州教育, 2005,20
论文作者:黄中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