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财富盛宴_世界品牌论文

中国的世界财富盛宴_世界品牌论文

全球“财富”们的中国盛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盛宴论文,财富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美国杂志的中国财富空间

第一本《财富》杂志诞生于1930年2月,在那个金棕色封面上印着标价:“单期1美元,1年10美元”。

在此后3/4个世纪的时间中,这本杂志始终保持了作为商业社会精英读物的地位,当然,它早已突破了平面印刷媒体的传统盈利模式:今天的《财富》在北美地区零售价也仅为每本1.43美元。

《财富》与“中国”因缘际会,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财富》杂志创办人亨利·卢斯(Henry Luce)1898年在中国出生,并从自己所在的传教士家庭接受启蒙教育。

《财富》中文版,是这本杂志除英文以外惟一的“外语”版本。当2005年5月《财富》全球论坛第三次选址中国举行的时候,零售价每本22元人民币的《财富》杂志中文版进入中国市场约有10个年头,2005年发行量超过14万份,相对于《财富》北美版83万份的发行量来说,规模不算小了。

罗列上述各项数据,可能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财富,从来就是关于计算数据的生意经。

论坛嘉宾们传播开来的海量信息烹出一场关于财富故事的盛宴,500强的强烈光芒令我们几乎忽略了《财富》自身也是生意的模范。《财富》所属集团时代华纳公司,位列2004年度《财富》全球500强公司第83位。

《财富》全球论坛,把一本杂志推向了媒体运作空间的极致。

北京论坛收获350万美元

5月18日论坛在北京落幕的那一刻,有多少现金流进账?

时代华纳负责国际事务的高级副总裁彼得·沃尔夫(Peter Wolf)在5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2005《财富》全球论坛实现盈利。”论坛组织者方面的消息显示,收入主要来自赞助与参会费,总额预估应该超过350万美元。

此次论坛的参会嘉宾超过800名。中国当地来宾的参会费每位1500美元;中国以外的来宾每位5000美元,携同配偶不用另缴,但餐饮和住宿费用自理。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补充:来宾由论坛邀请参加,CEO们可不是按报价购买门票就有入场资格。

《财富》杂志的读者平均年收入为29万美元,平均净资产为222万美元,即使参加财富论坛不列为“公款消费”,参会费也不会对他们的私人腰包构成负担。

赞助商分为5个档次:白金赞助商、金牌赞助商、银牌赞助商、知性伙伴、供应商和经济推广赞助商。汇丰银行(HSBC)和甲骨文(Oracle)是白金赞助商,他们分别赞助50万美元;金牌赞助商包括深圳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中石化和雅虎网站,分别赞助10万美元。有消息粗略估计称,此次《财富》论坛的赞助商收入至少为150万-200万美元。

财经类杂志经营的两个显著手段、或称其“生存法宝”是——制作排行榜和举办论坛。这已经是媒体行业已经普遍感知的营销常识。《财富》如此,《福布斯》如此,《商业周刊》亦如此,其他更加专业的经济类读物尤其如此。

在中国内地,一个中文名为“胡润”的英国人,率先把这两条法则发挥得淋漓尽致。胡润是《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最初的编制者。因此榜,《福布斯》在内地声名大振,也为2003年《福布斯》首次在中国内地召开全球CEO论坛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目前胡润常驻上海,带领自己的工作团队与新东家《欧洲货币》(Euromoney)合作。

5月18日,记者拨通胡润的手机,欲了解他如何看论坛之于媒体的贡献。胡润说,他正在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关于奢侈品话题的全球论坛,“是的,举办论坛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筹划的工作,Euromoney今年的活动表排得很紧。”

关注中国的生意

在此次《财富》全球论坛的官方网站上,有一条销售广告占据重要位置:“2005-2006中国政府组织机构图”。

对于各大跨国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人士来说,亲自前往中国北京参加最高级别的全球聚会,意义非同一般,研读这样一本图谱更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必修课程。这份机构图由承建此次《财富》论坛官方网站的中国日报网站推出,普通版每本350元人民币或45美元;精装本每本550元人民币或70美元。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长期关注国际期刊发展的研究人士称,《财富》杂志牵头举办的论坛向世界经理人提供了一个特别广阔的国际化平台,论坛选择的是最富经济活力、不断创新的地方,是世界经济巨头思想交流的盛会和激发新思维和商业灵感的场所。

有75年历史的《财富》杂志,创办全球论坛也仅是10年前才开始的事情。1995年3月8日至10日,第一届《财富》全球论坛在新加坡举行,其主题是“同一个商业世界”,具体议题有“未来的市场”、“21世纪的资本市场”等。

新加坡《财富》论坛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吸引全世界资本市场的眼光,商业世界的“全球化生存”理念开始全面渗透。

不妨留意一则饶有趣味的报道,“美国米乐公司显然成了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第一个赢家:赞助论坛主会场的500把高科技座椅,被大会主持人隆重地介绍给在全球声名显赫的上百位业界领袖。《财富》驻京首席代表吉米称,米乐公司有可能成为论坛后第一个收到订单的企业。”

《财富》论坛3次选择中国,体现了中国本地公司走出去的兴趣,更流露外国公司闯进来的勇气。复旦新闻传播学院的这位人士称,中国作为正在和平崛起中的国家,她对世界的影响也是逐渐的。因此《财富》全球论坛在10年9届举办史上,有3届选择了中国。从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的“中国未来50年”,到2001年在香港的“亚洲新一代”,到2005年北京的“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3次论坛的主题围绕着中国在世界经济的角色,从内涵到外延不断拓展。上海论坛时,与会的许多国际企业家还是第一次来中国。在今天,全球大亨对中国发展机遇的热情已经达成共识。

记者注意到,《财富》英文官方网站披露,其读者调查问卷中有一项为“您所在的公司是否在国外拥有雇员”,63%的读者回答“是”。

《财富》论坛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跨国公司开发新兴市场的产物。《财富》杂志的口号是:“全球杂志,世界级品牌(Global Magazine,World-Class Brand)”。

对于《财富》全球论坛的策划者来说,选择具有充分吸引力的城市是吸引全球500强的高层人士亲临的前提,也正为此,《财富》全球论坛从来没有决定在商务人士太过熟悉的美国纽约举办。《财富》全球论坛10年9届,其中5届在亚洲,其他也大多为欧洲的中型城市。

此次《财富》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主办方这样表述:“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地区现代化与发展的速度,已经快到难以对其经济与社会的巨变加以客观展望的程度。然而,把亚洲正在发生的变化加入远景至关紧要,因为这一发展所引发的问题及带来的机遇正在对全球商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向度的名利场

舆论注意到几位缺席者:国美电器的黄光裕、盛大的陈天桥、创维集团的黄宏生等内地富豪均收到组委会方面的邀请,但都以“工作太忙”为借口缺席论坛……与“国外富豪”的临时取消不同,“本土富豪”大多是一种婉言谢绝的态度。

相形之下,有两位跨国公司的积极到场者特别吸引众人目光。一位是摩根士丹利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裴熙亮(Philip Purcell),一位是辉瑞公司副董事长金德。

裴熙亮的赴京行程,甚至延后了和公司董事会的重要谈判。这位身处舆论漩涡的人物,或许意在展示其社会交际能力,挽回华尔街众所周知的内讧损失。

美国辉瑞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专利权之争,令公司焦头烂额。作为2004年《财富》500强医药企业当中排名第一的辉瑞,其“二把手”、副董事长金德这次是第一次参加财富论坛。他说不仅是他本人,就是辉瑞公司此前也从未参加过。尽管该公司著名产品“万艾可”的专利有效性在中国正面临挑战,但他本人表示还是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持乐观的态度。

观察人士对本地的介入热情表示担忧。以汽车产业为例,论坛的主办者筹措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亚洲的汽车产业:一条宽敞的大路?”但是,国内汽车业巨头除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外,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均未出席《财富》论坛,同时长安集团和北汽集团也没有参加。

有评论人士称,“国内汽车巨头,五大集团仅有一家参加,这种遗憾是花多少钱都无法挽回的……‘本土富豪’也许目前还没有独步全球的战略规划,更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是,绝不能缺少了全球化的视野和经验。”

不过,中国内地一批接受英语文化教育的年轻创业者,在《财富》的舞台上夺人眼球。比如,阿里巴巴网的马云、搜狐网的张朝阳、SOHO的张欣女士、当当网的俞渝女士……

马云是凭借海外财经杂志声名大噪的典型,用媒体人士的话说,马云的名气先“出口”再“转内销”。2000年,马云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这是该杂志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面孔推上封面。马云与海外媒体交好,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自身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马云的大学专业为英语,毕业后在杭州留校教英语,下海从商挖掘的第一桶金即来自外贸生意。

《财富》论坛的国际化特色,是其领先其他媒体同行的显著优势。复旦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人士称,它提供全球精英聚会的俱乐部,《财富》全球论坛的目的,是给《财富》500强企业搭建一个相互接触了解的平台,也为政商两界的高端人士创造了最高级别的交流机会。

论坛这一立体的组织形式,让平面媒体突破“单向度”传播信息的有限性。在这一点上,曾经屹立半个多世纪的《远东经济评论》可以说是某种参照物。2004年年底,有58年历史的亚洲英文周刊《远东经济评论》停刊,这份零售价40港币的英文杂志素以深度政治经济报道而闻名。《远东经济评论》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它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对外输出,成为英语世界了解并介入地区经济的“窗口”。《远东经济评论》周刊因其地区性特征而生存,也因其地区性特征而退场。如今,全球发行的《财富》、《福布斯》和《商业周刊》都有了自己的中文版,用中文简体字排版印刷。《财富》官方网站称:“财富中文版一年出版13期,每本11人的传阅率,是中国150万经理人的精英读物。”

据称,2002年《财富》中文版的广告收入在中国期刊中进入前10名。目前《财富》中文版的广告报价为:整页彩色印刷1.92万美元,整页黑白印刷近1.3万美元。广告业内人士称,这一报价具有竞争力。

《财富》在全球有几个版本。从地域上说有美国版、欧洲版、亚洲版,以及中文版,全球总发行量超过100万份。

《财富》中文版总编曾在一次媒体交流活动中表示,“《财富》杂志在全球的定位是报道大新闻和大企业。无论哪个版本这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全球和所在地区发生的重大商业新闻和最大企业的报道。当然,不同地区的版本会针对当地读者的需求的不同,在内容上有些调整,但定位相同。”

链接

历届《财富》全球论坛

从1995年至今,《财富》杂志已分别在新加坡、西班牙巴塞罗那、泰国曼谷、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上海、法国巴黎、中国香港、美国华盛顿和中国北京举行了9次年会。

第一届《财富》全球论坛

1995年3月8日至10日在新加坡举行,其主题是“同一个商业世界”,具体议题有“未来的市场”、“21世纪的资本市场”等。

第二届《财富》全球论坛

1996年3月5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主题为“全球竞争新秩序”,议题有“全球增长与公司的新定义”、“欧洲货币系统概览”等。

第三届《财富》全球论坛

1997年3月24日至2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主题为“保持奇迹”,议题有“维持全球持续增长”、“建立全球网络”等。

第四届《财富》全球论坛

1998年9月23日至25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主题为“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财富”,议题有“全球资本市场风险与回报”、“新的全球领导艺术”等。

第五届《财富》全球论坛

1999年9月27日至29日在中国上海举行,主题为“中国:未来的50年”,具体议题有:“从亚洲金融危机取得的教训”、“探索新的中国消费市场”、“确定你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中国的中央银行:职能和发展方向”、“向中国出口:今天和明天”等。

第六届《财富》全球论坛

2000年6月14日至16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主题为“电子——欧洲”。议题有“欧洲电子经济”、“无线革命”等。

第七届《财富》全球论坛

2001年5月8日至5月10日在中国香港举行。主题为“亚洲新貌”,主要探讨亚洲区内逐渐形成的新的商业格局。

第八届《财富》全球论坛

2002年于11月11日至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主题为“领袖的力量——应对新的形势”,议题将包括:公司最高领导人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全球企业的转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动力等。

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

2005年于5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今年是该年会继1999上海年会和2001香港年会之后第三次选择中国。2005年主题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

聚焦财富论坛详解热门话题

举世瞩目的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于2005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围绕“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美元贬值对全球的冲击”、“能源: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知识产权:更多的问题还是相互理解?”、“企业家精神”、“当务之急:良好的管理”以及“全球、地域及本土品牌:谁是赢家?为什么?”等主题展开讨论,风云际会,思想激扬。

《财富》杂志主编瑞克·柯克兰德在闭幕式上说,这次论坛把全世界最精明的商界领袖聚集到一起,“这是非常广泛的话题,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话题也没有避开,而是勇敢地面对”。

热点1 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油价将能源话题顶上了本届论坛,不仅是各个企业关心着濒临警戒线的能源危机对自身产业的影响,每个普通市民也在密切关注着明天油箱里的汽油会变成多少钱一升。

能源问题不仅是中国未来发展要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全世界必须共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中国不但没有对世界能源造成威胁,而且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威廉·麦克多诺表示,中国的太阳能资源有很多的发展潜力,向外输出既可以向公众提供太阳能,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在能源行业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要坚持立足国内、开源节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适度合作四大方针。”马凯表示,中国“三西”地区,即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保有地质储量占全国的64.1%。但高耗能、高污染现象大量存在。只有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能耗的同时,推进技术改造和革新,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我们能源的使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热点2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如何稳健发展也是众人关注的主题之一。谈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固定投资不够,公司债券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为此,他提出三个目标:第一,有明确目标,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二,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和机构能够参与公司债券市场的运作,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第三,政策鼓励金融产品的革新和创新,减少在这方面的限制。

周小川明确指出,最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下一个阶段政府将进行非常大的改革,其中包括:120家城市商业银行,大约3000家农村信用社,这些信用社都面临不少问题。

高盛董事长亨利·M·鲍尔森给中国资本市场开的药方是:股市方面,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金融方面,要尽量减少不良债务。“对这些公司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低成本生产向高附加值生产转移”。

热点3 吸引全球目光的体育财富

在此次论坛的体育圆桌会议上,与会人员达成一个共识:中国的体育产业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期望着中国将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NBA中国执行总裁马克·费舍尔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体育大国。如今,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经占到相当的比例,接近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麦肯锡公司全球负责人迈克·沃尔夫则预测:体育广告在今后3年的发展将达到40%或更多,中国消费者在体育方面的支出不断上升,同时政府在体育方面的投入会更多。

关于如何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海文广传媒新闻集团总裁黎瑞刚有自己的体会。他认为,中国未来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会帮助世界其他国家获得更多的发展能量,但必须结合三个领域的努力,即:良好的合作伙伴、满足体育爱好者(体育迷)的需求、媒体更好地配合推广品牌。

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对中国体育的发展现状和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机遇所作的判断,也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热点4 现代知识产权的建立和完善

在5月18日,《财富》全球论坛关于知识产权的专题讨论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阐述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采取的措施以及将来还要做的工作。

王景川说,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到现在为止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是很快的。而且很有创意地走了一条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工作机制。王景川认为,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国政府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立场是十分坚定的。

同时王景川也承认,中国从建立知识产权制度至今毕竟仅有20多年的历史,保护知识产权这项工作仅仅靠政府的工作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整个国民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很大提升。

王景川表示,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发展中国家不仅要作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要经历艰苦的过程。“合理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历史性、全球性的课题”。

美国电影协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克利克曼表示:“但这是一个世界问题,而不单是中国的问题。”

热点5 全球经济浪潮下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的企业家需要怎样一种精神?在《财富》论坛“企业家精神”专场上,中外企业家各抒己见。

搜狐网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说,企业家精神主要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强烈的取胜愿望。这是一个强烈的动力。二是独辟蹊径,即独创性。

TCL集团李东生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的开放务实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进取、勇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担负起实业强国的使命。只有强大的企业才能支撑强大的经济,而强大的经济才能支撑强大的国家。”

“企业家的精神,重点要放在创造价值上面。”远大集团总裁张跃表示,除了冒险和创造财富之外,创造价值是企业更大更长久的赢利。企业价值,也是社会贡献。

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表示,富人有责任帮助穷人改变生活条件,包括医疗、受教育等。

热点6 新世纪的中国品牌战略

全球品牌是价值连城的资产,但如何能兼顾全球视野同时了解当地市场情况及差别,国内的强势品牌正在日益挑战全球市场的领导者,而且他们的目标绝不会囿于其国土疆界。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才能创造一个强势品牌,使其能够在日益挑剔和精明的消费者中建立品牌忠诚度?全球及本土公司如何才能够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品味及多种需求?这是《财富》论坛上关于品牌的探讨话题。

“如果你能够建立一个全球的品牌同时对当地人具有吸引力的话你就能获得成功。”eBay女掌门梅格·惠特曼如是说。

而对于中国企业,世界著名传播公司奥美公司亚太区总裁杨明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给出了这样的忠告:“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打出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靠打价格战。”

杨明皓说,根据英国广告巨头WPP集团2004年10月对美国、英国、法国各100名消费者的调查,对西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产品的国籍,而是选择产品的品牌。

他希望,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了解国外的消费者的需求,中国企业应该跳出“低附加值”的路子,走“高附加值、创新、品牌”之路。

《财富》论坛上的企业公关“秀”

T形舞台上是永远不会寂寞的,灯光斑斓,摇曳多姿。

刚刚结束的2005年财富北京论坛,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世界各企业的一个T台秀,一场高规格的秀,因为这里有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媒体的热捧,世界各大企业家的参与,五光十色。

舞台秀的主体是模特,而财富论坛秀的主体则是企业家。因为财富北京论坛的入会资格高,所以在企业家自身的资质上都有选择的,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个世界顶级水平的模特秀。

而记者的追捧是宣传企业最有利的武器,从直观上看,新闻媒体对这次《财富》论坛的关注率不下于两会,短短三天的《财富》论坛,从开幕到闭幕,从用餐到住宿,从会议到散会,我们的媒体和我们的公关公司都挖空心思,多角度、大篇幅地进行报道,从而成就了各参会企业的新闻公关秀。

《财富》:我是最大的赢家

毫无疑问,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是美国《财富)杂志,它不仅赚取了相当客观的会费,而且把《财富》深入人心,特别是中国人心中,即使普通的老百姓不知道《财富》是一本美国的杂志,但是在5月中旬这段时间的媒体免费轰炸中,至少知道有财富这两个字,更不用说《财富》杂志在中国各企业家心目中的形象了,中国的企业有多少笔者不敢估算,但是如果每个公司只买一本《财富》杂志,养活《财富》已经绰绰有余了。对《财富》而言,这是一场免费的非常成功的新闻公关秀。

一个刊物的一场例行会议引来的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关注,更多的是中国媒体的高关注率和中国企业的参展积极性,这是《财富》最成功所在,他选择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与新的亚洲世纪。《财富》把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界联系起来,中国政府当然开心;而原本就在中国寻找机会的世界各大企业更是不能错过此次共商大计的机会。

从新闻公关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来看,《财富》是最大的赢家!带来的不仅是知名度上的,并且是实质上的,如在中国的品牌推销,《财富》发行量的增大,广告费用的增收等等。

500强:共同关注下的焦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此次北京论坛有近80名的“全球500强”企业及10多名“美国500强”企业主席、总裁、CEO的到来,在《财富》全球论坛历史上是空前的。

企业家纯粹为了参加会议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笔者认为,绝大部分来华外企的主要目光都放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来这里和同行探寻一下中国政府对将来来华投资外企的态度,探探同是外企的口风之类,同时也是给中国人民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其后期进军中国或者在中国扩大发展奠定基础。

而此次论坛正是他们集体的绝好的新闻发布展示会,因为参加《财富》论坛,就是一个免费的活广告,同时可以带来其他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品牌形象在中国的进一步树立。比如说,外资老总在中国直接面对中国媒体,通过媒体进行亲民活动,把自己定位于普通的企业家,增强了中国受众对其的了解,对其产品的信任度。

从新闻公关的表现方式来看,有的公司注重的是品牌形象的宣传和产品的介绍,而有的公司则是着重用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打动人心。 如彭安东介绍了柯达最为成功的就是与中国实现了双赢,传达了柯达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的意思,更是趁此机会对柯达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和良好形象进行了塑造;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EO欧文中则提及在中国的公司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而对三星集团董事长尹钟龙的报道更像是对其个人的人物自传式的描述,突显尹钟龙的形象,进而加强三星集团的品牌影响力。

外企都是善于制造新闻的、并且善于制造新闻报道的连续性。如通过人物专访、记者见面会等形式,介绍自己对企业与中国、与本土企业的种种看法,从对柯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的一系列报道就看出,外国企业的新闻公关已经是轻车熟路,欲轻则轻,欲重则重,篇幅较多,而且传达的目的更为直接。

他们这次通过《财富》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兴趣,不管什么媒体都对他们的些许片断进行了多角度的传播,波及到整个中国,这样远远比在中国做广告的花费要小,作用要大。何乐而不为?

中企:参加论坛证明能力

据了解,《财富》全球论坛只对大的跨国公司主席、总裁、CEO和高管开放,只有收到邀请方可参会。《财富》杂志关于论坛的这一宣传和定位,说明能够参加此论坛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层次。

中国的企业能够与会,就是用行动说明了他们能够跟那些世界500强企业同席而坐,是和他们处在同一个级别。

就拿联想集团来说,它是以赞助商的名义进入,联想在这次《财富》论坛成为夺目的焦点,各家媒体争相对联想进行报道和转载。联想更是借此次难得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新任主席杨元庆在《财富》论坛上特意地透露出联想集团的战略计划,更有利于维护其不断提升的品牌形象,且通过媒体展示了联想作为民族品牌新兴领袖的地位和如日东升的形象。这对于联想的国际化战略运作,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利用《财富》来为自己进行新闻公关方面的策划,联想的举动,证明了一个民族企业的成熟。

又如,被誉为“中国汽车业成功收购海外汽车集团第一人”的胡茂元抛出欲重金打造上汽第一自主品牌的誓言,代表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心声,更是为上汽的品牌形象又贴上一个举足轻重的标签。就如何在外国品牌瓜分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的民族品牌生存问题上,胡茂元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现出上汽积极应对外国品牌的立场。

与外国企业宣传的目的不同,中企主要是通过宣传提升自己的民族形象,介绍自己的发展思路,以及远期的战略规划,就媒体宣传策略上讲,手段已经比较熟练,但相对于外国企业在这方面的举动来讲,还没有外国企业那么胸有成竹。这需要本土企业积极的学习和研究。

在《财富》北京论坛中的不同企业行为主体,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新闻公关活动,就如哲学中所云:尽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最终都取得了其预期效果。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给了新闻公关提出了不同的技巧和要求,谁主沉浮,皆在不言中。

财富大腕唱好中国经济

上汽总裁胡茂元:中国造的汽车也可以卖到全球

5月17日,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总裁胡茂元在“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应做适当调整,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也可以卖到全球其他市场。

胡茂元说,中国贸易是顺差,而汽车完全是逆差。目前,中国汽车进口量和出口量相差一倍。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在满足中国用户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中国公司的全球化问题,可以把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卖到全球其他市场。

新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要跻身500强不是惟一目标

跻身世界500强并不是我们并购IBMPC业务的惟一目的。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突破增长的天花板,并以一流的竞争力引领全球PC产业的发展进程,为客户、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创造最大化的价值。站在新平台上,我想需要认真地考虑究竟怎样运作一家真正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具体点儿说,就是如何保证这样一个规模的公司仍然具有一流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所以,国际化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全球制胜关键在亚太在中国

瓦格纳坦言:“全球决胜的关键在亚太、在中国。”通用汽车把亚太地区视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14个月里,通用汽车宣布了一系列颇具规模的投资计划,这些针对中国和亚太市场的投资计划包括新设施建设、产品和品牌拓展等多方面。在“全球优势资源本土化”的基本战略思想指导下,这一系列投资项目的实施为通用汽车赢得了更强大的全球竞争实力。

瓦格纳以通用汽车亚太业务部和中国公司在2005年前4个月的出色表现现身说法。2005年1月到4月,通用汽车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5.3%,销量为322296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更突破10%,销量达190676辆,同比增长7.2%。

目前,通用汽车已经在亚太地区约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建立了十余个生产基地和四个工程技术中心。这不仅创造了中外双方的双赢局面,也对中国汽车工业与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把赌注都放在中国人身上

“欧莱雅是本土化的典范,这并非我个人的骄傲情绪在作怪。”谈到这个问题,盖保罗一点也没有谦虚。“从一开始,我就把赌注都放在了中国人身上。”盖保罗这样告诉记者。欧菜雅员工名册上的正式员工达4000多名,但其中外籍员工仅十几名。同时,加上通过经销商和商场聘用的美容顾问等,欧莱雅在中国创造了近7000人的就业机会,外籍员工占的比例实在是微乎其微。同时,欧莱雅强化本土化收购计划,目前已被纳入旗下的小护士和羽西两大本土品牌,并未遭到先前同类并购案中遭遇雪藏的命运。相反,欧莱雅还凭借研发和营销优势,为这两个品牌注入了新的技术和配方,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计划。

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把“当当”办成网上“家乐福”

出现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发言名单里的中国企业家并不太多,有两次发言的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当当的成长反映中国经济发展

面对记者,俞渝一再声明“我绝对没有拉过选票、拉过关系”。

俞渝说:“当当是一个小弟弟。无论是我们的销售规模还是员工人数,怎么可能跟家乐福、通用汽车比,我们真的排不上。”对于自己的受邀演讲,俞渝归因于当当的发展、归因于当当所代表的东西。“当当的发展是一个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风向标’。我能够作为本次财富论坛的嘉宾发表演讲,是因为几百万人在当当网买过东西,这是中国消费的新趋势;同时,关注中国的市场公司很多,他们对当当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经历感兴趣。”

在俞渝看来,在选择举办地时会选择经济发展的焦点地区,在选择与会代表特别是演讲嘉宾时,更是会关注变化,关注体现变化趋势的企业。当当因此而进入他们的视线。1999年的上海《财富》论坛更多的是在聚焦中国,而这次北京论坛,世界的目光则是关注中国的市场,如何在其中分一杯羹。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超市搬到网上

作为全球最大中文网上商城当当网的联合总裁,俞渝的目标是将超市搬到网上,成为“网上家乐福”。在她的规划中当当就是一个零售店,而不是网络公司,或是IT或者技术公司,未来的目标就是将当当做成网上的“沃尔玛、家乐福”。曾经向家乐福取经的她认为,与传统超市相比,网上零售店更容易进行成本控制。

而在美国工作学习过10年,又和丈夫李国庆白手起家的俞渝,也大胆明显地沿用各种西方现成的理念与经营模式,来实现她的梦想。

计算机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给了当当、给了俞渝迅速发展的空间。虽然当当现在还是在亏损经营,但是俞渝已经将持平甚至盈利的时间定在了2007年。目前的控制合理亏损额度的运营更多的是为了“跑马圈地”,扩大营业规模。

俞渝说:“现在泡沫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家关心的是中国的经济怎么做大、做强。以前谈的理想主义缺乏实实在在的真实电子商务产品,现在有一些电子产品还不是特别的丰富。但是现在大家可以谈一些实际操作方面的事情。”俞渝说:“我想跟参会的人分享当当网对中国的销售市场的观察,还想跟参会的CEO讨论我们看的是不是比较对,我们有没有看岔的地方。”

让世界告诉中国

庄孟哲:不必盲目追求规模

正在北京出席《财富》论坛的沃尔玛百货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庄孟哲(John Menzer)5月18日来到沃尔玛北京知春路购物广场,与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一起为沃尔玛在中国开设的第46家商场剪彩。

简短的开业庆典后,庄孟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见证了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在零售业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造就了沃尔玛连锁店的发展。沃尔玛已经在中国21个城市开设了46家店,我们对沃尔玛目前在中国的发展感到满意。

针对关于沃尔玛在中国的业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说法,庄孟哲说,沃尔玛不是一家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公司,我们不会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沃尔玛的理念是开好每一家店,服务好每一位顾客,我们必须确保所有开设的分店符合沃尔玛服务顾客的标准。

庄孟哲说沃尔玛在北京开设的第一家商场山姆会员店2004年度销售业绩良好,成为沃尔玛在中国已开设的所有店铺中销售增长最快的商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消费水平在逐年提高,北京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位于北京宣武门的沃尔玛在北京的第二家购物广场将于年底开业。

庄孟哲在与黄海交谈时表示,沃尔玛希望能在北京开更多的店,去年12月中国全面开放零售市场,使沃尔玛能够在更多的城市开店,现在中国的二级城市已经全面开放,沃尔玛今年将在二级城市开设5家商场,明年开店会更多。

庄孟哲说:开店速度的快慢还主要取决于我们对人才的培训是否到位,在《财富》论坛‘中国与新的亚洲世纪’主题演讲上,我提出了‘培训、培训、再培训’的观点就是强调加快人才培训是沃尔玛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培养了2.5万名员工,中层管理人员中50%是女性,这表明沃尔玛在对员工进行培训,重视他们的知识增长的同时,职业发展也得到增长。

庄孟哲表示,去年沃尔玛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从中国采购的产品总额达108亿美元。

在中国期间,庄孟哲并没有透露美国方面限制中国三种纺织品出口美国市场对沃尔玛采购中国商品会带来哪些影响。

杜曼:市长顾问有“特权”

“作为市长顾问真正有利的是什么?就是可以与市长进行友好的、公开的、建设性的对话,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谈自己独立的看法。”受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之邀参加本届《财富》论坛的ABB公司全球董事长杜曼这样解释市长顾问的“特权”。此次杜曼的北京之行,自然也有与相关政府高层的这种“对话”。

谨慎的杜曼并没有满足媒体对他的“洋顾问”身份的好奇,在回答“是否对北京市的环境改善提出建议”时,他表示,王岐山市长和北京市政府很清楚北京环境存在的问题,也知道哪里需要改进,并且已经为2008年奥运会做了非常好的准备工作。当记者问及中国特大城市制定环保与节能规划如何避免错误时,他的忠告是政府可以以补贴或者投资方式鼓励节能,从而使节能更有吸引力。

杜曼并不讳言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他表示,中国的能源短缺情况比其他国家要严峻得多,需要的投资也非常大。同时,他又指出,直接比较中国的能源短缺程度没有什么意义,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十分有利也十分必要的。“我第一次来北京是1982年。现在的北京充满活力不断进步,和20年前相比已经不是一个城市了。不过,你们那么年轻不会知道当时的北京是什么样子。”65岁的杜曼毫不掩饰对中国发展速度的赞扬。

杜曼表示,可持续发展是ABB的长期战略,ABB将帮助工业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有效地利用资源。“从终端消费者的使用上看,比如很多家庭中的冷暖空调要么太冷要么太热,并没有对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从工业领域看,应该使设备有更高的使用率和更低的浪费,比如在氯碱行业如何利用高新技术使电力有10%—20%的节约,这是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杜曼还表示,可持续性发展本身不是目标,应该看重好的架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及过程,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人、自然和资源的综合因素,考虑资源的投入和产出问题。

“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的时候,ABB中国也要争第一,要成为ABB最大的市场。”

杜曼透露,在今后两到三年中,ABB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将翻一番,中国将成为ABB最大的市场。”

白礼德:透明度是最大问题

近几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愈加宽广,而就在《财富》全球论坛召开前不久,四大之一的德勤公司又成功地实现了和北京天健的合并,并提出要在五年内实现对中国投资1.5亿。德勤在与中国企业的接触中,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以及如何面对全球化,记者特别就这些问题访问了德勤公司首席执行官白礼德(William G.Parrett)。

“透明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不仅是中国公司在上市时必须面对的条件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了解财务稳定的重要途径。”白礼德表示,中国企业在公司治理领域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透明度。

他认为,透明度在于如何给相关利益者,如政府、投资人、公众等有效地分享公司信息,并让他们在获得信息后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而由于东西方企业性质的差异,因而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度。欧美公司多为众多股东拥有,而亚洲多是家族生意,因而中国要寻找自己的方式来使公众分享公司的信息。

而国际上对公司治理的条件审查是渐趋严厉的。自安然、世通等事件后,对全球审计领域都存有影响。德勤也对全球审计程序进行了重新的审查。同时在接受客户方面有更严格的程序,这也造成了对中国公司审计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更严格的要求。

增强公司治理结构透明度,这也是白礼德对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化提出的三点建议之一。另外两点是关注文化融合和通过持续的培训学习使员工向全球性转型、持续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以不断适应不同的市场。

白礼德表示,至2008年德勤将在中国投资1.5亿元人民币,而到2010年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第二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从现在的4000名增长到10000名。合并,而不是兼并、收购,白礼德说明,这是德勤在中国的合作方式,也是德勤在全球的合作方式。德勤看中中国的人才优势,并希望通过合伙人的合作建立全球的网络为全球的客户服务。

贝松宁:用国际眼光本土化

没有私人飞机,没有一名贴身随从,贝松宁,一个来自芬兰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领导的百年企业欧芬汇川年销售额为130亿美元。是一家世界领先的跨国森林工业集团。然而,这位44岁年富力强的CEO坚持着芬兰人传统的低调特点和风格,就这样单枪匹马,独自一人拎着两件行李来到了中国。“《财富》论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我在这里可以见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领导人,交流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印刷用纸供应商,也是中国造纸行业最大的国际投资商,中国市场无疑是欧芬汇川全球战略的重点。”贝松宁先生说。

针对纸业在做跨国经营时遇到的最大环保挑战问题,贝松宁先生提出:“我们的整体形象是不断进步的企业。我们深知,在寻求正确答案的时候,必须找到关键问题所在。由于我们行业依赖于自然资源,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和保护大自然,每年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使集团在企业责任方面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先者。2004年,在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林产品和纸张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欧芬汇川集团位居首位。”

据贝松宁先生介绍,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中,欧芬汇川企业投资1.71亿元人民币引进并建设世界最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设施,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噪音防治、固废回收利用等一整套环保系统,自投产以来一直做到达标排放,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不断降低吨纸耗水量、耗电量。“我们将负责任的商业实践作为确保有竞争力的表现和利润的基础,因此我们把人们和社会的安康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目标。”

谈到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贝松宁先生提出,做市场分析、可行性调研等是最基本的思考因素,此外,更为关键的是了解当地市场的风俗文化等软性因素。“我们的经验是,以国际的眼光适应当地的文化,用全面综合的全方位思路部署整体的经营战略。”

财富背后的中国机遇

财富无疑是人类追逐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5月16日,《财富》论坛在北京拉开序幕。《财富》全球论坛自1995年首次举办以来,短短10年,已三次光顾中国。近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无疑是惊人的,但就财富而言,中国无疑还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财富》论坛多次光顾中国,其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中国机遇。

论坛关注中国

要了解《财富》论坛究竟关注什么,历届《财富》论坛的主题就能够透露出重要的信息。首届全球论坛在新加坡举行,主题是“同一个商业世界”,以后分别为,“全球竞争新秩序”、“保持奇迹”、“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财富”、“中国:未来的50年”、“电子-欧洲:CEO的机遇”、“亚洲新一代”、“领导者的力量:把握新的现实”。此次的主题为“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表达了人们对中国和亚洲发展前景的关注,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论坛地点选择一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富活力、不断创新的地方。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1999年财富论坛选择了上海,其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特别是经济上的变化,令那些大型公司的驻华代表们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当时正值新中国建国50周年,又是财富论坛在20世纪的最后一届年会,论坛主办者认为,把它放在中国举办,具有深远的意义。二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吸引外资曾经遭遇严峻的挑战。为遏制外资滑坡,中国政府出台了鼓励投资的新政策,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上也推出新举,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一系列新政,使中国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也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1年在香港举办的财富论坛,是《财富》第二次选择中国。这说明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且这一角色将日益突出;香港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亚洲区内商业、金融、资讯、物流等的中心,它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论坛的规模更大,来自44个国家的近800多位大企业领导人和经济学家,以及政府官员参加,包括全球500强中的70多家公司的代表,8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许多世界著名经济学家。

与前两届议题相比,今年的议题也更加宽泛,表明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快速接近。

机遇来自沟通与了解

6年之间,《财富》论坛三次踏入中国国门,主题从内涵到外延不断宽泛,体现了中国经济对外影响力的日益趋强,也反映了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模式”所遭遇的从“崩溃论”、“威胁论”到“机遇论”的转变。

不可否认,世界众多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寻找经济稳定增长的区域,以获得发展的新机遇。而中国的未来绝不仅限于为全球资本提供商机、为跨国企业提供市场,更是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和经验。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落户中国,但进入的程度不同,有些还在观望,等待机会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本届《财富》全球论坛将为跨国公司的领导人提供一个观察了解北京的平台,加强他们来华开展合作的信心。不仅是展示北京,更是展示中国,展示中国的成就、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发展的思路和战略。

机遇来自于沟通与了解。从“威胁论”、“崩溃论”到中国“机遇论”,正是不断沟通的结果。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鼓噪一时,当时,中国经济作为新崛起的经济体,世界还不了解。在经济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廉价的消费品,被指责倾销;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被指责违反劳工法和人权;本国制造业不景气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归罪于中国的人民币币值及汇率机制;中国增加国防科技开支,也引来声声质疑;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在一些人看来,其中都有所谓的“中国因素”。但中国政府坚持自己既定的改革开放发展目标不动摇。近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约9%的速度增长。这一发展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两倍,发达国家平均增速的3倍,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让西方惊叹。

目前,尽管中国在世界所占的GDP比重较低,只有4.5%,但是贸易额已超过6%,最近几年,在世界贸易额的增长之中,中国贡献了13%以上。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第四大出口国。而且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机遇。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5621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个,并形成了年进口5600多亿美元的大市场。

对中国能源消耗的指责,实际上也经不起仔细推敲。据估算,占世界八分之一人口的15个主要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矿产资源的一半,并在全球污染中负有80%的责任。中国占有全球23%的人口,但人均能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2004年中国能源需求总自给率达94%,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需能耗比1990年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7亿吨标准煤。中国前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所用的能源消耗代价是翻一番。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力争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更低的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的发展,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看来讨论可能是最好的沟通形式。美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成为本届《财富》论坛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多个议程中都有观众向在会上发言的专家们提出这个问题。更多的与会者批评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美国应通过解决自身经济问题来削减赤字,促进就业。沟通带来的是公允的见解,而只有在正确的观点指导下,我们才有把握住机遇的可能。

可以说,世界主流媒体关注中国,有利于他们看到中国的发展和潜力,有利于让世界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住中国机遇。而这种沟通与了解,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财富来自学习

本次论坛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领导人,包括一些全球顶尖企业的总裁。中国现在正处于贸易额快速增长的阶段,开始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借论坛举办之机与跨国公司加强交流,他们的经验、战略、长期规划都将对中国、特别是中国的企业有所助益。对于参加论坛的中国企业家,这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与会的中国企业家认为,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取经学习、交流探讨的好机会,也是中国企业集体对外塑造形象的好机会。

中国企业家要向跨国公司学习其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并树立远大的发展目标。在追逐财富、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要向外国学习的地方很多。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树清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议题丰富多彩,我最感兴趣的是‘公司治理’这个议题。”经过50年的风雨征程,建设银行已经站在了中国金融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

外国跨国公司也要了解中国,与中国企业家比肩论道,这也正是本次论坛的目的之一。本次论坛执行主任罗伯特·比尔曼认为,本次论坛的重头戏,就是为企业家进一步了解中国新的国家领导人今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向搭建一个平台。

中国期待财富增长,财富期待中国机遇,中国的发展同亚洲及世界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为亚洲及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机遇。《财富》论坛多次落户中国,所昭示的只是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追逐财富、追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接下来就看大家如何理解与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了。

资料来源:

《国际金融报》2005.5.23陈 辅

《西部时报》2005.5.20 侯 丹

《民营经济报》2005.5.27 周 忠

《中国产经新闻》2005.5.19 邹 菲

《经济日报》2005.5.16、5.19 王薇薇 陈小力 姜范 陈颐

《金融时报》2005.5.19 王晓欣

标签:;  ;  ;  ;  ;  ;  

中国的世界财富盛宴_世界品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