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硕果累累论文,特区论文,两个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厦门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祖籍地。现全市辖七个区,面积15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0万人。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3月,国务院又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1988年4月,国务院批准厦门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89年至1992年,先后批准厦门经济特区及海沧、杏林、集美为商台投资区,在区内投资立项与保税区按现行经济特区政策办理。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同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地方立法权,从而行成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
一、两个文明建设的情况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0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特别是中央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促进了厦门经济更加健康发展,2000年实现了“四个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至2000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商直接投资项目4991,投资总额207.02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114.52亿美元,已有4237家三资企业开业投产,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24家在厦门投资33个项目。今年1-10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9.7亿元,比增12%,财政收入91.3亿,其中地方财政54.9亿美元,分别比增11.2%和15.5%。合同外资10.42亿美元,增长19.4%,实际利用外资在持续25各月副增长之后,从8月份开始止跌回升,1-10月份实际到资9.24亿美元,增长20.1%,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9.04亿美元,增长9.06%。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九五”期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四连冠、“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全国十佳人居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同安区新圩镇马塘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思明区夏港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厦门湖里支公司、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航空有限公司MF8501/2航班、厦门市气象局、厦门电业局城区营业厅等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厦门轮渡公司与鼓浪屿好八连、水警区勤务船中队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鼓浪屿——万石山旅游风景区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山路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点”、“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华联商夏、大陆商夏被授予“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单位。
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
(一)牢固树立“两手抓”的思想
20年来,厦门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七五”以来,厦门市在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规划。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自觉地投入足够的精力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了“头头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态势。同时,坚持把促进特区经济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特区精神,弘扬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64字”创业精神,不断激发全市人民为建设特区建功立业的热情,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加速成特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特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99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二)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根本
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难免泥沙俱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致使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倾向。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整体素质,就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比厦门市委、市政府广泛开展了以“爱我厦门,建设特区”为主题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一批全国、省、市、区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写了《厦门爱国主义教育指南》、《爱我厦门知识问答》和《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等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率先在全国悬挂室内国旗,组织开展“厦门人看厦门”活动,举办特区建设成就展览等,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热情。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1999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的斗争,先后举办了两次《反对邪教、崇尚文明》大型图片展,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科学意识。市文明委十分注意典型的引导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先后树立宣传了莲前派出所、夏航乘务队、徐虎式先进工作者陈建平、董存瑞式英模陈煌、反贪斗士黄捍东、科技战线模范何明海等一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工作的投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为主体,与特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特区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始终坚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抓起,精心设计创建活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八十年代初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军民共建”,到九十年代针对环境卫生脏、乱、差,口语中讲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现象,开展“创卫”、“两禁止”和近年来每年一个主题,即:“向不文明行为告别”、“让路面文明起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诚实守信”教育竞赛等活动,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90年以来,厦门市确立了“树鼓浪推全市,抓一线带两翼,上城区促乡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格局,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对象和不同层次开展内容光焕发不同的创建活动。在城区根据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开展创建文明安全片区活动,新区建到哪里,文明安全片区创建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不断提高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创建活动向农村延伸,城乡共建面已覆盖三分之一。针对农村存在的封建迷信,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和评选文明家庭活动,加快了“奔小康建新村”的步伐;在行业针对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并从“窗口”抓起,先后确立了31个行业、78个示范点,全面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厦门市还深入开展创建全国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活动,力争跨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行列。
(四)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向管理要文明
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精神文明建成设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制的约束。厦门市利用1994年中央赋予厦门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制订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厦门市“十不准”规范》、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50多部,形成一整套较全面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约束机制。同时,我市注重抓好这些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健全城市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
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于管理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特点。在交通管理方面,耗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集信息、监控、指挥于一体的厦门交通指挥监控制中心,使交通管理向现代化迈出一大步。在窗口服务行业,建于1994年的厦门市、东渡联检报关中心是运用科技管理的典范,它集检查、检验、港口部分生产、口岸服务功能于一体,简化了报关手续。厦门税务系统在全国率先建立集国税、地税于一体的纳税大厅,从国外引进小型机网站,操纵系统和大型数据库软件,把征税工作纳入高科技监控之中,既而提高效率,又避免了随意性,促进了廉政建设。在外来人口管理和社会治管理体制方面,建立暂住人口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110"报警求助系统,建成“厦门110”和厦门"120"社会服务联动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推行ISO14000环境地管理体系认证,使生态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五)不断弘扬“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
解放以来,厦门曾长期作为海防前线,厦门人民与驻厦部队已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继承发扬“双拥”优良传统,自198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驻夏各部队建立了军政联度会议制度,讨论研究决定军地双方共建重要问题,着力开展双拥工作,使“双拥共建”成为厦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全市双拥共建基本上实现了由单项共建到多项共建的转变,由单一的互助型向互益型转变,使共建的工作向纵深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是共育“四有”新人。厦门市发挥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优势,开展科技智力拥军,为驻夏部队建立30个育才基地,派出教学骨干,进行外语、财务等40多项专业培训,已有3000多名官兵获得中专以上毕(结)业证书,有500多名士兵考上部队各类院校。驻夏部队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参与地方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涌现出30个文明单位、30个文明家庭。加强市民的国防教育,成立国防教育机构,经常举办国防知识、国防理论讲座,在党校开设国离教育课程,增强市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二是驻夏部队大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积极为“第二故乡”的繁荣发展稳定作贡献。各部队不仅大力支援重点工程建设,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近几年,驻夏部队还主动与公安、国家安全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海防管理,共查处走私船150只,涌现了一批见义勇为的特区卫士。驻夏部队还积极参加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厦门市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作出了贡献。三是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发扬“军队好后勤”的优良传统,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几年来,市、区和有关修养业共同筹资1.08亿元,帮助部队解决供水、供电、修建道路的资金困难,市财政每年拨款1590万元和1200万元,分别作为粮油差价补贴和生活补贴,市财政还投资455万元,为部队搞好7个“菜蓝子”基地建设。各级政府还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安置随军家属优抚工作,对农村实行以镇统筹村给补助的办法,设立军人立功奖励基金等等。做好安置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军转干部在经济特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厦门,这座美丽而充满希望的滨海之城,正沐浴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春风,相信它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