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抽搐的治疗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论文_熊俊

无抽搐电抽搐的治疗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论文_熊俊

(四川省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德阳 618013)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62-02

无抽搐电抽搐(简称MECT),是对病人实施麻醉后,给予肌肉松弛剂,待病员出现肌束颤动,从面部开始,向全身蔓延;腱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后通电,引发痉挛发作。适用于包括所有类型的抑郁症、躁狂、精神分裂症以及伴有兴奋冲动、躁动不安、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症状的其他疾病。焦虑性神经症、人格解体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等病人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往往能够获得奇效。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目前在精神科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精神药物的机制有多种假设,但是还不十分清楚,而电痉挛的治疗机制更不明了。自从电痉挛问世以后,对其治疗机制就一直在研究探索之中。最早的假设是电痉挛引发的抽搐起了治疗作用,即癫痫与精神病相互拮抗,现在此种假设已经被否定;其他早起关于电痉挛治疗机制的假说大多是从心理机制着眼的,如对电痉挛治疗的恐惧起了治疗作用的学说;自责自罪甘愿接受治疗处罚的学说等等。有人认为是电流通过大脑半球,引起了“保护性抑制”的作用,破坏了病人的病态思维联系。还有学者认为抽搐时脑缺氧起了治疗作用;还有一种思维重组的学说,即多次使用电抽搐治疗后所致意识模糊和逆行性记忆障碍,使患者发病阶段的病态思维消失,而后思维重新组合,沿着以往正常思维延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些年来,人们把注意重心移到脑部神经生理方面,现已发现电抽搐治疗对多种神经递质有影响,但由于很难对人体直接做神经递质与受体的测定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只能从动物试验中获得。对动物进行电抽搐后发现,电抽搐能够减少β-肾上腺素受体的数量;电抽搐次数越多,这种现象就越明显,起到了一个较合适的向下调节的作用。也有学者指出,病人用电抽搐治疗后,脑内5-HT含量增高,因此具有抗抑郁的作用。但也有学者指出,病员用三环抗抑郁药物治疗后,5-HT受体的数量减少,而动物进行电痉挛治疗后5-HT受体的数量则增多,两者呈相反现象。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似乎二者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根本不同。这许多学说都不能清楚地阐述电抽搐治疗疾病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置:

(一)常见症状

头痛、恶心和呕吐,不必特殊处理,重则对症处理。记忆减退多在停止治疗后6个月内恢复,不需特殊处理。

(二)呼吸系统症状

1.舌后坠:头后仰,托起下颌。

2.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头转向一侧,吸除分泌物。

3.喉痉挛:加压给氧,严重者给予环甲膜穿刺后加压给氧,对无效者可静注氯琥珀胆碱25~50mg。

4.支气管痉挛:解除痉挛诱因,可用氨茶碱0.25mg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点。地塞米松2~5mg皮下或静脉注射。

5.肺不张:加压给氧,潮气量800ml/min以上。

(三)循环系统症状

1.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给予升压药,麻黄碱10~30mg静注,多巴胺20~40mg静注。

2.高血压:舒张压100mmHg以上,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改善通气,可静注乌拉地尔25~50mg或硫酸镁5ml深部肌肉注射。

3.窦性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0.25~0.5mg。

4.窦性心动过速:吸氧,补充血容量,静注毛花苷C 0.2~0.4mg或新斯的明0.5mg。

5.频发室性早搏:吸氧,利多卡因1~1.5mg/kg静注。以后需停止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四)消化系统症状

1.恶心、呕吐:密切观察病人有无颅压增高的体征,是否有脑血管意外迹象。

2.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或化学性肺炎:给予对症处理,两者死亡率极高,故术前应绝对禁食禁水。

(五)术后谵妄

可给予地西泮10~20mg静注。

虽然MECT治疗的机制未完全阐明,但是临床上对精神疾病治疗确有显效,也出现过上述常见或不常见的一些不良反应,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

[1]周小东主编,现代点抽搐治疗理论与实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顾及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3]王祖承主编,精神医学进修讲座.1999.

论文作者:熊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无抽搐电抽搐的治疗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论文_熊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