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源短缺的忧与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校论文,生源论文,短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校生源短缺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报载,常州市1991年技校生源严重不足,与普高、中专、职中三产专业热形成强烈反差。该市去年37所技校,在市区计划招生2021人,而报名考生仅1700余人。其中80%的技校招不满,有8所技校竟无人问津,该市一所颇具实力和声望的技校完成计划不足40%。另据报道,上海市1994年技校招生继续滑坡,1993年上海市技校完成招生计划的82.5%,而1994年只完成57%。其它地区生源同样告急。由于生源短缺,许多技校只得停办,或一校一班,有的学校教师数超过在校学生数,人财物力大量闲置,办学效益极低。
技校生源短缺,使有识之士深感忧虑。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其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尤其是青工的技术水平偏低。长此以往,企业也将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
技校生源短缺,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择业观念的变化。当前中学生的择业观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性、享乐性和时尚性,注意今后工作一位效益的好坏以及工作是否轻松。因此,银行、邮电、电力以及商品营销、旅游等工作显得较热,此类学校或专业招生出现了“爆满”现象。而车工、钳工、机电等工业企业一线工种显得缺乏魅力,建筑抹灰工、缫丝上等苦、脏、累工种的考生更是寥寥无几。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计划经济时代,技校根据政府指令性计划统招统配,学校无需担心招不着学生。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校仍沿袭过去的单一的计划招生,也就必然导致生源的短缺。
技校如何才能冲出生源的困境呢?
一、改革招生体制:
新的招生体制的核心应为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直接联系,赋予学校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变以政府计划为主导的指令性招生为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自主性招生。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由对技校招生的直接管理转化为宏观调控招生规模和结构,对学校招生实行监督、引导及提供信息、服务等。而学校能根据市场需要自主招生,即自主确定招生对象、数量和学制等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技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
二、改革招生制度:重点是要建立自主灵活的考试制度以及实行标准分录取制度。
(一)建立自主灵活的招生考试制度。长期以来,技校沿用的是与普通高中一起统考统招的制度,这种“大一统”的招考制度,使技校生源范围窄小,录取以文化成绩为唯一依据,许多文化成绩略低,但其它条件较好的“志愿兵”却难以入学,最终导致生源短缺。因此,技校必须加快改革招考制度。
改革招考制度,主要包括:1.要与普通中学招生考试相分离,实行单独的招生考试制度;2.根据社会需要,随时招生,考试时间由学校确定,允许考生连续参加招生考试;3.学校可根据专业性质、培养目标,确定考试的内容和范围,特别是可根据专业学习需要,侧重于某些学科的考核,而不面面俱到。考试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文化课,还包括专业技能和能力测评以及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测试等。考试方式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面试主要是测量学生的言行修养、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协作能力等。这样的考试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更有利于选择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的学生入学。
(二)实行标准分录取制度。即录取新生时,不再象以前那样仅根据文化课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招生名额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不是简单地把文化课考试成绩及其它测试成绩相加,而是同时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成绩: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最低分数线、专业技能水平及特长、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考生志愿、思想品德等,每项指标各占一定的比分。在此基础上,统计处理各项得分,计算出每位考生的标准分,最后根据招生计划,划定录取分数线,实行标准分录取制度。
三、拓展生源渠道:主要是要突破地域界限,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源市场。我国广大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技校如能审时度势,打破过去单一的服务格局,积极为农村、为乡镇企业培训熟练技术人员,定将大有作为。
同时,我国现有技术工人4000万人,按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计算,我国每年需补充160万左右的技术工人,但目前我国技校每年能为社会输送的技术工人却不足50万人。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生源市场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技校生源短缺和企业急需技术工人的矛盾。根据劳动部去年出台的技校改革新措施,今后技校可以招收农村青年,毕业后被企业录用的,允许将户口迁往企业所在地的城镇落户。这一措施,无疑将推动城乡一体化生源市场的建立,同时也将给技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职业指导:技校生源短缺,与初中生缺乏职业知识直接相关。有人曾对235名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在回答“你准备进入怎样的职业学校”?这个问题时,有26%的学生表示愿进技校,但在回答“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时,却又没有一个人愿意当工人。这表明相当部分初中生对技校了解不够。同一调查表明,许多初中生在决定自己前途时,既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也不了解社会需要及从事一定职业所需的条件。其中49.7%的初中生是根据社会见闻、电视、家长等进行职业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有关问题的调查中,没有一个学生希望从事工人、农民、服务员等社会所需的职业。
由此看出,加强对初中生的职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开设职业指导课、劳技课等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劳动世界,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了解自身特点及职业适应倾向,从而为自己科学地选择学校、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