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我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我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胡大立 1 付毅 1 胡承嘉 2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江西财经大学后勤集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隐忧,也是阻碍我国经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最大短板。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普遍缺失,严重阻碍了核心技术创新进程。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核心技术创新的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核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缺失原因;对策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核心科技是国之重器,掌握了核心技术往往就掌握了主导创新发展的关键。在国际交往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够抢占话语权,提升政治地位,在地区或全球事务中具有主导权。“缺芯少魂”,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隐忧。有数据显示,中国一年制造 11.8 亿部手机、3.5 亿台计算机、1.3 亿台彩电,对 IC 芯片的需求占据全球市场供货量的 1/3。但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不足三成,集成电路产值不足全球的 7%,市场份额不到 10%,中国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芯片90% 以上依赖进口。因此,如何实现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改变我国核心技术严重依赖于国外的现状,是我国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后,目前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普遍缺失,导致我国核心技术突破难以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如何构建起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机制是目前理论界必须研究并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技术创新动力的类型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想要企业进行高风险长期回报的创新,没有强烈的动力驱动,企业的创新活动难以进行。

断手不远,孔老一看到了报丧信,报丧信被烧了一角,上面沾满了血迹。孔老一捡了起来,不要命地用手扒脚下的这片碎石,嘴里喊着:老三,老三,老三啊老三,你在哪里!?

按主被动性划分,驱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可以分为主动动力和被动动力两种。主动动力是指企业具有对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眼光而自发形成的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的主动动力来源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各层员工的共同协作。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他们的创新观念和精神直接影响企业资源在技术创新环节的配置,影响人力资源部的激励政策,从而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因此,创新是否能在企业当中蔚然成风,高层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企业创新的被动动力是指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创新行为的动力。面对不断变更的经济环境,科技进步,市场需求,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而不得不进行创新。

按照驱动创新的内外部性划分则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创新系统的内部,使其发生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家(高管)的创新偏好,企业利润分配,企业创新激励机制。高管的创新偏好和上述主动动力中的高管偏好相同,因此不再赘述。企业的利润分配对于企业创新的动力影响来来自于能否做到薪酬的“内部竞争性”和“公平性”,如果企业利润分配与技术创新贡献能够相适应,技术创新主体的动力就会被激发,使企业得以持续创新。企业激励机制的重心决定了企业主体的行为以及资源的配置,如果企业以绩效为目标,员工就不得不追寻短期效益很难将精力放在投资回报周期长的技术创新上。相反,如果企业能够重视员工的科研成果,加强员工科研成果的薪酬转化和物质奖励,那么企业将会出现“竞争创新”的新环境,源源不断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企业创新的外在动力存在于企业创新系统的外部,通过利益引诱、环境压迫等方式激发企业对于创新活动的重视,是更大地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的力量。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经济环境、集群状况。市场需求可以带动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中,通过创新来获取市场的利润。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较量,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市场的竞争性使得企业有了“恐惧”而产生创新动力。

二、我国核心技术创新动力缺失的原因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核心技术创新普遍缺乏应有的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只有在企业家的创新剩余收益索取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产生,而创新剩余收益索取权必须是在一个自由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得到保障。因此,从企业家剩余收益索取权保障的角度来看,行业垄断必须打破,只消除行业垄断,企业家创新热情才能被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才能被焕发。

重庆老火锅,底料要用大量的牛油来炒,这样才能把辣椒、花椒等香辛料的香辣味封存起来,再兑上炖牛肉的高汤,原油化原汤有木有,红油汤底就会散发出浑然一体的浓烈香气,在煮火锅时,会与食材一起激发出特别复杂撩人,呛辣又醇厚的味道。至于涮料嘛,其实最早都是毛肚、鸭肠、牛血旺之类的,所以早先的重庆火锅又叫毛肚火锅。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尤其创新和冒险精神的缺乏。因为企业具有天然的规模经济性,就短期内的利润和绩效来看,扩大生产规模显然优于承担风险去转型创新。这时候,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光长远、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才能做出创新的决定。

2.企业实力有限

生产性服务业对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技术创新所需的其它高级生产要素主要由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所以,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造成了企业创新缺乏支撑的困境。

3.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

本设计是基于单一景点深度开发的专门性的游客服务的手机APP。本设计专注于单一景点开发,因此景点的信息覆盖全面,没有冗杂信息干扰,目的性明确,垂直服务于景点旅游的游客。本设计的意义在于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指引。同时游客能够通过APP随时随地了解某一景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出游,并且能够快速地满足酒店、旅游社以及旅客三方面的需求[3]。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或独立出来,为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向产业链上游提升提供支撑,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延伸,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二者之间的交互性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大小和产业延伸方向由制造业主导;第二层次,生产性服务业的自主性得到提升,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开始彰显,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二者互动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开始作为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第三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联系、高度融合,二者从多方面呈现出高度的交互性。因此,强大的制造业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而且随着二者关系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对我国企业来说,割裂生产性服务业而进行创新是十分艰难的。

当企业创新时,需要大量的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作为支撑,然而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的现状则是资产的限制。无论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还是防止企业创新的目的,大型跨国企业都将我国企业的利润仅仅保持在维持正常运转的水平,同时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加强了这种稳定性。因此,仅靠自身实力,企业是很难完成转型创新的,往往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但正如上文所述,企业的创新是一个风险性极大的活动,加上自身实力有限,通过银行贷款方式筹集资金是十分困难的,而直接融资又是受到严格制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企业创新步履维艰。

三、构建促进核心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1.建立利益机制

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许多行业还存在行政垄断和政策保护。在有关政策保护的情况下,垄断化的企业难以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也难以有发展的活力,更重要一点,它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利于整个市场主体的创造、创新与发展,影响整个市场效率的提高,因此行业垄断必须被打破。

2.建立压力机制

我国企业之所以核心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压力机制。因此,对政府来说就是要逐步关闭那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促使企业转型创新。主要措施有:一是发挥市场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利用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使落后产能面临退出市场的压力。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约能源、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依法依规淘汰“三高”企业和落后产能。三是落实目标责任。将淘汰“三高”企业和落后产能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明确化,明晰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并加强具体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四是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创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3.建立竞争机制

政府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各种违犯正当竞争行为。要打破行业行政垄断,通过放开投资领域,消除壁垒,鼓励竞争,释放创新空间。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监督管理,维持竞争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要按照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优胜劣汰自然规律发挥作用,使有竞争力、生命力、发展力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使技术水平差,效率低,无市场前景的企业逐渐淘汰出市场。

首先,政府应该完善财政金融支持制度。以多种财政支持的方式推动创新,加大政府对关键技术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立专项鼓励基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发挥政府在鼓励创新上的杠杆作用。其次,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完善与技术创新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服务于技术型企业的金融制度和机构,并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监管,规范企业及金融机构的投融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拓宽社会资本流入技术创新企业的渠道。最后,通过建立新型投融资平台,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投融资服务。在严格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开发各种符合中小企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家使资源发挥效率,“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个人才能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体现,它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贯彻于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却无法具体地、数量化地衡量。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在于:其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创新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同样意义重大;其二,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企业创新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风险,企业家选择了创新就同时选择了承担这些风险。敢于突破自我,敢于面对不确定的风险,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同样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付毅,胡大立.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代工企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6).

[2]付毅,胡大立.全球价值下我国代工升级的内生动力缺失原因探析[J].经贸实践,2018,(10).

[3]孟威.着眼网络强国大局,实现核心技术突破[J].人民论坛,2018,(5).

[4]龚唯平.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创新转型研究[J].产经评论,2010,(6).

[5]薛允达.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探析[J].企业活力-技术创新,2007,(10).

[6]杨志梅.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2010,(9).

[7]郭雁.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缘何不足[J].福建轻纺,2011,(9).

[8]杨静.我国企业创新动力缺少成因及对策[J].企业管理,2007,(10).

[9]刘敏.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困境探究[J].人民论坛,2011,(9).

[10]李亦亮.我国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1).

中图分类号: F279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30-0037-02

作者简介:

1.胡大立,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到了2000年左右,新课程改革了……改革的显著之处在于将‘双基目标’改为‘三维目标’……于是,我努力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三维目标’.可是,从此我发现,写教案的时候,我已经不会写教学目标了.因为我发现每节课都有特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却很难区分出每节课的思想方法.”

2.付毅,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3.胡承嘉,供职于江西财经大学后勤集团,硕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精神思想的标杆,是行为发展的“引路人”和文明社会的基础,是我国维护社会关系稳固和我国繁荣昌盛的关键因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个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是社会主义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

标签:;  ;  ;  ;  ;  ;  

我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