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海地区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论青海地区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青海地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青海论文,艰苦奋斗论文,精神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青海地区,有没有必要强调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既是关系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和历史任务,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青海地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中存在的问题

处理好艰苦奋斗精神与艰苦物质条件的关系,是青海地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存在决定意识,精神源于物质。艰苦奋斗精神结晶升华在艰苦环境条件之下,已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和我们党几十年的斗争实践所证明。但艰苦的环境条件并不能和艰苦奋斗精神划等号。青海是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几十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扎根高原艰苦创业,创造出具有青海地区特色的“青海高原精神”,涌现出索南达杰、胡道春、赵延年、刘让贤等一大批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艰苦奋斗精神开始在一部分人的思想上逐步淡化,主要表现是:

其一,对艰苦奋斗的认识走入误区。一是“自然论”,认为青海条件艰苦,能在这里工作就是奉献,生活在这里本身就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没有必要再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受此影响,一些同志革命斗志衰退,工作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当撞钟和尚。二是“过时论”,认为艰苦奋斗精神是战争年代逼出来的,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再提倡艰苦奋斗是观念陈旧,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三是“失望论”,认为青海既不沿边,又不靠海,虽有铁路,却是条“盲肠”,少数民族人口虽多,但不是民族自治省、区,在“老少边穷”中仅占个“穷”字,对青海发展前途表示失望,感到再艰苦奋斗也意义不大。四是“吃亏论”,有的同志看到改革开放后青海和内地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心里不平衡,认为我们讲传统,沿海讲更新;我们讲奉献,沿海讲挣钱;越提倡艰苦奋斗,我们越吃亏。受此影响,不少同志摆脱艰苦环境的心理加剧,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志向动摇,千方百计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调动迁移,以至出现省内相对艰苦地区的干部严重缺编,而西宁、海东地区干部富余超编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经济案件上升,个别人以占有金钱、及时行乐为人生追求,巧取豪夺,以身试法,且犯罪金额越来越大,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蜕变为社会的蛀虫和人民的罪人。

其二,艰苦奋斗教育失之于简单化。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人们的共识,但对新时期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和革命传统之间的不统一,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和研究,尤其对艰苦地区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方法、衡量标准等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从青海近年来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方式看,多数单位满足于几十年来在工作方法上形成的旧章法、老套子,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缺乏了解分析,对艰苦奋斗教育应赋予哪些新的内涵,如何确定适应这一代人的行为规范等不够明确;一些单位搞艰苦奋斗教育还沿袭过去的思路、内容和形式,局限于讲红军啃树皮、吃苦菜的故事,请老革命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缺乏新意,青年人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艰苦奋斗教育没有新的突破和地方特色,试图以简单的既定形式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使艰苦奋斗的教育缺乏力度、深度及时代特点,影响教育效果。

其三,对艰苦奋斗的实践心存疑虑。不少同志虽有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愿望,但在实际行动上瞻前顾后、不够坚定。主要有三种顾虑:一是担心在生活上过于严格要求后,别人会说“土八路”、“穷寒酸”。某单位有位领导干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生活上艰苦朴素、乐于助人,家中没一件上档次的家具,从不因私事用公车,被上级树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但他在成为先进典型的同时也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二是担心在执行廉政规定上太认真,会惹得上下不高兴。在接待上级领导和其他客人时若按原则办,怕人家有微词;不请客送礼,怕事情办不成;别的单位有好房住,好车坐,福利待遇好,自己不在任职期内为大家办些实惠事,就可能落下骂名。三是担心在工作上踏实苦干,不合当前世风。认为能干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会送。对单位有功不如对个别领导有情,担心“提了溜须拍马的,苦了当牛做马的”。这些担心虽有片面性,但的确是生活中某种现实的反映,已成为实践艰苦奋斗精神的一大障碍。

二、青海地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于世,因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在向四个现代化迈进的今天,在青海地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这种艰苦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我们必须舍弃奢糜,走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历史创举,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几代人的奋力拼搏。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进行艰苦创业。我们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很落后,这就决定了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忘掉艰苦奋斗精神,就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而青海在全国又处于更为落后的地位,与内地沿海省区差距甚大,若不艰苦奋斗,迎头赶上,就会拖全国的后腿。因而,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全国需要,青海更需要;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即使以后条件好了也仍要保持和发扬。

其次,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无疑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加了难度和阻力。因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特征和现实需要。青海虽然地处偏远,条件较差,但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影响并没减弱,特别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贪图安逸、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等奢侈之风和发达省区一样在滋长蔓延,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同志能够经受住考验,也有少数同志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方面出现偏差,在灯红酒绿面前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在艰苦环境中,有的成为英雄模范,有的却堕落为罪犯。同在青海高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高原仍然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而有些年轻同志却觉得青海条件太苦,一心想着“孔雀东南飞”。事实证明,艰苦环境只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客观条件,要使精神境界发生升华,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必须深化和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唯此才能经受住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考验。

再次,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青海特殊环境的客观要求。发展中国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更要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来改变欠发达状况。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开拓建设,青海的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已有了重大发展,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变,但由于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以及思想观念陈旧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经济还很落后,差距进一步扩大。尽管国家已开始加大中西部开发力度,但缩短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还需要一个过程。受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要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干部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还面临诸多困难。脱离了青海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要求,去和发达的沿海内地比消费、比享受,只能越比越失去斗志,越比差距越大。改变青海贫穷落后面貌,只有大力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同经济发达省区的差距,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三、青海地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在青海弘扬起来,一靠搞好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二靠不断实践,制定切实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用艰苦奋斗精神改变艰苦环境。

其一,艰苦奋斗教育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深厚的内涵是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凡是这种精神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的时期,都是因为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现实需要得到了较好融合。建党建军初期我党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求部队群众要有压倒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延安时期就是要求全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五六十年代就是要求干部群众革命加拼命,哪里艰苦哪安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特别在青海这样的艰苦地区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呢?

——首先,要赋予艰苦奋斗以丰富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要抓住“艰苦创业”这个核心内容,立足现有条件,克服“等靠要”思想,在“奋斗”二字上有新的作为。并非要使大家安于贫困,鼓励吃苦,而是通过奋斗,更快更好地发展青海经济,缩小青海与沿海的差距,使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最大限度地使干部群众少吃苦,不吃苦。即要始终坚持用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教育干部群众。

——其次,艰苦奋斗的教育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和层次性。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履行的职责不尽相同,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根据青海实际,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艰苦奋斗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有对青海经济发展高度负责的政治使命感,立足省情,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敢创敢试,廉洁奉公,勤奋工作;对机关干部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安心高原,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对职工群众来说就是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争先创优。

——再次,艰苦奋斗教育还应具有经常性和变化性。不仅要加大教育的力度,形成必要的制度,造成必要的声势,而且要把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自觉做到“六个不忘”,即:重大节日不忘讲解艰苦奋斗的传统;部署任务时不忘提出艰苦奋斗的要求;表彰先进时不忘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组织调查研究时不忘收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业绩;安排使用经费时不忘勤俭的方针;制定加强班子建设措施时不忘强调勤政廉洁,使艰苦奋斗的教育与新时期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艰苦奋斗教育才能由虚变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深入人心,艰苦奋斗的旗帜才能真正举起。

其二,艰苦奋斗精神的贯彻要结合青海实际。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针对近年来不正之风屡禁不止、艰苦奋斗精神普遍淡化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解决好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解决的关键。

——解决好热爱青海作奉献的问题。扎根青海高原,正确对待苦乐得失,是对干部群众的长期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把艰苦奋斗教育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端正人生追求,明确青海不是沿海,就是比内地艰苦,但艰苦地区总要有人去工作、去建设,建造社会主义大厦,需要无数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要使大家明确,青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中央政策正逐步向中西部倾斜,青海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勉励大家甘愿吃苦,乐于充当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砖瓦,为子孙后代造福。

——解决好创业精神不强、工作平庸问题。转变观念,是我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环节。强化干部的事业心,调动和保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各极领导机关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正确对待敢闯敢试的干部,不能把想干一番事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看成是出风头,也不能把工作一贯埋头实干、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干部视为工作平庸,为干部群众解除顾虑,减轻压力,创造有利于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良好环境。在新形势下,关键是要抓好解放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强化“四种观念”,即抓好艰苦奋斗教育,强化拒腐防变的观念;抓好事业心培养,强化忠于职守的观念;抓好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当官尽责观念;抓好爱岗敬业素质训练,强化岗位建功观念。要建立激励机制,从政策、制度、目标、奖惩四个方面进行激励。特别是要注意树立和宣传恪尽职守、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并把工作实绩与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使干部群众从中受到激励和警策。

——要解决好反对奢侈浪费问题。奢侈浪费是艰苦奋斗的对立面,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腐蚀剂和绊脚石。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误国害民的奢侈浪费问题。当前,奢侈浪费之所以在我省少数单位愈演愈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有一些错误思想在部分人中形成了“气候”,认为公家的钱只要不往自己腰包里装,吃点喝点不算什么,即使查出来,也好过关;有的认为,集体违纪是难受一阵子,受益一辈子,为这类事做检查值得。于是“以党委研究”、“集体讨论”、“组织决定”名义而作出的各种违反政策规定的事时有发生。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制止奢侈浪费行为,首先要从人们的思想深处解决问题。同时,要把奢侈浪费当作犯罪看待,对公款吃喝送礼的以贪污论处,对集体违纪的,必须追究拍板者的责任,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其三,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要有良好环境和氛围。

在青海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绝不能满足于青海有一个艰苦的自然条件,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一个单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状况如何,与这个单位能不能理直气壮地讲正气密切相关。如果大家都能做,敢于主持正义,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干部群众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就会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和环境。要发挥正气效应,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从上面做起,树立领导机关的良好形象。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的种种现象,突出反映在一些领导机关,对下级单位请吃送礼和陪玩没有做到坚决抵制。因此,要改变那种抓下不抓上的倾向,教育要从领导机关抓起,问题要从领导机关纠正,规章制度要从领导机关落实。

——注重关心使用艰苦奋斗的干部,端正用人导向。用人问题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风向标。如果我们一方面强调艰苦奋斗,一方面又常常使那勤于实践艰苦奋斗的干部遭受冷遇,用人与群众公论相差甚远,甚至爆出个别“冷门”,就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努力造成一种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人不仅光荣,而且倍受重用的良好风气。不能让群众公认的“老黄牛”式的干部吃亏,使用勤政廉洁的干部时不抱偏见,对常年奋斗在艰苦地区的干部充分给予政策性照顾,才能把大家的思想引导到自觉实践艰苦奋斗精神上来。

——大力宣扬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典型是旗帜,是方向。先进典型代表着时代潮流,体现着时代精神,大力宏扬先进典型,对教育和鼓舞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互助县东山乡什巴小学校长刘让贤,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需要,20多年扎根土族山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榜样的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中,必须大力宣扬艰苦奋斗、洁身自好等方面的先进典型,用楷模的精神和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激励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形成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

——用艰苦奋斗实践改变艰苦环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有了艰苦奋斗精神还必须把这种精神付诸实践,用来改变现实,才能显示出艰苦奋斗精神的强大作用。要使青海改变环境、改变面貌,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条路。富强出自劳动,实力来自实干。勇敢地向各种困难挑战,向艰苦环境挑战,用艰苦奋斗的实践改善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近年来,青海省委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总结宣扬艰苦奋斗先进典型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参加锤炼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选派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的青南地区挂职锻炼,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牧区工矿企业体验生活,扶贫帮困,改变艰苦环境,已经取得明显成绩。因此,只要躬行实践,艰苦奋斗精神就会保持永恒的生命力。

总之,在青海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武装干部群众,使之蔚然成风,就可以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与沿海省区的差距,振兴青海的现代化事业。

标签:;  ;  ;  

论青海地区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