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化疗患儿PICC导管针眼处炎性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论文_何美桃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6110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患儿PTCC导管针眼处炎性发生率的应用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50例需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儿,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降低患儿PICC导管针眼出炎性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活动开展将患儿分为活动前组(n=25)和活动后组(n=25),观察比较活动前后两组患儿PICC导管针眼炎性发生情况、PICC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儿的PICC导管针眼炎性发生率显著低于活动前,PICC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且P<0.05,以上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针眼处炎性发生率中效果显著,且提高了PICC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化疗患儿;PICC导管;临床效果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已广泛使用于化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这种置管化疗途径可以有效减少化疗治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影响,减少药物渗透所致患者局部机体坏死现象[1、2]。PICC 在临床上具有患者疼痛感轻,安全、可靠性强,能长期使用等功能优点,在各类儿童化疗治疗中也普遍应用[3]。但由于化疗患儿年龄小好动、自控能力差,在置管化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配合、不遵医嘱治疗情况,容易致使在PICC置管时常发生静脉穿刺感染、导管脱出及堵管、针眼处发炎等并发症,因此化疗患儿的PICC置管护理在患儿治疗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4、5]。为减少化疗患儿置管PICC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持续改进 PICC置管护理质量,保障化疗患儿PICC置管安全,我院儿科成立“CC”品管圈小组,并开展了以“降低患儿PICC导管针眼出炎性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有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化疗患儿PICC护理策略,取得了很好的影响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50例化疗患儿,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化疗、白血病化疗等。所选患儿住院期间第一次置入PICC导管,然后可带管回家继续化疗;本次研究中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且沟通无障碍。根据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分为活动前组和活动后组,每组各25例,其中活动前组男童13例,女12例,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10.2 ±1.3)岁,患儿置管时间10~254 d,平均置管时间(171.5 ± 11.3)d;活动后组男童15例,女10例,年龄在3~14岁,平均年龄(11.3 ±1.5)岁,患儿置管时间9~266 d,平均置管时间(180.2 ± 12.7)d。活动前后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置管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方面,差异不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以2016年11月份,开展品管圈活动为时间界点,分活动前患儿组和活动后患儿组,活动前组患儿行常规置管PICC护理,活动后组患儿按照品管圈流程开展活动,进行护理,主要包括[6、7]:①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CC”小组,寓意通过QCC活动提高PICC护理质量,圈员则由相关医、护、技成员组成,设圈长 1 名负责组织协调活动开展,其余圈院负责各自相关工作。②确定活动主题,全体全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以投票形式最终确定“降低患儿PICC导管针眼出炎性发生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③进行现状分析,了解化疗患儿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针眼处炎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发生概率,据了解主要表现有红肿、压痛、浓性分泌物等,经过测算近几年的针眼处炎性发生率约为15%。④ 设定目标,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圈能力设定为80%,测算活动前的炎性发生累计发生百分比32%,根据公式计算出降低患儿PICC导管针眼出炎性发生率的目标值=15%-(15%×32%×80%)=11.16%。⑤分析原因,从人、物、环、法 4 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通过鱼骨图中进行原因细分,最终得出置管无菌护理不规范、质量控制不严谨等重要原因。⑥应对措施,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对圈员开展《PICC 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圈员的置管规范性思想认识,特别是对一线护理人员要开展针对性置管再教育、再培训,提高其置管及护理水平;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圈员日常护理行为中,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模式,不断提高护理的质控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统计化疗患儿置管PICC时针眼处发生红肿、压痛、浓性分泌物等炎性发生率。② 自制评分表对圈员活动前后综合护理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解决问题、护理创新、团队协作、品管圈手法、PICC风险防范及PICC质量意识6个方面,每项最高5分、最低 1分[8]。③ 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开展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 软件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值做检验,计数资料用%来表示,以X2做检验,若P<0.05,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导管针眼处炎性发生率比较

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化疗患儿PICC导管针眼处出现红肿、压痛、浓性分泌物等炎性发生率4%,显著低于活动前24%,且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导管针眼处炎性发生率比较 [ n(%)]

3 讨论

临床上,化疗儿童因其年龄小、承受能力较差,长时间接受化疗治疗的痛苦程度更高,而且化疗患儿的治疗周期长,在PICC置管过程中因易动、自我保护意识差、不配合置管治疗情绪严重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影响患儿治疗和置管效果[9、10]。因此,必须加强化疗患儿的PICC置管护理,要切实提高护理的质量水平。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很好的质量改进方法,其主要是通过把具有相同工作内容的护理人员组合在一起,通过团队合作方式,集思广益,按照选主题、定目标、找原因、拿措施等程序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以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11、12]。

本次品管圈活动开展,最终实现活动后化疗患儿PICC置管针眼处炎性发生率4%,圆满实现了活动前的制定的将针眼炎性发生率降低至11.16%的目标,且活动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也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综合护理能力,所有圈员在解决问题、护理创新、团队协作、品管圈手法、PICC风险防范、PICC质量意识等PICC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要高于活动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着患儿PICC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也切实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显著高于活动前的64%,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将有助于缓解并改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针眼处炎性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PICC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娟,闻萍,陶红. PICC维护与患者穿刺部位针眼发红及留置时间的关系[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4):28-30.

[2]邓作勇,刘克丽. 65例小儿白血病行PICC置管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2015,28(7):103-104.

[3]唐京琴. 分析PICC在小儿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观察[J]. 医学信息,2015(36).

[4]包玮. 40例小儿PICC置管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大家健康旬刊,2016,10(8).

[5]魏玉涛,贾志强,魏玉莲,等. 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护理的实际效果及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83-184.

[6]于凤枝.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治疗护理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1):213-214.

[7]王金玮,武爱东,苏佳. 探析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与护理[J]. 医学信息,2016,29(23):148-149.

[8]胡君娥,宋健.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26-131.

[9]昌吉梅.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5(3):87-89.

[10]薛建英.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医药前沿,2017,7(9):211-212.

[11]张海燕,李燕,杨明辉. 应用品管圈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过敏发生率[J]. 世界临床医学,2015,9(9).

[12]张宏,于蕾,朴日红,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3):103-104.

论文作者:何美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化疗患儿PICC导管针眼处炎性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论文_何美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