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经济区划与统一市场的建立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经济区划与统一市场的建立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区域化与统一市场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化与论文,区域论文,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开始的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大潮,使全流域的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一旦长江流域地区的各种优势和潜力同新的历史机遇相结合,同浦东开放相结合,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同历史上的一切伟大变革一样,在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又会提出一系列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不解决,历史性的发展进程就会受阻或陷入困境。

长江流域地区新发展呼唤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在已有的横向联系基础上,促进全地区经济的区域化,加快地区统一市场的形成。

一、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区域化问题

(一)长江流域地区经济上的联系与存在问题。

“同饮一江水,联手创辉煌”一直是长江流域地区几亿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一愿望首先反映出,长江流域地区,由于有世界上少有的黄金水道相联,在区域上有共同发展的特征,在经济上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利分工关系。其次,这一愿望告诉我们,为了联合创造新的辉煌,要研究全流域空间范围内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其协调发展政策,促进流域经济的区域化。

1、长江流域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取得的进展。长江流域地区在历史上,在1949年建国后,经济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从80年代开始,沿江城市成立了由市长参加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浦东开放以后,由沿江35个城市、386家大中型企业、交通银行总行及其沿江28家分行集资7.7亿元,又共同组建了“长江经济联合发展公司”。这些跨地区的机构和公司的建立,使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横向联合登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第一,横向经济联合发展比过去更为迅速。近年来,仅23个沿江中心城市之间的协作项目就已发展到5000多个。第二,技术转让的速度加快,仅仅上海一市就向长江沿岸各城市转让技术成果3796项。武汉、重庆等城市也向周围地区转让了大批技术成果。第三,横向资金流动的规模逐渐增大。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城市的横向融资已达400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江流域开发开放大潮的推动下,长江流域地区横向联合进入了互动发展的新阶段。第一,积极参与浦东开发。长江沿岸已有20多个城市到浦东投资或设立开放窗口。有些市还在浦东开办了外贸公司。第二,支持三峡工程建设。不仅武汉等大城市大力参与,而且不少中小城市也努力同三峡工程指挥部联手合作。这些支持一方面推动了三峡工程的早日完成,另一方面各城市也努力利用三峡工程的建设,寻求自己新的经济增长领域。第三,各个经济协作区的新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正从一般横向联合走向全区经济的一体化;南京经济协作区正从金融、物流、商贸和科技四个方面在全区建立相应的市场和交流网络;武汉经济协作区正从鄂湘赣扩大到北面的河南;重庆经济协作区除进一步密切区内合作外,还积极参与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2、长江流域地区横向联合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江流域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合作,所取得的进展是明显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进展是初步的,这些联合是初级的。从全流域经济区域化角度,从全流域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角度看,还有许多深层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第一,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平衡。进入90年代以后,虽然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大加快了步伐,但从全流域总体看,发展还是不够平衡的。加上原先经济基础不同,全流域从东到西,人均收入相差也比较大。第二,行政分割阻碍流域经济区域化。长江流域地区分割为8个省市,虽然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地区在横向联合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由于行政分割障碍,生产要素还不能在整个流域自由流动。资金受到各地信贷切块的限制。产业还不能按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迅速转移。第三,全流域现代交通联系薄弱。长江流域有黄金水道作为天然联系,但从现代交通体系角度看,沿长江上中下游缺乏现代交通联系,既无沿江直通铁路,又无沿江高速公路,飞机航班也十分稀少。长江流域地区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体制上的分割和硬件方面的不足阻碍着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上的区域化。

(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区域化的目标和政策。

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区域化的目标是:进一步加速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力争使它们的增长速度高于下游地区,实现长江流域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这一理想目标。区域化政策,就是大力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1、进一步扩大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对外开放。一是开放长江沿岸所有城市。目前尚未对外开放的中、上游城市应加速开放。二是扩大已开放城市的开放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开放和发展,东部沿海许多地区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正在迅速上升,因此,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难以在那儿生存。如果我们扩大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度,并积极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那末这些产业就会大规模沿江西移。如果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不能抓住这一时机,那末,进入中国沿海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向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亚洲其他国家,例如越南和印度转移。同时,在长江中、上游的有些地区,特别是象武汉等大城市,有相当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技术储备,也应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大规模地吸引外资进入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尽量使吸引外资的结构多元化和合理化。

2、进一步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领域。在开发开放大潮推动下,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必将很快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期,因此,各地区都要善于捕捉有利时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利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例如象三峡电站、大规模石化基地和汽车工业的建设,在周围地区培育一大批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二是利用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机会,大力发展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3、加快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在地区间的转移是一个客观规律。国家要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政策,促进产业在地区间的迅速转移。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应该大规模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业务范围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地区的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都应在资金上支持这些产业从东向西转移。

4、加快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长江经济联合发展公司除支持产业转移外,应同各地政府和银行联合起来,包括联合外资银行到中西部投资,加速开发那儿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央政府和东部地区省市政府也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到长江中、上地游地区设厂和开发各种资源。

5、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企业。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乡村企业的大发展,是整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柱。长江中、上游地区要在经济上缩短同下游的差距,要迅速改变目前(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落后状况,发展乡村企业是可行的捷径之一。

6、加快长江中、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条件。各地除加快各自的建设外,着重要注意省与省、市与市之间在交通上的衔接。从国家总体规划上说,要大力促进沿江快速干道——沿江铁路和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

二、长江流域地区统一市场的建立问题

进入90年代以后,全国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正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江流域地区应在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过程中,按照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和共同富裕的原则率先建立区域性的统一市场,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的办法,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区域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立区域性统一市场也是全区经济区国际化的需要。长江流域区域性统一市场应是开放型的,一方面是中国统一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同东亚市场、同全球市场相衔接,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

(一)构筑区域性统一市场的蓝图。

1、促进商品在全流域地区自由流动。首先,各省市要制定共同准则,允许对方商品自由进出,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其次要有共同的市场规则,实现公开和公平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各地企业的素质,才能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各地的共同利益。

2、促进资金在全流域地区自由流动。首先要把地区性的融资市场扩大到区域性融资市场。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在这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应逐步使这些城市的银行,包括中国各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业务扩大到长江流域;其次要大力鼓励在流域地区的互相自由投资。

3、促进劳务在全流域地区自由服务。首先要在全地区制定准则,允许律师、会计师和其他劳务行业在全地区自由服务;其次要实行劳务行业中介化,对省市内、省市外服务机构允许公平竞争。

4、促进人员在全流域地区自由流动。首先要在全流域地区制定人员流动规则,使人员既可自由流动,又能有秩序地流动;其次要逐步允许专业人员,包括科技人员、医务人员在全流域自由择业。

随着全地区各省市加快各类市场建设,商品、资金、劳务和人员在全地区的流动日益频繁。我们的任务是:加快构筑区域性统一市场的蓝图,使这些流动更加畅通,更有规范,更有效率,更能为全流域共同繁荣服务。

(二)制定区域性统一的产业政策。

要构筑区域性统一市场,制定相应的区域性产业政策是必不可少的。长江流域早就存在沿江的产业带,但是,由于行政分割和市场不统一,沿江各省、市也存在重复建设、结构趋同等突出问题。因此,应按照国家产业的统一布局,按照全流域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原则,制定长江流域地区统一的产业政策。

1、要有统一的农业产业政策。长江流域是中国资源最丰富、最重要的综合性农业基地。在大规模工业化过程中,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象在长江三角洲和两湖平原这些著名的“谷仓”和“鱼米之乡”,应成为优质、新鲜的农副产品的生产群和加工群,也成为这些产品的出口基地。在紧靠上海和武汉这些中心城市周围,更应建设一些集中的现代化蔬菜供应基地。其次,要根据各地资源和土地特色,着眼于全流域全国市场,包括适量出口,建立一系列经济作物带、粮棉油基地和土特产品基地,建立一系列畜牧生产带、渔业水产带和林业生产带。

2、要有统一的工业政策。长江流域地区正在形成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产业带之一。其特色是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等加工工业和家用电器等消费品工业都比较发达。因此,随着流域经济区域化,也应有统一的工业产业政策,力争把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结合起来,走技术进步的发展道路。首先,为了支持长江流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应利用浦东开放、长江港口群和三峡工程上马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在长江口深水港附近和三峡电站周围,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基础工业,包括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次,应在沿江中心城市周围,根据各自特点和现有基础,加快技术改革,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技术先进的综合加工工业基地。再次,要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建成长江流域新的高新技术工业带。根据国外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经验和我们现有的实力,长江流域应有象欧洲为了同美国、日本竞争而制定“尤里卡”计划那样,制定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只有集中财力和人才,我们才能同国外抗争,才能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强有力的一席。

3、要建成统一的金融市场和商业网络。同发展工业、农业相适应,长江流域地区也应建成统一的金融市场和商业网络。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在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因此,地区各省、市也应在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和商业网络中,大力发展各种咨询、信息和其他服务行业,在长江流域地区同样形成现代化的发达的第三产业。

(三)要同国内外市场相衔接。

长江流域地区的统一市场应是开放型的。长江流域地区,一方面要加快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又要同国内和国际的大市场相衔接,互相推动。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出现了由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湾地区,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等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五大经济区共兴中国的新局面。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区域化和统一市场的建立,不仅要推动从下游、中游到上游全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而且将通过海运和正在筹划中的沿海铁路把长江流域同沿海其他经济区在市场和产业方面衔接起来;将通过横贯中国南北的几条主干铁路、建成的或正在建造中的长江大桥,把长江流域同中国的北部和南部衔接起来,共同参与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共同形成全国性的合理产业布局。在同海外衔接方面,珠江三角洲正同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在经济上联合起来;环渤海湾地区则同俄、日、韩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的长江流域地区向东可以面向整个东亚地区,向西可以面向中亚和南亚地区。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仅有五个经济区还是不够的,但这五大经济区确可发挥强有力的“引擎”作用。珠江三角洲不仅可以带动华南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也日益增加;渤海湾地区一旦启动,不仅可带动华北和东北地区,还可以影响西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则可以通过上、中、下游的联动,把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联结起来。在中国的广阔天地里,各经济区都可以大展雄图,各得其所,各占重要地位。

标签:;  ;  ;  

长江流域经济区划与统一市场的建立_长江流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