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治疗分析论文_陆训彪

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治疗分析论文_陆训彪

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 黑龙江北安 164000

【摘 要】目的探析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耳鼻喉科治疗的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患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均行乙状窦重建术,其中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0.9%。未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因鼓室积血出现低调耳鸣1例,经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时间20~24个月,其中22例患者搏动性耳鸣症状均彻底消失,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对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患者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治愈率高,风险低,且无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乙状窦骨壁缺损

博动性耳鸣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未受到外界声源或电等的刺激,但其耳内或颅内却有如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耳鸣声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听觉系统受多种疾病累及而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搏动性耳鸣是一种长期困扰患者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烦躁、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或自杀[1]。有研究显示,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成功摆脱该病带来的困扰[2]。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对22例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患者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例,其男14例,女8例,年龄29~68岁,平均(44.5±5.5)岁。平均发病年龄47.50士6.50岁,其中<30岁2人,30~29岁5人,40~49岁5人,40~49岁4人,50~59岁4人,60岁以上2人。伴随疾病;外伤性海绵窦瘘9例,颈动脉海绵窦假性动脉瘤5例,颅底巨大脑膜动静脉瘘4例,颈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1例。单侧搏动性耳鸣15例,双侧博动性耳鸣7例,节律均与脉搏同步,其中左侧23人,右侧31人。侧压颈试验阳性1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听力正常者35例,患侧低频听力轻中度下降9人,患侧高频听力下降13人。

诱发因素:精神紧张和压力6例,怀孕5例,其他因素11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耳鸣并呈脉律搏动性,或为间歇性低调“嗡嗡”声。均无耳痛流水等症状,听力检测正常无下降、无耳胀塞感,无肢体颤动、平衡能力差或行走不稳等现象,面部肌肉活动正常。近一周内突然出现耳鸣加重且呈持续性现象。体检按压右颈部血管患者自觉耳鸣减轻或消失。

查体:患者双乳突区无明显压痛,外耳道正常,无外伤和异物。声阻抗检测骨导、气导听力均正常,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并可见光锥。音叉试验(256 Hz,512 Hz)示RT L(+)R(+),WT居中。

1.3方法

给予患者卧位,患耳向上,常规消毒铺巾,静脉麻醉。麻醉显效后,于耳后切口,掀开耳后骨膜瓣可见乳突上后方表现呈现蓝色血管影。在乙状窦上方靠近脑膜角处发现蓝色的乙状窦,达乳突骨质表面,见右乙状窦、窦脑膜角处骨质缺损形成憩室。憩室表面用骨粉填塞,骨蜡固定。采用双极电凝消除,应用人工组织以及颞肌静默对软组织壁进行修补,并采用人工骨替代物重建乙状窦外侧壁。以此来恢复血管壁正常形态,同时加强对血流声的屏蔽能力。操作中应保持乙状窦憩室壁完整,避免发生大量出血。

2结果

本组22例博动性耳鸣患者均行乙状窦重建术,其中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1.7%。未出现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低调耳鸣1例,系鼓室积血所致,经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时间20~24个月,无复发病例。

3讨论

乙状窦是指颅内硬脑膜折叠而产生的特殊结构,又称静脉窦,其功能是将脑脊液转化成静脉血并流入颈内静脉。乙状窦其上与横窦相接,其下与颈内静脉相续,因此其回流的静脉血主要来自岩上窦和岩下窦。若静脉窦血管壁发生形态改变或骨壁破损等,均会引起血流串流,从而大大增加了血流对局部管壁的冲击力,致使中耳乳突腔空气发生振动,形成耳鸣[3]。乙状窦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是耳鼻喉科临床的常见病,有文献报道,由乙状窦相关病变所致搏动性耳鸣占全部搏动性耳鸣患者的22%-25%[4]。临床乙状窦骨壁缺损所至的搏动性耳鸣患者主要采取乙状窦骨壁重建术及介入疗法治疗。乙状窦重建术主要是对乙状窦缺损骨壁进行重建,适用于乙状窦骨壁缺损以及乙状窦憩室患者[5]。其优点是在血管外操作,可有效避免介入治疗中容易发生的介入材料移位、血栓形成等风险,同时也不需进行抗凝治疗[6]。其缺点是乙状窦骨壁重建术会因乙状窦回流受阻而导致颅内压升高[7]。本组22例患者实施乙状窦重建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未出现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时间20~24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总之,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手术方式,并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切实改善或消除患者的耳鸣症状,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叶华富.125例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2012(4):1-59.

[2]吴松林,李茜,龚元,等.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7):337-340.

[3]阿布来提•伊米提;维古尔穆拉提•艾合坦木;李芳.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9):41.

[4]刘善凤,肖武,牟晓飞,等.横窦一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00-502.

[5]程玉书,沙炎,洪汝建,等.中耳炎伴搏动性耳鸣时的影像学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198-200.

[6]刘兆会,工振常,龚树生,等.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3):2684-2685.

[7]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路径指南[J].中华华医学杂志,2013,93(33):2611-2612.

作者简介:

陆训彪(1971.10—),男,山东青岛人,汉,就职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耳鼻喉科,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喉科医疗

论文作者:陆训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乙状窦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的治疗分析论文_陆训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