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复垦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农业论文

当前农业复垦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农业论文

关于当前农垦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重视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农垦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实现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脚踏实地地去做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认为,当前农垦工作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引起特别的重视。

一、关于学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促进农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如何学好“特色理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两点。

其一,要用学者的精神学理论。用学者的精神学,主要指:一是要把握实质,要认真地理解实质,在理论问题上多提几个为什么,不能望文生义,照搬照抄。二是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产生思想上的飞跃。具体到农垦来说,就是要带着垦区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带着国情、省情和国际上的问题去理解,在理论的指导下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邓小平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他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现阶段实际相结合的升华,也为我们学习理论的方法提供了指导。从这样一个认识出发,就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思路更加开阔,否则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就会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损失。

其二,全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发展史。就农业领域来说,在发展中要处理好三个效益的关系,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是光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符合中国农业的实际,也不符合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当代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就说明了三个效益的统一。我国农业走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定要坚持三个效益的统一。

在全面、准确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当前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观念转变了,发展的思路就通了,许多矛盾就能比较容易解决了。小平同志在发展方针上,强调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改革十几年来,尽管垦区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保持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束缚较深,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仍不时地表现出来,束缚着垦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垦区企业实现“四自”,其中“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是根本,因而企业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又比如,我们上项目,以前是先立项、建设、试产、投产、再找市场。现在,在上项目之前,必须先进行市场调研,开发产品之前先开拓市场,这才是市场营销观念。垦区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发展方式要多样化:首先是筹资渠道多样化。要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其次是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目前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一种资本联接的好形式,应在垦区深化改革和加速产业化过程中认真推广,可以采取职工入股,或者外资联营、合资等。还有是管理方式和分配形式多样化。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垦区把经济管理的重点放在经济手段的运用上,同时,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政治的、法律的手段,以利于处理好两权分离的各种问题,也有利于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更有利于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紧紧把握经济手段为主,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调整利益机制,以利益来激励、来约束、来规范双方的关系,变以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强制性约束为以契约为基础的自愿约束,只有后者才能形成真正和谐牢固的关系。

二、关于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问题

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当前农垦工作的重点。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对垦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项重点要求,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这个问题既是农村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农垦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一条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55页)农垦经济是国有农业经济,拥有一定的集团优势,“第一个飞跃”过程我们已经用了18年,农垦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绩。从1985年到现在,农垦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国农垦国民生产总值从150多亿元上升到现在的405亿元,垦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场办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已大大超出了预想的结果。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适当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如果不及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就会产生新的矛盾,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那么,现在农业最根本的矛盾是什么呢?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前进中的矛盾,它的解决必将成为新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也是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手段。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的结合。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何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从分配的角度来看,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到了“一个打破,三种效益”的作用,即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并通过联产承包、“两费自理”和“四到户”,给生产者以经营开发资源的机遇和物化投入的机遇,所以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职工收入就从单纯的活劳动分配改变为:活劳动的效益回报+物化投入效益的回报+资源开发效益回报,增加了收入的渠道。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三种新的效益回报。第一,通过规模经营能够得到规模效益的回报;第二,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可以得到科技效益的回报;第三,通过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直接与市场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又可以得到市场效益回报。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了收益,使农业生产者增加收入,企业增加积累。企业积累的增加,就为二个分配提供了可能,使得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在一个新水平上得到更高程度的统一。所以,深化农业、农垦体制改革,实现产业化是重点,实现“第二个飞跃”是方向,农业产业化是农业领域新的经营方式的基本体现。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简单地说是公司或企业加基地加农户。这个“加”不是简单的联,它必须以资产连接为纽带,有统一的经营体制,有以联销分配为前提的多元二次分配机制。否则是不完善的,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从本质上看,这种新的利益共同体,大大增强了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应特别强调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完全是我们过去所说的农工商、贸工农、种养加、产供销的一条龙。如果从简单的产业构成去理解,农垦的综合产业经营可以追溯到延安时代的光华农工商。1975年以后,我们也始终强调过“一条龙”、“一体化”的问题。应该说我们以前所说的“一条龙”、“一体化”,只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雏形,它还没有能“化”起来,因为它缺少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生产者的资产联接,缺乏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聚合力,缺乏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更大范围的资源配制基础而严重地影响着市场竞争力与生产经营效益。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作为改革要把握好这一点。广东农垦湛江广前集团原来的广丰糖厂和前进农场,历史上曾出现几次联合,但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只有这一次按产业化路子进行的体制重组和机构机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在广东省糖业亏损情况下,广前集团仍有1900多万元的盈利就是一个证明。农业产业化也是达到农业“两高一优”的重要途径,“两高一优”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体现,也是实现国家农业发展纲要目标的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推进了农业自身改革的力度,有力地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三、关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垦区优势问题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只有体制条件的不同,而其基础都是资源配置。当然,由于体制条件的不同也就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从现在来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供求关系,来优化配置资源,进行适应性开发,应该成为我们农垦经济工作的第一切入点。现在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国有企业困难较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可利用的后续资源不能说不是一个难于“活化”的因素。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包括再生产资源和其它资源的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土地资源通过开发可以变成资产,资产可以变成资金。我们一定要抓住土地资源的优势做文章,进行资源适应性开发。随着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周边环境的改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因而,我们要自觉地认真地提高对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使我们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在适应市场经济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是一个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为此,要努力更新小农意识,不断开拓前进。如上海的东海农场,提出走出东海建东海,在上海黄埔区再建一个东海。它实际上是在更换或者说是再造资源优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暂时缺乏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开拓性思维,创造资源优势,这是一个更高层次上资源配置。

我国正在建立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还很不完善,非市场因素有时候会起很大的作用,尽管如此,但它的作用毕竟是短暂的、有限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物美价廉永远是消费者选择的基本标准。又因为企业的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作为一个高明的企业领导人,应该认真地把握市场发展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关键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我们的企业愈办愈好。

四、关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问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集中反映。邓小平同志1979年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资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农垦企业历来就有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传统,向来抓得较紧,也很有成效。垦区企业要充分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现在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民营企业家,也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如广东省新兴县温氏养鸡集团办报纸、抓宣传、党政工青妇的专职部门也全都设了,他们认为这个工作很重要,通过宣传、教育等企业文化活动,树立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变有形,精神变物质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改善企业形象,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举措,可以为企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亦是培养和造就可持续发展后备与挖掘潜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平同志告诫我们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我们农垦的各级领导一定要认真学好用好这条理论,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

(此文系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陈欣成同志在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农垦企业领导岗位培训班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  ;  ;  

当前农业复垦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