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管理是重中之重,需要企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监管制度,激励制度等等,这些也都是企业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成熟的管理才能保证成功。另外,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也要做好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管理上的疏漏,进而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工程;内部管理;创新
引言
本文主要是从内部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分析,确保管理者能够明确创新在新时期的意义,接着是正视建筑工程现阶段的管理问题研究,从而针对性的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实现创新完善。传统的思想以及管理方式无法提高现代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工程内部的管理者要有足够的认知,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到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微薄的帮助。
一、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创新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创新无非就是通过完善管理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效率,从而来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管理模式,一来为建筑企业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来也能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时代也需要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具备现代化的思想,能够创新管理模式,不断的改善管理现状,健全体系,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提高。
二、建筑工程内部管理的问题分析
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佔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也颁布了相关政策,去约束以及激励建筑行业能够完善更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防止不良风气的出现,加强监督,做好作风建设。而且随着社会以及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视,很多的工程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旨在将建筑行业转移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但是,虽然大趋势是在改革创新,为了能够帮助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努力,还是有部分的单位以及企业会将利益作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管理这方面的研究与完善,所以会出现很多突发性的状况。以下是主要的管理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职能分工不明确。
制度体系的完善才是保证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进行的前提,但是现阶段下,建筑行业最快的管理是缺乏一定的经验,虽然很多工程都已经在加强重视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部分的企业和施工单位存在不够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也就导致了施工现场会出现很多突发的状况,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我国针对建筑行业也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政策的落实却没有被这个行业所很好的执行,很多的高层领导会忽视掉政策的相关内容,一切工作以实际收益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所以在管理体系上的完善就显得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性。
(二)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要想建筑行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就要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相关的从业人员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也是由于这部分人的专业才能保证质量的提高,但是不难发现在很多的项目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以及领导层会适当地降低成本去招聘一些专业性相对较差的,也没有给到系统的培训制度去帮助他们提升自己,所以很多无证上岗临时工代替等现象会屡见不鲜,这部分相关的人员本身的素质是比较低的,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高,因为门槛的低所以导致涉及管理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水平无法保证项目的质量,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就不会认真负责的对待整个项目的管理,所以最终的建筑质量不敢恭维。
(三)缺乏监督机制,不利于作风建设,环节的质量问题不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
监督的意义不只是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更多的是保证管理制度的执行,行为规范的约束,抑制不良风气。但是在很多的建筑项目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工作细节被疏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被及时的发现,最终的后果可能就是经济的损失,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所以监督机制在很多的建筑工程中需要被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创新意识欠缺,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创新是人们进步的源泉,创新意识的具备,才能促进管理的完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能够不断的学习,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做出特色化的改变。然而思想的陈旧,不愿尝试新的做法,害怕转变管理模式会影响工作效率,耽误进程,这也是大部分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比较固化的观念。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达到资源的整合,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很少有建筑企业会思考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所以内部的信息传达更多的是通过实地的人工传达,以及亲力亲为,这种做法低效,而且会造成信息的失准,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建筑工程需要从迎合时代开始做出改变。
三、建筑工程借助互联网趋势的改善策略
(一)健全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统筹规划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是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具备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创新就需要严格的以人为本,保证每个员工的权益不收侵害,并且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虚心接受来自基层员工最真实的想法与建议。同时也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激励体系,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按照最初制定的策划方案严谨的执行,保证质量的同时,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达到生态工程的标准,从而环环相扣,有节奏的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
激励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监督人员执行力与效率的前提,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体系,让每一个监管人员都有工作的动力,从而提高监督力度。因此在建筑工程内部,监管部门的物质奖励以及晋升制度需要完善,重视监管人员的工作过程,根据定期的汇报工作来衡量他们的状态与积极性,从而客观的去评估他们的贡献值,进而给予合理的奖惩。监督保证质量,促进过程建设的效率,所以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切忌随意主观性的判定员工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的实效性发挥。
(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建设人员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工作责任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建筑工程的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一定的工作责任意识,保证工作上的自觉性。建筑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思政教育就是帮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做到自律,约束行为习惯,对待工作要恪尽职守,明确自己的职责,也是建筑工程内部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的表现。所以加强思政建设,定期的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训。日常工作中,管理者也要深入基层,促进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合理的穿插思想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中提高所有职员的道德认知。
(四)加强培训,提高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培训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可以更快的了解业务范畴,而且对于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明确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尤其是管理者,新时期就该有现代化的思想,能够整合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内部管理创新中,比如搭建企业内部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或是创建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管理者或是财务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掌握建设的进程,实时的了解到企业发展的状况。同时也是不断地提升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就是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过关,改革创新技术战略,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内部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互联网改变了太多人的想法,也确实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现阶段下,只有创新管理,完善建筑工程的各项制度,保证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运行,才能更好的实现质量的控制,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琮涵.信息时代下我国建设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建筑.2014(04).
[2]刘勇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若干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
[3]倪丽丽.“互联网+”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4(12).
论文作者:马景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互联网论文; 建筑论文; 管理者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