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汉墓竹简用字习惯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墓论文,竹简论文,用字论文,习惯论文,张家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用字习惯,又称用字方法,是指汉语中某一词选用哪一个或哪些汉字字形来表示的习惯。裘锡圭(1998)指出:“用字习惯从古到今有不少变化……如果某种已经被后人遗忘的古代用字方法,在某种或某些古书中(通常只是在古书的某一或某些篇章甚至语句中)还保存着,就会给读这些古书的人造成很难克服的困难。”因此,研究某一时代或某一批文献材料的用字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提示某一时代汉字记录汉语的情况,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古书的内容,也能为研究汉字和汉语的发展历史提供证据。 很多学者对用字习惯进行过研究。裘锡圭(2013:242—246)专设一章讨论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对传世古书中字与词的复杂对应关系进行了讨论。陈斯鹏(2011)对楚系简帛的用字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周波(2012)对战国时代各系文字的用字习惯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附带讨论了秦汉文字的用字习惯。田炜(2013)则对西周金文中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学术界对先秦古文字用字习惯的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但是对汉代文字用字习惯的关注则比较少。有鉴于此,我们拟对汉代简牍文字的用字习惯进行研究,思路是先分别具体研究某一批文献的用字习惯,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汉代文字用字习惯的总体情况,本文是对张家山汉简用字习惯的研究。 张家山汉简时代为西汉吕后二年(前186年)或稍后,内容包括《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阖闾》、《引书》、遣策八种古文献资料,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本文释文以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2006)和彭浩等(2007)为依据,并参考了时贤的一些论著(如刘钊2003;黄锦前2005;蔡万进2006;何有祖2006;周波2007;郭永秉2008等),为节省篇幅,一般不一一注明。 张家山汉简用字习惯总体上比较规范,体现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有些词的用字情况比较复杂,有的词使用了古体字,有的词使用了一个甚至多个假借字,一个字形又可以表示多个词,字与词形成了复杂的对应关系,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下面从字与词的对应关系、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字与词的双向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张家山汉简的用字习惯。 2 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以字为观察点,考察某一字形记录了语言里的哪个或哪些词,可以分为一字表示一个词、一字表示两个词或多个词两种情况。 2.1 一字表示一个词 2.1.1 用本字表示某词 裘锡圭(2013:175)说:“用来表示自己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某词使用的本字从形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用字形体古今一致,即某词的用字形体古今没有发生变化。在张家山汉简中绝大多数的词使用本字来表示,如常见的“手”、“鼻”、“旦”、“坐”等,这与其他出土文献材料以及现代的用字情况相同。 2)用字形体古今不一致,即某词的用字形体古今发生了变化。造成古今不一致的原因有二:一是张家山汉简中使用了一些新产生的或前代就已存在的异体字;二是使用了一些古本字,这些字到现在已经被淘汰不用了。 ②使用古本字表示某词。使用古本字表示某词分以下几种情况:a.有些所谓古本字是正字,如“褎”与“[袖]”。《说文·衣部》:“褎,袂也。从衣声。袖,俗褎从由。”“褎”字今已不用,“袖”为当时的俗字。b.有些是更换形旁,到现在用字习惯上发生了变化,如“绔”与“[袴]”。《说文·糸部》:“绔,胫衣也。”“袴”字用例见于《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袴。”《方言》卷四:“齐鲁之间谓之,或谓之襱,关西谓之袴。”现在用“裤”字,用字与西汉初不同。类似的例子还有“”与“[谳]”、“廄”与“[厩]”、“穤”与“[糯]”、“陝”与“[狭]”等。c.有的是更换声旁,形成古今字的关系,如“穉”与“[稚]”。《说文·禾部》:“穉,幼禾也。从禾屖声。”d.有的是加偏旁后起的形声字,是为了分担古本字的某些义项,形成一字分化,两个字形在其他文献中都被使用着,只是其中的一个字形在张家山汉简中没有用例,仍然构成一对一的关系,如“韦”与“[围]”。“韦”本义就是“围”,但典籍中多假借表示“皮韦”之{韦},为明本义加注“□”旁遂分化出“围”字。类似的例子还有“印”与“[抑]”、“卬”与“[仰]”、“段”与“[锻]”、“希”与“[稀]”等。 2.1.2 用假借字表示某词 用假借字表示某词,指的是某词固定地使用某假借字表示,而这个假借字也只固定地表示该词,形成一对一的关系。例如“肖”字本义是相貌相似,但在张家山汉简中固定地用作“消尽”之{[消]},而“消尽”之{[消]}也固定地使用“肖”字表示,二者是一对一的关系。张家山汉简中用假借字表示某词的现象还有84组,见表1。 2.2 一字表示两个或多个词 2.2.1 一字既表示母词,又表示分化词 词有本义和引申义,二者本是同一个词。如果词义引申太远,叫人很难把二者联系起来,这时本义和引申义就会分化为不同的词。本文把表示本义的词称为母词,把表示较远引申义的词称为分化词(参看王力1999:98)。裘锡圭(2013:214)把前者称为母字,把后者称为分化字。张家山汉简中既有用母字和分化字分别表示母词和分化词的情况,也有仍用母字同时表示母词和分化词的情况,从而形成一个字表示两个或多个词的现象。例如取—{取}、{[娶]},受—{受}、{[授]},弟—{弟}、{[悌]},共—{共}、{[供]},庸—{庸}、{[佣]},顷—{顷}、{[倾]},见—{见}、{[现]},士—{士}、{[仕]},奉—{[捧]|、{奉},生—{生}、{[姓]},冣—{最}、{[聚]},张—{张}、{[胀]},等等。 2.2.2 一字除表示母词或分化词外,还假借表示别的词 在张家山汉简中,一个字既表示母词又表示分化词从而形成一字表示多词的现象所占的比例并不多。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字或者表示母词或者表示分化词,同时又音近假借表示另外一个或几个词,从而形成一字表示多词的现象。例如“环”字除表示母词“环绕”之{环}以外,又假借表示“归还”之{[还]}:及除坐者赀,赀已入环(还)之(《奏谳书》123)。类似的例子还有58组,见表2。 2.2.3 一字假借表示另外两个或多个词 在张家山汉简中也存在这种情况,一个字既不用来表示母词也不用来表示分化词,而是假借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别的词,从而形成一字表示多词的现象。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蚤”的本义是“跳蚤”之{蚤},但在张家山汉简中没有表示跳蚤的用例,都用来假借表示“早晨”之{[早]}和“爪牙”之{[爪]}。类似的例子还有亶—{[擅]}、{[袒]},臧—{[脏]}、{[藏]},茲—{[慈]}、{[滋]},等等。 3 词与字的对应关系 词与字的对应关系是以词为观察点,考察某词使用了哪些字形来表示它,可以分为一词使用一个字形来表示、一词使用多个字形来表示两种情况。一词使用一个字形来表示与前文2.1“一字表示一个词”属于同一种现象,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已,此不赘述。本节主要讨论一词使用多个字形来表示的情况。根据该词与字形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一词使用多个异体本字、一词使用多个假借字(张家山汉简中没有这样的用例,故不讨论)和一词既用本字又用假借字三类。 3.1 一词使用多个异体本字 一个词使用多个字来表示,这几个字之间是异体关系,且都是这个词的本字。例如在张家山汉筒中,{诈}使用“诈”、“”这两个字来表示,它们是形符相同声符不同的异体字,都是“欺诈”之{诈}的本字。类似的例子还有{界}—“界”、“畍”,{敝}—“敝”、“”,{迁}—“迁”、“”,{軵}—“軵”、“”,{饮}—“饮”、“”,{系}—“系”、“係”,{粝}—“粝”、“燤”,{龙}—“龙”、“蠪”,{锦}—“锦”、“”,{阴}—“阴”、“”,{體}—“體”、“”,{咽}—“咽”、“胭”,{陷}—“陷”、“臽”,等等。这些异体字经过历时的演变,有的被后世继承下来,成为正字;有的逐渐被淘汰,一部分只保存在字典、辞书当中,一部分则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后世根本见不到它的痕迹。 3.2 一词既用本字又用假借字 一个词除使用本字来表示外,又使用假借字来表示。例如在张家山汉简中,{顾}使用“顾”、“雇”这两个字来表示,“顾”是本字,“雇”是假借字。类似的例子还有28组,见表3: 4 字与词的交叉对应使用现象 字与词的交叉对应使用现象,指某字形表示多词、某词用多个字形来表示,其中的字形与词又互相交叉使用,形成双向的复杂的多元对应关系的现象。这多是因为文字之间互相假借或是有的字形有多个异体造成的,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根据字形与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词之间形体互用和字与词交叉使用两种情况。 4.1 两词之间形体互用 两词之间形体互用是指两个词除了使用自己的本用字形以外,又分别借用对方的字形来表示。例如{偿}除了用本字“偿”表示外,又借用“赏”字来表示;而{赏}除了用本字“赏”表示外,又用借用“偿”字来表示;这样就形成了特殊的形体互用关系:赏、偿—{赏}、{偿}。这种情况在张家山汉简中一共有6组,另5组是:成、城—{成}、{城},攻、功—{攻}、{功},与、舆—{与}、{舆},即、节—{即}、{节},黄、广—{黄}、{广}。 4.2 字与词交叉使用 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属于一词对应多字形、一字形对应多词的复合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假借,有的因异体,有的因古今字,有的因书写讹误,等等。例如“贾”表示{贾},也表示{假}、{价}、{固},其中{固}也用“固”来表示,{假}也用“假”表示,“假”也表示{[瘕]}。这种情况很常见,说明张家山汉简具有用字不规范、假借现象比较突出的特点。类似的例子还有87组,见表4: 5 结语 根据以上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张家山汉简的用字总体上比较规范,绝大多数都是一对一的关系,且同传世文献的用字习惯有较强的一致性,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的用字业已比较成熟和稳定。 2)张家山汉简的用字习惯也有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假借字使用比较多、假借字与本字混用、不同词之间形体互用等,体现了张家山汉简的用字还有不成熟和不稳定的一面。 3)张家山汉简所表现的用字习惯,跟同时代其他文献总体上是一致的,说明张家山汉简所反映的可能是共同语的用字习惯,而不是某一地域或某一方言的用字习惯。 ①加大括号{}表示词,加方括号[]示在张家山汉简中没有用例。下同。标签:假借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