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论文_王俊杰1,李春燕2,张佩娟3,姚娟

王俊杰1 李春燕2 张佩娟3 姚娟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介入化疗组(n=30例)和静脉化疗组(n=30例),介入组使用介入栓塞化疗,静脉化疗组给予全身静脉化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介入化疗组(9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60%),且介入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给予介入栓塞化疗效果优于静脉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临床可行、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字】 中晚期宫颈癌; 介入化疗; 静脉化疗; 对比

宫颈癌作为妇科常见一种恶性肿瘤,该病症发病日趋年轻化。相关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1年至2年内复发率为32%,出现上述情况与手术、化疗无法消灭潜在亚病灶和微转移病灶有密切的关系[1]。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化疗成为宫颈癌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辅助介入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并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文中以60例患者为研究依据,比较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治疗效果,介入化疗治疗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介入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各30例。介入化疗组30例患者的年龄在41~68岁,平均年龄为(45.6 12.1)岁;静脉化疗组30例患者的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47.6 13.2)岁。上述患者宫颈肿瘤直径40~80mm,平均直径为60.7mm。比较可知,介入组和静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2.方法

介入化疗组使用Seldinger技术,由右股动脉穿刺将5Fcobra导管插入髂内动脉,在血管造影下灌注经稀释的化疗药物,再次选择至子宫动脉及肿瘤血管,采用明胶海绵条3~4条栓塞,待栓塞造影肿瘤血管基本消失为止采用同种方法对侧髂内动脉注射等量化疗药物。拔管后对穿刺位置实施加压包扎,让患者平卧24h,21d后接受第二个疗程治疗。静脉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100mg/m2,奈达铂100mg/m2,,21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UICC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2],主要划分为完全缓解:患者肿瘤完全消失维持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患者肿瘤缩小50%且维持4周以上;稳定,患者肿瘤增大或缩小不大于25%,检查显示并无新病灶出现;进展:患者肿瘤增大程度超过25%,发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用x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由表1可知,介入化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静脉化疗组为6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讨 论

宫颈癌是女性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给予手术、放疗等方法治疗。因宫颈癌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病症中晚期,一般丧失手术切除良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局部病灶大,常常伴有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直接给予根治性手术治疗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不佳[3]。近些年,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新的化疗药物出现,治疗方案和给药途径也有所改进,化疗对该病症的效果给予充分肯定。有学者最初将化疗药物用来根治性术后或放疗后进行补充治疗,随着对化疗药物研究的深入,逐渐将化疗药物融入介入治疗上,从而形成全新的治疗方式[4]。化疗药物自身细胞毒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体积,能提升放疗敏感性,达到快速杀菌的目的。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均要遵照一级动力学原理,但一次杀死癌细胞数量有限制,多次治疗不一定能提升治疗效果,也可能加大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手段能有效减少肿瘤体积和负荷,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消除亚临床微转移病灶,具有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降低复发率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关注[5]。新辅助化疗手段是临床最新的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方式重点是给药时机就是在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治疗前接受化疗,有效缩小瘤体,达到改善肿瘤宫旁浸润、降低肿瘤活力等作用。

新辅助化疗包括静脉全身化疗和借助Seldinger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后者通过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6]。有学者研究表明,动脉介入采用动脉插管把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患者远期生存率有不良影响[7]。宫颈癌新的辅助化疗手段是指患者接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相应疗程的化疗,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和浸润范围,成为介入化疗最特殊的形式。本次研究可知,介入化疗组(90%)与静脉化疗组(60%)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介入治疗组呕吐、肝肾功能损害、脱发或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介入化疗方法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化疗组,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肿瘤组织,避免全身用药方式经过肝脏、肾等组织遭受破坏,从而减轻化疗药物对肝肾的毒性。同时,因介入化疗局部用药药物浓度明显升高,从而降低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成为临床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介入化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且介入化疗副作用较少,成为提升肿瘤近期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珊.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Ⅰb-Ⅱb宫颈癌近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1):1315-1317,1321.

[2]贾彦召,余杰,饶石磊等.中、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4):149-150.

[3]赵珍.两种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2):53-53,55.

[4]Kumar JV, Doval DC, Rao R,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ancer of the cervix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cal surgery[J]. Int J GynecolCancer, 2012, 19(3): 417-422.

[5]焦蓉,陈莉.介入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在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140-141.

[6]Fanfani F, Fagotti A, Ferrandina G, et al.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followed by radical hysterectomy in FIGO Stage IIIB cervicalcancer: feasibility,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J]. Int J Gyne?col Cancer, 2013, 19(6): 1119-1124.

[7]兰为顺,胡道予,杨文忠等.基于介入治疗的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的比较[J].放射学实践,2013,28(6):678-681.

论文作者:王俊杰1,李春燕2,张佩娟3,姚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论文_王俊杰1,李春燕2,张佩娟3,姚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