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的发展,民族旅游成为西藏产业构成的一种风情线,本文以扎木镇规划为例,剖析了西藏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规划面临的难点问题。论文参考云南、新疆旅游小城镇建设实践,探索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的规划策略和规划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民族旅游;扎木镇;
1.旅游城镇的发展背景
旅游小城镇一般是指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 ,使旅游业在当地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产业地位的小城镇。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谈到,这类小城镇植根于广大的农村地域、依托地方文化与特色资源,它们所特有的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播等功能,能很好的贴近农民、连着农家,越来越显示其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西藏地处我国西部,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由于地处高原及人口稀少,民族旅游成为西藏产业构成的一种风情线。扎木镇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帕隆藏布江临近雅江的几字形拐弯处,人口约1万人,是波密县人民政府驻地,川藏公路318国道横贯东西,周围冰川、原始森林围绕,素有”中国小瑞士”的美誉。将扎木镇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城镇,发展民族旅游,是扎木镇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 规划难点
2.1 城镇规划发展落后
扎木镇目前沿用98年的县城总规,已经跟不上现状发展的趋势,不符合实际,开发处于自发状态,功能分区混乱,用地布局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可持续发展观没有得到执行,掠夺式开发,给区域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等方面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2.2 城镇基础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水平偏低,在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又忽略了建设,造成基础建设滞后。目前镇里缺乏旅游服务机构,缺乏旅游宣传,缺乏旅游线路串联各个景点。扎木镇有广阔的农村腹地,拙朴自然的农村风貌对来自内地城市的游客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也是城镇的特色所在,但这些独特的农业景观及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未能有机结合起来。许多旅游线沿途的农村居民点相当零乱且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具有一定旅游接待功能的村庄村民强买强卖,令游客望而止步。
2.3 民族文化的冲突与缺失
近年来,因城镇建设中不重视特色的营造、利用和旅游转化,没有形成较好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功能,使旅游城镇的文化特色不断受到外来流行文化的冲击和退化,从藏装到牛仔裤、青稞酒到啤酒、藏歌到流行歌曲、锅庄到迪斯科,旅游带来的文化交流加快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褪变。在藏族民居中,塑钢窗、瓷砖被作为高级建筑材料,用来改建适合游客卫生习惯的客房,传统的民族建筑风貌正在发生变化。
3.规划借鉴
3.1 云南省旅游小城镇建设思路
2006年,建设部调研组在《关于云南省旅游与小城镇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中谈到云南省旅游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城镇规划调控、建设专业化市场、保护与开发合理并行等方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有序发展;从资金引导、土地供应、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注重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自然、人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有机更新。
3.2 新疆旅游城镇地域特色规划
1)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展规划:保护具有浓郁的传统风貌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的特色;保护具有真实的建筑遗存地区,如建筑、街道及院墙、驳岸等;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地段功能的复兴。2)特色景观风貌的形成旅游城镇特色景观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城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城镇发展历史演变的聚落特点;满足特殊功能需要的结构形态。
4.扎木镇旅游城镇建设规划实践
4.1 完善并强化城市旅游功能
4.1.1 规划引导,提升城镇发展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贯彻波密县政府提出的“两产业一平台”建设发展思路,通过大力发展镇内林下资源天麻种植产业,带动全镇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改善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广辟增收途径,带动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康;通过加快推进旅游引导下的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创造平台,辐射和带动乡村,缩小贫富差距,提升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
4.1.2 强化旅游功能,打造旅游精品路线。
规划将扎木镇自然乡村区域进行整体保护,侧重于社区产业的发展、科教文卫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多照顾当地人的发展要求和传统风俗习惯;规划将扎木镇的城镇部分作为旅游服务基地,布置大部分的旅游接待功能和文化展示功能,功能上和设施上,更多地照顾外来游客的好恶和习惯;而家庭旅馆则点其中,成为两者之间的过渡模式。
结合扎木镇城市、乡村、自然山水风貌的独特资源,重点打造三条旅游线路:滨江风光休闲游——依托帕隆藏布江两岸绿化景观带及各种主题景观节点,策划展现帕隆藏布江滨水景观、扎木小镇风情的主题游线;藏乡文化体验游——挖掘扎木镇文化特色,依据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由318国道、帕隆路串联主要文化经典,打造展现波密多元文化的主题游线;山城水城观光游——以帕隆藏布江和南北山脉为主题,策划环绕中心镇区的山城水城体验观光游线。
4.1.3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立三级旅游服务系统
按照服务设施的服务规模,服务类型与服务范围,分为服务区(综合型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服务点三级旅游服务系统。主要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公厕、绿道驿站、游客服务中心、休息区、餐饮住宿、停车场、主题酒店等。
4.2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4.2.1 城市空间规划布局
城市空间规划基于“神、人、天地”的要素,提出规划构想。
基于“神”的构想——结合藏传佛教向心宇宙观,以及藏民生活中充满转山、转水、转经等“轮回”意识和“转”的行为,规划规划扎木镇城市功能组团沿着318国道,帕隆藏布江发展形成以当地的“多东寺”为中心的扇形圈层带状布局。
基于人的构想——基于扎木镇旅游小城镇的定位,服务各种人群、城镇功能将朝多元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结合当地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打造一江揽胜、双轴际汇、四心辉映、绿带聚湾的城市空间结构。
基于“天地”的构想——扎木镇海拔2700米,地形北高南低,属高原温带季风气候。通过建立风场模拟及温度、湿度模型分析,规划回字形街区、院落式建筑布局形式。
4.2.2 城市总体形态控制
规划打造四条南北向的视线廊道,三级视域控制范围,保证在主要的视廊视域范围内都可以不受阻挡的观赏到南北两侧的山体景观,并保持主要公共空间面向滨江开敞;以滨江两岸作为视线起止点高度,以观看对岸2/3山体景观和本岸1/2山体景观为要求,对视线断面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通视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同时把握规划区内建筑的体量和高度,形成错落有致、富于节奏变化的整体天际轮廓线。
4.2.3城市民族建筑符号
建筑细部包括屋顶、檐口、墙身、建筑底层、色彩等方面,强调街道整体形象;屋顶形式与当地雨林气候相适应,以坡屋顶为主,装饰边玛墙,采取涂料或饰面石材等。墙体材料以石材为主,墙面白色涂料突出背景,出挑木构架凸显扎木镇藏式特色;墙身采取稳重的白色;建筑底层采用灰色色彩、肌理较为粗旷的石材贴面,在此基础上丰富建筑细节设计。
4.2.4城市民俗文化活动
规划设计引入民族元素,将藏式图案“吉祥八宝”图案运用在城镇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主题等。规划尊重宗教信仰,并将宗教文化与旅游活动密切结合。合理规划转山路线,并规划村民灌顶、赛马、跳锅庄的宗教活动场地,其间点缀转经房、经幡、玛尼堆,突出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小芸,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上海经济研究, 2009-8;
[2]周建明、洪治中、谢丽波、冉宏天,旅游城镇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镇为例,小城镇旅游,
[3]王彬汕,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规划探索以稻城香格里拉乡为例,风景园林,2009-6;
[4]李柏文、田里,中国小城镇旅游研究综述,旅游论坛,2009-10
论文作者:张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旅游论文; 城镇论文; 小城镇论文; 特色论文; 功能论文; 建筑论文; 西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