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中的早期应用论文_张鑫 祝波

张鑫 祝波

(开远市人民医院脊柱创伤骨科;云南红河 661699)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随机的方式选取32例在本院进行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于实验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长于实验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临床治疗中,可采取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抗生素骨水泥;外固定支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20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出行工具种类的增多,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我国交通事故伤害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致使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发生率有所上升[1-2]。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是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式,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和外固定支架为常用方式,为了探讨这两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选取32例患者进行对比调查,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在本院进行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骨折治疗的患者,我院根据住院先后顺序结果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即为对照组16例和实验组16例。对照组中的男性病例为9例、女性病例为7例,病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45.5±1.1)岁;实验组中的男性病例为9例、女性病例为7例,病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46.5±1.1)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术中患者取仰卧位,使用抗生素治疗,进行麻醉,清除坏死组织,制作手术切口,将皮肤切开,对骨折断端进行探查,实施复位处理。如果骨折部位较大,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随后安装外固定支架,置于小腿前内侧,选择进针点,钻孔后拧入螺钉,上外固定支架。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外固定支架与对照组相同,术中患者取仰卧位,待到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根据患者实际骨折情况[3],沿着窦道细致的剥离,扩大切口,彻底清创,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暴露骨折端后进行复位,将骨水泥粉和万古霉素按5∶1的比例均匀混合,填充缺损骨折腔,缝合伤口或皮瓣覆盖创口,给予支架外固定。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避免术后感染。

1.3指标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士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过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实验组存在劣势,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下肢开放性骨折在骨折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笔者收集资料证实,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是常见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异常活动、畸形、局部肿胀、疼痛等。在临床治疗中以外固定支架为主。切开复位能够有效促进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创伤比较大,不利于神经血管和血运恢复。但是对于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对缺失部分进行填充,能够更好的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我院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4-5]。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具有稳定性高、固定效果好、创伤小等优点。为了调查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临床治疗效果,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临床治疗方案,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患者临床治疗中,可采取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军,周雪峰,白克文,et al.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合骨搬移技术分期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J].骨科,2017,8(6):451-454.

[2]丁国成,刘欣伟,刘兵,et al.膜诱导技术结合被覆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9):530.

[3]薛德挺,李杭,潘志军,et al.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9):556.

[4]邱旭升,戚晓阳,殷志鹏,et al.诱导膜技术治疗创伤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1):998.

[5]肖坚.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中的早期应用[J].中国骨伤,2017,30(3):270-273.

论文作者:张鑫 祝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支架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中的早期应用论文_张鑫 祝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