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结构解读_课程结构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结构解读_课程结构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结构的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高中语文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涵,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新课程结构。新课程总体结构是由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构成的。就具体的学习科目而言,各个科目内部的结构并不一样,准确把握学习科目内部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课程总体结构,进而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内涵。本文试就语文学科的课程结构谈一点自己的理解。

一、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现了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学科课程由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组成:必修部分有5个模块;选修部分有5个系列,若干个模块。这一课程总体结构体现了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

第一,课程结构体现了基础性要求与发展性要求的结合。应该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有基础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但必修课程更加强调共同的基础性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12项课程目标和“表达与交流”的9项课程目标都体现了共同的基础性要求。《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5个选修系列的课程目标更多地体现了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发展性要求。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选修部分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性要求。

第二,课程结构体现了规定性和选择性的结合。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体现了课程的规定性。对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潜能有选择地学习。一个学生修完必修课程后,可以在一个选修系列或几个选修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4个选修模块学习结束,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还可以再选修2~3个模块,这就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尽管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很强,但选修课程中仍有规定性要求,其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模块的教学课时也是规定的。

第三,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结合。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选修课程则更应该满足学生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深造的需求,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四,课程结构体现了有序性和开放性的结合。课程结构的有序性体现在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上,体现在学习目标的序列上。开放性则体现在学校依据新课标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方面,体现在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方面,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体现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交融上。

二、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结构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和传统结构特点的结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将原必修教材的“阅读”(含“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最后1个部分安排在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新教材的主体部分“阅读与鉴赏”由“模块(册)—单元—课文”的结构组成,课文仍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这种结构保持了人教版教材的传统结构特点,带有很强的继承性,但原必修教材主要以体裁为编排单元的依据,知识性强,新教材则更加突出人文性;原必修教材课文后安排“练习”,新教材课文后安排“研讨与练习”,增强了研讨性、交流性,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求。

原必修教材“写作、口语交际”是分单元进行练习的,每个单元由“写作指导”“写作练习”和“示例”组成。新教材“表达交流”部分分为20个写作专题和5个口语交流活动,每个写作专题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组成,口语交流活动则由“指导与探讨”“实践与交流”组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设置了“梳理探究”部分,整合了过去教材“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内容,分为15个专题(每个模块有3个专题),增加了探究性较强的内容。有的专题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专题侧重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研讨,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影视文化”等专题,既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又有很强的探究价值,体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

在新教材所设置的“名著导读”部分中,每个模块安排两部名著。“导读”分“背景介绍”“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3个部分,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欣赏水平。

新教材的结构与原必修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的要求,改变了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情况。但“阅读与鉴赏”部分仍然保留了原必修教材的基本结构模式。

三、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结构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总要求和语文学科特点的结合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必修教材由模块、专题、板块组成,这种结构形式既符合国家对所有学科课程的总体要求,又具有非常鲜明的语文学科特色。模块是所有学科课程结构中都具有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模块、专题、板块又构成了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独特结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必修教材的模块都必须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都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展开,这是任何一个模块都必须遵守的共性要求。模块下的专题是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基本结构单位,专题突出“综合、整体”的思想,一个专题一般是围绕一方面内容展开,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指导建议,从而形成一个学习整体。专题由板块组成,每个专题有2~3个板块,每个板块由有关选文及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有较明显的递进、拓展关系。

在由模块到专题再到板块的结构中,专题是一个重要环节。专题类似于过去教材的单元,但又不同于过去的单元。过去教材的单元是由单篇课文组成的,课文是根据体裁或题材组合的;现在的专题是由板块组成的,板块突破了“一篇一课”的模式,将选文及相关学习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单位。专题可以统领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学习的范围和视野。每个专题都可以有丰富的语文活动内容,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编者、学生与其他读者之间构建对话平台。在学习方式上,一个专题以一种学习方式为主,也可以包括几种学习方式。板块实际上是专题统领下的学习活动小模块。由模块到专题再到板块的结构,体现了新课程的模块意识,同时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四、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结构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规定要求和学校自主安排的结合

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区别。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的基本结构是“系列—模块”结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教材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与专题”五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如“诗歌与散文”系列就有“唐诗选读”“宋词选读”“元曲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中国现代诗歌选读”“鲁迅杂文选读”“外国诗歌散文选读”等模块。“文化论著与专题”系列有“中外文化论著选读”“《论语》选读”“《孟子》选读”“《老子》选读”“《庄子》选读”“《人间词话》选读”“《歌德谈话录》选读”“中华文化寻根”“民俗文化专题”“社区文化专题”等模块。

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采用“系列—模块”结构,而没有像化学、地理、历史、物理等课程那样直接具体到模块,这既符合国家对课程的总要求,又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并且更加开放。

五、语文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应有机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强调,课程设置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选修部分应由学校自主实施,即要求各个学校按照选修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这样就可能出现语文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交叉重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搞清语文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高度重视语文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语文选修课程由学校自主实施,这与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语文选修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校没有开设与否的权力,而只有如何自主实施的义务。校本课程的开发权属于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和目标由学校制定,也由学校实施,学校不仅有权决定该课程是否开设,而且有权决定如何开设。这是选修课程与校本课程最主要的区别。

校本课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语文学科的内容,因此,校本课程应在更大的视野范围内来设计开发,可以设计跨模块、跨学科、跨学习领域的内容,以避免与语文选修课程重复。如《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简介》《音乐与诗歌》等校本课程,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与语文学科有联系的校本课程可以从实践环节上着手设计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形成实践性课程。如《社会调查的方法和社会调查报告》《语文与考证》等校本课程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充分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与社会资源地方资源结合,也是与语文学科有联系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的思路。如《扬州八怪的诗文》《社团网络文学》等就属于这类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大语文的范围来看,语文课程结构应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语文部分,甚至还要加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关内容。这样的结构才是语文课程最完善的结构。

通过对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课程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准确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准备。

标签:;  ;  ;  ;  

高中语文新课程结构解读_课程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