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中医院 四川 雅安 625400)
【摘要】目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应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和氧合,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结果:应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广泛成为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命支持、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近几年机械通气技术迅速发展,国内外同行对机械通气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人工气道首选经口气管插管,现就医护配合、气道护理、呼吸机参数调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叙述如下。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95-03
1.医护配合
1.1 患者应去枕平卧位,头后仰,拉开床头距墙60~80cm,取下床头板,利于医生站在患者头侧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肩颈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声门.
1.2 准备好吸痰装置、简易呼吸气囊、吸氧装置、心电监护、输液泵、呼吸机的连接等。
1.3 注意推注镇静药的速度,边推边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医护配合默契对一次性成功插管非常重要。
2.气道的护理
2.1 气管插管型号合适,固定要妥当
做好插管深度的标记(距门齿的深度),固定妥当,防止气管插管滑入右主支气管而造成右肺气压伤,左肺不张。
2.2 气囊压力的监测
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1],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防止漏气和口咽分泌物与胃内容物返流及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2.3 气道湿化
大多数呼吸机都是自动加热加湿,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2~37℃,相对湿度100%[2],以维持气道粘膜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温度过低易致气管痉挛,气道压力会增高,过高易损伤呼吸道黏膜。
3.常用模式
3.1 辅助控制通气(A/C)
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通过设定的呼吸频率及潮气量(或压力),提供通气支持,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的休息。随病情好转,逐步降低设置条件,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呼吸机可与自主呼吸同步。
3.2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减少人机对抗;通过调整预设的IMV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减轻呼吸肌萎缩;用于长期带机的患者的撤机;但不适当的参数设置(如流速及VT设定不当)可增加呼吸功,导致呼吸肌疲劳或过度通气。
3.3 压力支持通气(PSV)
是自主呼吸模式,支持适当可减轻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可应用于呼吸机的撤离。
3.4 持续气道正压(CPAP)
适用于通气功能正常的低氧患者,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防止气道和肺泡的萎陷,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对抗内源性PEEP;CPAP过高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
3.5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
BIPAP通气时可由控制通气向自主呼吸过度,不用变更通气模式直至呼吸机撤离。
3.6 其它模式
①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目前先进的高频通气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成比例辅助通气:是让患者舒适地获得由自身任意支配的呼吸形式和通气水平。
4.参数的调整
4.1 潮气量
通常依据体重选择5~10ml/Kg,并结合呼吸系统的顺应性、阻力进行调整,避免气道平台压超过30~35cmH2O。
4.2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的选择根据分钟通气量及目标PCO2水平,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分,急/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时也可根据分钟通气量和PCO2水平超过20次/分。
4.3 流速调节
成人常用的流速设置在40~60L/min之间,根据分钟通气量和呼吸系统的阻力和肺的顺应性调整,流速波形在临床常用减速波或方波。
4.4 吸气时间/I:E
适当的设置能保持良好的人-机同步性,机械通气患者通常设置吸气时间为0.8~1.2秒或吸呼比为1:1.5~2。
4.5 触发灵敏度调节
压力触发常为-0.5~ -1.5cmH2O,流速触发常为2~5L/min,合适的触发灵敏度设置将明显使患者更舒适,促进人机协调;若触发敏感度过高,会引起与患者用力无关的误触发,若设置触发敏感度过低,将显著增加患者的吸气负荷,消耗额外呼吸功。
4.6 吸入氧浓度(FiO2)
机械通气初始阶段,可给高FiO2(100%)以迅速纠正严重缺氧,根据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面色等酌情降低FiO2至50%以下,并设法维持SaO2>90%[3]。
4.7 呼气末正压(PEEP)
是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平均气道压、改善氧合,同时影响回心血量及左室后负荷,克服PEEPI引起呼吸功的增加。
5.做好病人监护
监护生命体征、神色、血氧饱和度、皮肤黏膜、大小便、有无腹胀及心律失常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的参数。
6.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
气道压力过高时应查看有无人机对抗、痰液过多、气管痉挛、管道扭曲受压;气道压力过低时应查看密封的管路是否有松动漏气。
7.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是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抬高床头30~45度,防止胃肠内容物反流误吸;手卫生:做好手卫生,严格遵守吸痰操作规程;吸痰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先吸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后吸口腔内分泌物及咽喉部分泌物,吸痰前后两分钟应给予纯氧吸入;口腔护理:采用口腔冲洗法,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一名护士就可以完成;也可以两名护士协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吸入气体的湿化:湿化罐内盛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药物,水量适当,每日更换。消毒管理:做好病房的消毒管理工作,每日用空气循环消毒机消毒两次,湿式清扫,每日擦拭呼吸机表面;呼吸机管路:及时清除螺纹管及冷凝杯内的积水不应常规更换呼吸机管路。较长时间更换管路并不增加VAP的发生率;避免误吸,尽早撤机: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避免误吸,尽早撤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8.舒适需要
尊重患者,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要,做好皮肤护理及排泄护理,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由两名护士共同协作,防止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螺纹管连接处的脱落。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9.用药护理
注意用药的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管理,需控制滴速的药物,要用输液泵或推注泵;要防止升压药外渗而致局部组织坏死,做好护理干预。
10.心理支持
经口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时,因沟通障碍而引起病人心理不适应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可用肢体语言、眼神、书写板等与患者交流,关爱、鼓励患者。
11.避免非计划性拔管
适当有效的约束可以阻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签字后使用保护性约束,班班进行交接,约束带使用活结,观察肢体皮肤情况。
12.配合医生做自主呼吸实验,做好撤机准备
需要对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常用三分钟自主呼吸实验,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经口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中最常用的插管方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除加强责任心外,掌握呼吸机的模式选择、参数调节、报警处置、管道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科素养;高质量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
[2]郑晓丽,王传霞.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2,42(10):50-51.
[3]许红云,陈小华.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79.
论文作者:王英,杨先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气道论文; 呼吸机论文; 气管论文; 机械论文; 流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