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基础灌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将基础灌浆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中,想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还需要基于其特点,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可行性高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要求与要点,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可靠指导,保证每道工序实施的规范性。
一、基础灌浆技术施工特点
基础结构为水利工程施工要点,基于工程功能性特征,要求基础具有良好的防渗和抗震性能。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特征,选择适应性较高的灌浆技术处理,可以对地基中存在的裂缝进行填充,同时改善地基抗变形与承载能力。面对不同特征的地质地形环境,所应用的灌浆技术操作工艺不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现场要求对各项施工参数进行调整,降低了施工与管理难度。但是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需要以地质环境的全面勘察作为基础,并提前完成岩基帷幕灌浆作业,各道工序按照施工顺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对于水利基础施工作业来讲,其作为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需要在完成各道工序后,进行全面验收,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隐患,并采取措施补救,确定最终结果可以达到预设标准,延长工程服务寿命,提高基础抗渗效果[1]。
二、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要求
1.科学选择灌浆材料
所选灌浆材料是否达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工程最终施工效果,必须要提高对此方面的重视。如果为岩溶地区基础施工项目,应选择具有良好可灌性的灌浆材料,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促使浆液可以顺利灌入到地基裂隙、孔洞、空隙内,对地基结构进行有效填充,以免在后期出现渗漏水问题。并且,在浆液填充后固结,要能够提高基础结构强度与防渗性,一般应选择流动性好的灌浆材料,扩大作用范围,可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并减少灌浆材料的应用,将成本控制在较少范围内[2]。
2.遵循施工技术标准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在针对基础灌浆施工作业进行分析时,确定管理根本性目的是提高基础抗渗性与安全性,可以有效抵抗后期水蚀作用,以免出现渗漏水以及沉降等问题,提高基础结构整体稳定性,减小各类问题的发生。这样在正式施工前,就需要对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并将所得结果作为施工方案设计的依据,测定计算各项参数,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保证可以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可靠指导。
3.前期充分准备工作
为降低施工难度,提高作业效率,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设计方案为依据,编制施工组织,选择合适的技术装配,并将所选设备和材料运输到场,按照要求放置在规定位置,作为施工作业的基础。对于进场的所有材料设备均要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其资质等级符合施工要求,在经过检测部门认可后才可进行施工作业[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要安排专门人员来负责对施工过程基础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确定沉降度,掌握动态信息,提高施工效率与管理效果。尤其是要对施工基础部位进行详细处理,严格以专业标准为依据进行观测,对设计方案内所存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
三、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要点
1.高压旋喷灌浆
在针对岩溶地区进行施工时,基础灌浆技术应用要点是利用浆液来提高基础强度,多会选择应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方法,可有效提高填充物结实度,在加固基础结构的同时,提高其抗渗能力。同时,高压灌浆技术还可以控制水泥形态,促使其在渗入土壤过程中保持速度均匀性,避免不同区域出现差异,提高基础处理效果。另外,总结高压水泥灌浆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效果,可确定其具有较强的抗劈裂能力,对有效提高岩溶地区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施工时将机械钻机具深入地下,通过高压泵作用,将水泥从喷嘴射出,造成原有土层结构损坏。同时,向上提拉高压钻机头部,并进行高速旋转,对水泥浆液和原有土层进行充分搅拌,最后形成坚固的柱体结构,对工程地基进行可靠加固[4]。另外,对于浅层含岩溶地区,施工时可以选择应用基础灌浆技术处理,需要将浅层岩溶中含有的沙土全部挖出,然后利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岩溶地区进行回灌。对于50m以上的深层岩溶地区,高压旋喷技术施工难度高,可根据现场特征选择应用基础灌浆技术,对岩溶中其他填充物进行排挤,在排挤作用力下,使得原有填充物可以与水泥浆液进行有效固化,提高基础结构性能。
2.混凝土裂缝灌浆
混凝土裂缝在基础施工中比较常见,对结构性能影响较大,在进行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时,需要提高对此方面的重视,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因为因为裂缝而造成基础渗漏水,降低基础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影响水利工程综合功能的发挥。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比较常见,施工时可利用压浆等机械设备,向裂缝内灌入水泥浆液,待其均匀流入所有混凝土裂缝中,经过化学反应固化,提高基础结构整体性,改善其防渗性。
3.渗漏水灌浆处理
对于水利工程来讲,受水蚀影响较大,如果前期施工不当,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渗漏水问题。总结渗漏问题发生原因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前期勘察不到位,工程选址不合理,建设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灌浆技术的作用效果,还会增大施工难度,以及增加施工成本。一方面,可以利用填充级配料处理。控制好砾石大小,根据其发挥的效果大小,来确定是否搭配使用其他性能良好的填充级配料,例如水泥冲灌级配料,形成一个反过滤层,在将各种杂质过滤的同时,保留砾石与沙土,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并减少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模袋灌浆处理方法。模袋耐磨性良好,向其中填装适量水泥砂浆,按照一定顺序挤压,可以促使模袋内水泥砂浆所含水分流出,留下沙土与水泥来加快砂浆固结速度。同时,受到模袋限制,填装的沙土不会流失,对基础工程起到良好的阻塞效果,提高结构抗渗效果。
结束语:
将基础灌浆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中,可以对基础结构起到良好固结效果,改善其抗渗效果,避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水问题,提高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充分发挥灌浆技术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应提前对现场地质环境进行勘察,结合结果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按照专业标准完成每道工序,保证施工结果达到预设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艳丽.浅谈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207.
[2] 刘钦山,姬宏海,吴社勇.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50):251-252.
[3] 万晓锐.浅谈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46):262-263.
[4] 张晓昕.浅谈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22):37-38.
论文作者:曾繁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岩溶论文; 作业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渗漏水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