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174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明显较高(P<0.01),而急救时间、心肌梗死复发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明显较低(P<0.01)。结论:急性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同常规护理路径相比明显较优,能够显著的缩短抢救和检查时间,并且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全面的判断,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和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变化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型的一种。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复杂,发病起始症状不尽相同,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运用较常规护理更优的急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1]。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治疗需求也更加迫切[2]。近年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配合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极大的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和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3]。本文对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抢救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平均(64.7±13.1)岁,经过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确诊;部分患者合并并发症;其中高血压患者17例,冠心病患者11例,糖尿病患者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高血脂患者5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路径流程,护理方案如下:接诊护士按照医嘱对患者行灌注治疗,采取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吸氧护理,并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制定其饮食计划,并为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
1.2.2 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如下:急诊护士立即对到达医院的观察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包括入院前的休息、心理护理吸氧以及对生命体征的检测等,并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配合治疗。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的病因、当前的治疗手段以及我院的医疗器械和诊治水平,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患者采取接诊护士责任制,并做出详细的护理方案,需要达到3min内测量患者血氧、血压,5min内给氧(3~5L/min),10min内采集血液标本并完成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仪器监护和吸氧等护理措施下,安排护士、医生各一名将患者护送进入导管室,并将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以及其他情况向介入护士介绍清楚,为抢救工作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并协助医生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抢救。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时间、评估时间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再PCI例数、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 结论
早期、有效的护理治疗能够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中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急救护理程序,从而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4]。急诊护理路径能够针对急诊科以及AMI患者的特点,能减少患者在医疗服务各环节中的滞留时间,从而能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迟,在标准时间对患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5]。急诊护理路径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有效治疗时机,保证护理质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对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抢救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在转运、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的救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时间、评估时间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院内再PCI例数、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表明急性护理路径能够以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为中心,使接诊护士在第一时间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减少抢救护理的随意性,使得护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抢救的及时有效。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的缩短抢救和检查时间,并且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全面的判断,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和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文建英,陈朝琼,张会文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z1):207-208.
[2]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3]高云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7-18.
[4]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57-558,559.
[5]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5-26.
论文作者:许晓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