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调查与思考_生活教育论文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调查与思考_生活教育论文

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教学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没有形成,是非辨别能力差,一些消极腐朽甚至是反动的东西极易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这对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对于我们培养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和经济跨越式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小学思品课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它起到其他学科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由于农村小学学生数量多,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条件差等原因,导致了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成效差。因此,对农村课程改革后,小学思品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探讨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正是基于上述目的、意义,笔者力求在较全面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从教育观念,学生自身情况,学校办学条件,教师教学能力,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入手,查找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调查采用问卷、访谈及思品课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调查对象为来自省级思品骨干教师培训班,市级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小学校长提高班和市级小学思品学科学会会员等从事或关注农村思品课的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调查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思品课教学取得的成绩、思品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思品课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

学生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行为能力有所加强。据抽样调查,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使儿童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发展智力的满足,而且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享受心灵上、精神上的满足,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实现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认知与情感、头脑和心灵、道德实践全投入的过程。如通过“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社会生活中必须有道德,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从小就应该养成生活自理,学习自觉,自强自立,不依赖他人,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等方面的知识。行为上通过家校联系,共建“学生成长纪录档案”等活动,让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同学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同学们的道德实践,基本上达到同年龄人所应具备的良好标准。思品课教学评价不再以考试为唯一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实行以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思品课学习效果的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来考察。走访问卷表明,学生大多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正确的道德理念评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主流值得肯定。他们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道德实践,他们普遍认为要孝敬师长,对人要有礼貌,在家里要做家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假期应该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别人有困难要给于帮助,要爱护公共设施,诚实守信很重要,讲粗话、脏话不文明,有损形象,拾物要交公或交还失主等。

二、几个主要问题

由于在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思品课教学中,一些教育者的成才教育理念、文化审美和管理上存在偏差,重视不够,管理手段陈旧,有畏难情绪等,导致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出现了以下一些较普遍的问题。

思品课不上不讲的情况。不上不讲的情况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思品课程只是摆在课表上。由于主管部门评价有失妥当,学校不重视,教师改上其他课,此课已名存实亡。一些学校和教师(包括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语文、数学等上边要考核评比的科目,认为思品课程是“副课”,上与不上得看主课的教学情况而定。思品课被语文、数学等学科挤占了。其二、课表上根本就没摆这门课程。这种情况在个别村小曾出现过。其三、根本就没有思品课程教材。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偏僻的私人办的学校或承包式的初小。

“剩闲”人员授课或多头兼课现象较为普遍。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的思品课教师几乎都是年老多病,或能力有限不能胜任语文、数学等所谓主课教学,需要照顾的教师,有些学校甚至让并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工勤人员授课。如此思品课教学人员或因身体原因连常规的教学工作都难以完成,或是能力有限根本就不懂教学。如此从教人员,思品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了。

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堪忧。现在的青少年成长期正面临我国社会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封建迷信等消极腐朽的思想,无一不对青少年产生影响甚至是腐蚀。孩子们有意或无意地感觉到老师讲的和家长说的不一致,上课说的和社会上见的不一样,大人们说归说做归做。孩子们容易困惑。

一些地方思品课教学评价脱离实际。长期以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思品课程的评价是以试卷上的分数来衡量,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偏离了思品课课程性质的要求;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导致了思品课教学脱离儿童生活只教教材,只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没注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出现了少数学生试卷分数很高,但是其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缺乏爱心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三、建议和想法

全社会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真正更新教育观念,以对国家,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全社会都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和成绩。目前,我国有近三亿中小学生,农村中小学生约占七成,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保卫者,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提高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须从国家兴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当前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改进思品课的评价,要注意提高思品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大思品课教学的科研投入,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整体优势,并协同社会各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思品课课程教材要进一步着眼未来,就近入手。着眼未来是“三个面向”的要求,而就近入手则可以省编、市编、县编、甚至是乡编等校本教材内容各占一定比例,可以“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这样可以使教育的主体看得见摸得着,更具主动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思品课教材要敢于正视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及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特点,加强校本教材的建设和开发,用身边的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面对新形式,思品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知识、信息大爆炸,科技发展迅猛,全球一体化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校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特点,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用爱心开展课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事实教育和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学校还要和家庭、社会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展思品课教学,用美好生活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思品课的课堂教学要体现课程向生活回归,向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以符合新课改,适应新形势下的思品课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下一代。

标签:;  ;  

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调查与思考_生活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