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华 杨小兵 四川省乐至县龙溪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502
四川省乐至县回澜镇土桥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 乐至 641502)
【摘要】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语文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语文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语文知识,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诗歌 谚语 乡土人文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72-01
语文学科是学习文科的基础,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古诗、谚语、成语等语文知识,既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方便记忆。又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写的事物,仔细体会,我们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地理原理。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前两句写的是玉门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玉门因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几乎不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 又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把平原与山顶的气候作了形象对比。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平原(海拔为50米)上为10℃,此时为春天的最低气温,那么山顶仅1℃多,两者竟相差8℃,难怪在“人间”百花凋谢,绿叶满枝后,“山寺”桃花才盛开。借助于本诗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的理解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地理知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又称匡山,飞峙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原来和鄱阳湖是连成一体的,因发生断层,成为断块上升山,鄱阳湖却是断块下陷地区。庐山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格外险峻。海拔高,降水多瀑布气势壮观宏大,正如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云海弥漫,众峰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反映了地球的自转现象。
诗歌简洁生动,有很强的韵律感,运用诗歌进行知识的总结,识记效果很好。例如,在学习了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的矿产分布后,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矿产地的名称和分布,我把所学内容小结成顺口溜:“白云鄂博产稀土,金昌产镍在甘肃,金矿招远就在鲁,甘肃山东内蒙古。德兴铜矿大余钨,锡矿山产锑没错误,水口山铅锌咕嘟嘟,湖南江西最突出。平果铝土个旧锡,广西云南记仔细。”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颇有情趣,而且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自然地理规律,可谓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中以描写气候、地形以及地理景观的居多。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描述了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另外为了表现新疆的风沙大,有谚语“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N),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
“看山云里钻,看地在河边,对面能说话,握手走一天。”生动逼真地讲述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山前桃花山后雪”,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三、地理教学应与乡土人文知识有机联系
在地理课中,适当结合故事、民谚进行教学,可以使课讲得更生动、形象。如讲述“中国的商业”一节时,课文是这样阐述的:什么是商业呢?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是活动,就是商业,有时俗称“做生意”或是“做买卖”。为什么说“做生意”或是“做买卖”就叫做商业?“商”原来它和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朝代有关,传说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文王灭商朝以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史称西周,周文王把原来的商朝的臣民当成是二等“公民”,叫他们曰:“商人”,不分给他们土地等其它的生产资料,这在当时简直置他们于死地,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大活人那会有被活活饿死的道理,这些完全失去生产资料被称作“商人”的人们,奋起抗争,另辟蹊径,流落民间,从事买卖活动来谋生,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从事买卖的群体越来越大,后来人们就把专门从事买卖活动叫做商业,这方面从业人员就叫商人,学生听得兴味盎然。在讲述乡土地理时,我时时的插入这些内容,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堂中巧借语文妙文佳句,既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将“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形成学习地理的良好氛围,还可以成为学生记忆地理知识和理解地理原理的催化剂,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地理作为一门文史学科,自身和语文知识息息相关,因此,结合初中生所熟知的语文知识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开阔学生地理知识视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水平,收获地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关于语文知识如何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丁亦楠 《广西师范大学》 2016年
[2]巧用文史相关知识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姜敏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
论文作者:罗琼华,杨小兵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地理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庐山论文; 玉门论文; 拉萨论文; 海拔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