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所致疼痛的护理,找到切实有效的护理方式,以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方法 选取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10 月间进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产生疼痛的原因和护理方式。结果 通过护理之后,全部84 例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患者的局部疼痛均有所缓解。结论 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减轻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疼痛,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护理【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66-02
吡拉西坦属于脑代谢类改善药,对于脑创伤、脑动脉硬化以及脑血管病症引发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弱具备很好的疗效,并能够治疗因物理和化学原因造成的脑功能性损伤,在临床方面被广泛运用。但进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时候,病人会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部分疼痛甚至很难忍受。该研究选取2012 年4 月至2014 年10 月我院进行吡拉西坦经脉输注84 例患者,采取局部疼痛护理,效果显著,以下为相关报告【1】。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10 月间进行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420)的8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 例,女35 例,年龄在3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2.7)岁,其中脑出血患者36 例,脑梗死患者12 例,脑外损伤后遗症患者33 例,其他脑部疾病患者3 例。疗程为7-15 天,全部病人采取平卧体位,于患者双侧肘关节下外周静脉实行穿刺,都出现了局部疼痛情况,而且局部疼痛问题出现在全部静脉输注阶段,更换药液或者停止输注之后局部疼痛全部缓解,最后消除。
1.2 静脉输注吡拉西坦产生局部疼痛的因素【2】1.2.1 药物浓度太高吡拉西坦注射液的浓度和局部疼痛感有直接联系,临床治疗中应用的吡拉西坦注射液的规格通常为100 毫升,含有吡拉西坦20 克,能够应用0.9%氯化钠药液稀释成250 毫升。经过病人临床口述,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的时候,100 毫升药液和250 毫升药液相比,局部疼痛明显增强。因此,吡拉西坦注射液的浓度较高,进行静脉输注的时候,对局部的刺激性就更大,病人出现的局部疼痛就更严重。
1.2.2 穿刺选择的血管较细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时产生的局部疼痛和穿刺的血管粗细息息相关。如果选择穿刺的血管较细,病人的局部疼痛就更严重,由于血管越细,输注到病人体内的药物扩散更慢,极易导致药物在病人体内局部汇聚,增强药物的刺激性,使病人的局部疼痛感更严重。
1.2.3 静脉输注的速度较快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的速度和局部疼痛感直接相关,静脉输注的速度更快,患者产生局部疼痛就更大。经过临床观察,若基于成人静脉输注速度每分钟40-60 滴,大部分病人会出现局部疼痛感。静脉输注速度更快,药液进入患者体内之后,更容易汇集在针刺局部,出现更强的刺激性,进而使病人局部疼痛更严重。
1.2.4 静脉输注周围温度不适宜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的过程中,产生局部疼痛感和输注温度息息相关。通过临床观察可以看出,在静脉输注周围温度低于20 摄氏度的时候,病人的局部疼痛非常严重,是由于周围温度较低,患者血管出现收缩,血循环减慢,输注到病人体内的药物扩散速度也减慢,进而在局部汇集,出现严重的刺激性,最终导致病人局部疼痛感增加。
1.3 护理方式根据上述导致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阶段局部疼痛感的因素,采取对应的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3.1 稀释吡拉西坦药物浓度对患者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时候,需基于病人自身的耐受能力进行,无法耐受的患者尽可能对药物进行稀释之后,再行静脉输注。
1.3.2 把握静脉输注速度进行吡拉西坦静脉输注的过程中,需尽可能把握静脉输注速度,通常选择每分钟20 滴的输注速度。降低了输注速度,降低了单位时间的输注的药量,减轻了吡拉西坦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性,进而缓解甚至消除了病人都局部疼痛问题。
1.3.3 选取粗血管进行穿刺进行吡拉西坦药液静脉输注的时候,尽可能选取病人相对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并基于自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准则。由于选取的病人血管较粗,吡拉西坦药液输注到病人体内后,药物稀释更快,降低了单位时间药品在患者体内局部的汇聚,进而减轻了对注射部位的刺激,缓解了病人的局部疼痛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4 静脉输注周围的温度需适宜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的过程中,输注的环境需适宜,冬天重视保暖,需要的情况下应用热敷、180°翻转针柄或者2%山茛菪碱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07)涂抹患者输注穿刺点,能够切实缓解血管痉挛,提升微循环,加快血液循环。
在应用热水袋之前对病人进行健康讲解,合理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水温通常选择40 摄氏度左右,且应用毛巾包裹以免造成皮肤烫伤,替换药液的时候需首先移下热水袋,以免造成输液针脱落。也可应用湿润烧伤膏,其主要成分为黄芪、川黄柏、胡麻、维生素以及蛋自质,具备清热、活血、生肌以及止痛的功效。液体渗漏在缓解吡拉西坦注射液对静脉输注局部的刺激性,进而缓解甚至消除病人的局部疼痛感。
1.3.5 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穿刺操作,选取患者身体部位弹性优良且直静脉进行穿刺操作。进针需完全,进针中途需回血,以保证进针准确完全的进入患者血管,最后再把针进行固定。叮嘱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注过程中尽量减少活动量,以免药液发生静脉外渗情况。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提升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患者静脉输注阶段更多的进行巡查。合理把握给药方式、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并且认真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吡拉西坦静脉输注造成局部疼痛感的因素,按摩经静脉注射四周,进而分散病人注意力,如果病人依旧剧烈疼痛,无法忍受,则需更改穿刺点,保证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构建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最终提升治疗护理效果。
2 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工作,我院全部84 例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患者的局部疼痛感均有所缓解,甚至彻底消除。
3 讨论吡拉西坦属于脑代谢类改善药物,具备抵抗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的脑功能性损伤的能力。可以加快脑内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 , ATP ) 形成, 推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合成且可以提升神经信号的传输,能够加快脑代谢。由于其能够抵抗物理和化学因素造成的脑功能性损伤,针对缺氧引发的逆行健忘症状具备改进功能。能够提升记忆力,增强学习力【3】。吡拉西坦注射液是当前应用相对广泛的一类药品,其浓度较高,100 毫升中包含吡拉西坦20 克,并通常需在5 分钟到10 分钟之内静脉输注完毕。一些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注阶段会由于局部疼痛感而拒绝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直接对疾病治疗产生了影响。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减轻甚至消除患者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过程中的局部疼痛格外关键,并且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吡拉西坦药液注入患者血液之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与脑脊液,脑皮层与前脑结构中参与嗅觉的部分的药液浓度和脑干相比要高。并极易经过胎盘屏障。该药物的半衰期为5-6h,体分布容量0.6 升/千克,肾脏消除速率为每分钟86 毫升。通过动物毒理试验反映,应用灌胃器对小鼠实行灌胃量高于10 克/千克,小鼠没出现死亡。采取静脉给药方式半数致死量9.2 克/千克。
通过亚急性与慢性毒理试验都没出现对大鼠与狗的正常生长存在不良作用,该药物对血液和主要脏器的功能没有不良作用【4】。吡拉西坦注射液应用在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外伤以及各类中毒性脑部疾病导致的记忆力衰退和轻中度脑功能性障碍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儿童智力发育缓慢【5】。
疼痛属于一类抽象理念,为内心的感觉。疼痛的剧烈程度与病人本身的心理生理感官以及文化环境等许多因素息息相关。神经末梢重点散布在人体静脉浅层的表皮,而且与末梢表层更近的部位,感觉神经束区比例更大,感觉敏感度更高。本次进行吡拉西坦注射液静脉输注的过程中,选择患者双侧肘关节下外周静脉实行穿刺,由于药物自身存在的刺激感和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感,部分患者的疼痛感难以忍受,甚至选择拒绝采用吡拉西坦静脉输注的方式进行治疗。
该研究中,选取2012 年4 月至2014 年10 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注吡拉西坦的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导致局部出现疼痛感的主要因素和对应护理方式。通过稀释吡拉西坦药物浓度、把握静脉输注速度、选取粗血管进行穿刺、保证静脉输注周围温度适宜以及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护理工作之后,我院全部84 例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注射液患者的疼痛感均得到了缓解,甚至消除。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所致疼痛的患者采取对应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切实减轻消除局部疼痛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袁映红;杜春秀;黄琼.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所致疼痛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4):487-488.[2]章鸣;汪伟平.热敷输液管缓解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30):3797.[3]李玉清.静脉输注吡拉西坦局部致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24):327-328.[4]张亚宁.静脉输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疼痛护理[J].饮食保健.2015(08):83-84.[5]李敏.翻转针柄和热敷对吡拉西坦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54-1355.
论文作者:虞水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3
标签:静脉论文; 局部论文; 拉西论文; 注射液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病人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