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8000亿私募股权基金秘密探微_基金论文

我国8000亿私募股权基金秘密探微_基金论文

8000亿中国私募基金探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私募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先生是一位身家超过百万的30岁的年轻人。2001年3月份,经过一位在一家权威证券媒体做记者的朋友引见,他加入了一家股票工作室。对方许以每年30%的回报,当然双方还签有“本金至少1年不抽走”的代客理财条款。刘先生觉得条件很有诱惑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把自己手里的钱交给了这家工作室。实际上,刘先生的情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富裕的中小城市很普遍,成千上万渴望手里的钱更快增值而又不想存在银行赚利息的人们似乎被这种“地下基金”迷住了。

中国私募基金报告令业界震惊

从2001年3月以来,有关私募基金的话题一直将中国证券市场搅得心烦意乱。中科创业等一批“庄股”令人眼花镣乱的跳水表演,使众多的投资者蒙受损失,尔后幕后庄家吕梁和神秘的K工作室浮出水面。作为地下基金的一个典型,它使人不能不关注到这批资本的存在和力量。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在一个研讨会上以学者身份发表了“中国私募基金”报告。该报告是国内首份对我国私募基金进行调查研究的权威性报告。报告中最具爆炸性的结论是,在这个灰色资本市场中,我国目前私募基金规模已达7000亿至8000亿元,接近于沪深两市市场流通市值的一半,远远超过此前人们的估计。此言一出,颇有石破天惊之势,因为我国证券市场流通市值大约也只有1.7万亿。如果报告中的数字属实,私募基金的比例就接近一半,那么就势必推翻个人投资者占我国证券市场主体的观点。

所谓私募基金,简单地讲就是向特定投资者募集的基金。在国外,私募基金在基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像著名的投资专家巴菲特的基金和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都属于这一类。而在我国,由于法律上没有明确私募基金的身份,所以私募基金大都潜伏于地下。在法律空白的情况下,无拘无束地发展起来。

《中国私募基金报告》所列“投资咨询”、“投资顾问”、“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和“财务顾问”等5种公司,是私募基金中有寻求合法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要求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这些投资类公司都有一部分自有资金,注册资金不高,自有资金多数反映在私人股票账户,代客理财资金和指导性操盘资金所占比重要大得多。有一家私募基金具150亿的规模,在全国竟有20多个分支机构。一家70亿规模的地下私募基金在招募时即对资本持有人提出8不要:“资金少的不要,一般每人要在3000万以上;要求固定回报的不要;时间短的不要,即那些半年要求回报的不要……”由于信誉良好,竟也门庭若市。实际生活中,为数更多的私募基金甚至并没有任何合法的身份,他们大多以所谓“工作室”的名义进行活动,既没有工商登记,也没有法人账户,但是,依托证券商,各种各样的资金托管以代客理财的方式照样得以实施。据了解,一般证券营业部开设“工作室”的起码资金规模10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有些“名人工作室”所支配的资金早已上亿,加上券商不时暗中给以透支的资金和联手运作的资金,资金规模应当不在某些公募基金之下。

《中国“私募基金”报告》对地下私募基金规模的大胆推测,让一直潜伏于地下的私募基金终于露出了它冰山的一角。无独有偶,就在夏斌的报告出来3天之后,中国证监会也公布了几乎是同样内容的一份报告,对私募基金的问题再添了一把火。与人民银行这份推出详细数字的报告和大张旗鼓的宣传不同,证监会的调研则显得低调,证监会对于私募基金规模没有详细数字统计,只提出远大于公募基金的800亿元。比较两份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夏斌的报告侧重于数据的统计和案例,而证监会的报告更多地分析了风险。这两份报告接踵而至,一个重在揭开内幕,一个重在探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两份报告虽然角度不一样,重点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撩开这些地下基金的神秘面纱,并给它指明一条出路。

打理私募基金的都是些什么人?

随着各种地下私募基金浮出水面,这些基金背后众多的操盘手尽管刻意保持低调,但是年纪轻轻的他们,手掌巨资,驰骋天下,一进一出影响巨大,早已成为了股民心中的一个传奇。

据有关传媒调查,目前形形色色的私募基金;都离不开以下3种形式:

最为常见的是综合类的证券公司中从事咨询业务的部门为本公司的大户提供操作建议和操盘服务。这些操盘手一部分是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但占的份额并不多,更大的一部分人员是从外界“挖角”回来的专业人士。

再就是多种身份的民间法人,如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融资服务公司、市场策划服务公司、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等等。一部分民间的投资机构,除了做投资业务外还参与资产运营的中介服务,主要是那些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他们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触角涉及到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各类财经媒体、各地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以及同行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管理者。他们巧妙地策划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行业调整、资源整合,玩弄着很多在资本市场常见的“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还有一种私募基金就是多年“浸泡”在证券市场中的“老股骨”合伙搞的股票工作室。这些人多是10年前第一批下股市淘金的弄潮儿。他们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有一帮忠实、稳固的支持者,再加上媒体宣传效应,已在民间具有明星效应。

比起一些名头不小的券商来,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人才结构丝毫不显得逊色。在一家不愿透露姓名,但实际打理着私募基金的投资顾问公司,40名员工中,硕士学历以上的有26人,其余的人均为本科毕业,而且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有海外的留学和工作经历,有的甚至还曾任职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的证券分析师。

从以下几个人的经历,可以大体了解私募基金运作内幕以及经理人的生活。

刚移民澳大利亚的小K,30出头,7年前从一家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到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了两三年,帮助他们策划融资和资本运作,短短的几年内,就把两三只股票炒得翻了一倍多,操作过的资金高达10余亿,谁也不知道这几年他到底赚了多少。1997年初的股市刚刚经过人民日报社论的批评,一片萧条,他加入了一家深圳投资公司的上海分部,该机构据说能一下子调动15亿至20亿的资金,实力惊人,当时和他一起进入这家公司的大约还有20多人,都是从研究分析员开始做起,大多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老板给予他们每人300万资金试操作3个月,业绩最好的两名考虑任用为主要操盘人员,其他的留下一部分做研究员,再其余的解雇;在巨大的谋生压力和刺激下,每个人都不敢怠慢。小K按照美国大师格雷厄姆的价值分析理论,找了几家相对较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如深圳发展银行和四川长虹等,在22.00元左右全仓买入四川长虹。一段时间后长虹公布了业绩,不仅超过了市场预计而且还有高比例的送股——每10股送5股,短短3个月后长虹已经高达60余元,他在55-61元之间把公司的股票陆续清空,实际赢利1倍多,大获全胜,在同事中也首屈一指。老板本来对他的科班财务和公司价值分析理论不以为然,这下对他刮目相看,选择了他和另外一位同事小D为他操作高达几亿元的资金,许诺做好了有高额奖金提成,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则被立即解雇了。小曾现在的身份是“无业游民”,每天坐在上海富人扎堆的顶级别墅里,看看书上上网,用他的话来说,“这样的日子过得真爽。”而他原来的身份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操盘手,确切地说是一个人们通常所说的地下私募基金操盘手。1999年从一所著名的财经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对花花绿绿的股票价格数字的敏感,独立运作上亿的资金,在可以一夜暴富的中国证券市场,短短1年的时间,他为自己赚得了千万的身家。2001年春节过后,他将自己的股票全部套现,落袋为安,在公司兑现了原先约定的提成后,离开这家公司,赋闲在家。

“证券公司是最有条件参与私募基金的。”小曾描述了证券公司组织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通过一级市场业务,证券公司和一些大客户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这些客户上市后,大量闲置资金亦顺理成章地委托给证券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在国家放开三类企业入市以后,委托的资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太丰厚了,委托的资金多得很。”小曾说。其他一些准私募基金大多以投资管理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的形式运转,或者以工作室和个人专用账户的形式操作。在上海,比较普遍的是一些民营的或者是上市公司投资的投资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代理资金在几千万到上亿不等。那些委托给证券公司的资金大多被券商投入了相对风险较小的一级市场,专事申购新股。上亿元的大资金通过二级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远不如小资金有保证。因此,为了吸引大量资金,一些营业部就有类似的“一级市场基金”,专门在一级市场中打新股。利用营业部的优势,实现的收益率不仅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风险。而一些资金小一点投资管理公司一般采取跟庄和组合投资,兼顾一级市场;资金几个亿以上的有的以一级市场为主,有的以做庄为主。一般都和上市公司与券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烨199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一家国有企业,后辞职成了职业股民,几年下来,从一个拥有不到10万元资本的散户,到1996年已变成了一个大户,资金发展到了近200万元。1999年5月,王烨注册的投资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了,注册资本1000万元,他本人占有其中50%的股权。他的“基金”规模最多时发展到了近5000万元,然而,10月28日的一次失误将他的“基金”完全带入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王烨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他早早来到办公室里,开始研究当天上市的“湘财证券”基金。根据他的判断当天上市的这家基金流通盘在2亿左右,净增产才1块多点,应该没有什么戏的。可交易开始仅仅1个小时以后成交换手已经超过50%,根据他以往的经验,可知已经有大机构介入。于是他便通知部下,将手头的近2500万现金全部在30分钟内在2.50元以下全部买入,下午2点左右该基金竟创出10元的天价。但也就在此刻,他意识到出了问题,虽然截止当天收盘,王烨买入的1000多万份基金已经给他带来了近4000万元的利润,而此刻他的公司账面市值为9944万元。王烨当时自己也说不清楚,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果然,没多长时间,他在报社工作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报社刚刚接到一份中国证监会的公告文本,该基金将在下周进行1:6.5的大比例配股。王烨一下就蒙了,他为此需要近6500万元的现金进行配股。王烨整个晚上都在办公室里彻夜未眠,星期二他告诉部下,一大早就在跌停的位置挂出卖单,他现在想的是能卖出多少就卖出多少。可第一天整天该基金都没有成交,第二天该基金依然没有成交,第三天也就股权登记的当天,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成交,但他挂出的依然没有卖出一股。看来亏损已经不可避免了。该股除权以后,他在1.61元附近将全部1000万股卖出,他为此付出近900多万元的代价。但他还是庆幸,当初他没有全仓买入,否则亏损就不是这个数了。

暴富、出局咫尺间,这,就是当今私募基金经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标签:;  ;  ;  ;  

我国8000亿私募股权基金秘密探微_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