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技能教学中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论文_罗灵

中职技能教学中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论文_罗灵

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罗灵 512023

摘要:本文阐述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和职业目标等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是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二是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三是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四是强化校企立体化平台建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技能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职业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鉴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职业学校的不断增多,立体激励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教学要求,提出了立体教学模式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学习与指导的多维互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包括目的性、主体性、实验性、实用性和立体性的教学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研究立体化、多元化的教育资源。鉴于此,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技能进行了研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本文提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来建立立体网络关系。它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构建一个动态的课程逻辑网络。在思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本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对该领域专业学生技能的需求,最后构建了现代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和职业目标

从当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多学科、多课程,为企业和社会人力资源培养和输送综合性高等教育人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针对市场环境,对企业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确定最终的职业应用技能方向。

2.培养目标

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市场需求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就业岗位来进行课程设置。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主要还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这种劳动者需要的是一技之长,而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因此,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三、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目前,在招聘员工时,企业并不要求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专业完全匹配,因为学生在上岗前需要经过培训。中职学生实习的单位和岗位不一定是毕业后工作的单位和岗位。所以,在倡导“学习终身制”的今天,怎么去学习,怎么去适应社会,如何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即职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

1.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做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构建反映本校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集成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立体化教学资源诸要素中,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仿真教学软件等直接应用于教学、学习实践中,是教学的基础,在选用这些资源时,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主教材及相应配套的其他资源,用于教学实践。

2.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手段立体化应该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化教学资源手段为本位,以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训练为补充,以仿真模拟社会工作岗位环境为延伸,工学结合。在立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突出教学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保证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其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堂上师生间积极的互动交流是成功课堂的必要环节。如果老师上课时不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和操作过程有疑问,但没有机会提问,就不能达到讲道、教学、解惑的目的,也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学环节不完整,教学效果不好。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一是要关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完全自主式学习)式教学。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立体化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题库等系统测试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备课堂实施中的个性化学习指导。课后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计算机专业的复习计划,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连续、无缝的保持学习状态。二是要在课堂中进行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协作学习。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采取讲案例、讲故事、讨论、辩论等师生互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需要讨论和解决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问题进行阐述,认识到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中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常常看到有些学生打瞌睡、玩游戏、迟到时,就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对待某些学生怕脏、怕累、眼高手低等问题上,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讨论活动,并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企业专家点评。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强化校企立体化平台建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在计算机专业日常的技能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偏差,去除一些过时的以及企业不需要的内容,添加当前企业急需的技能知识,并将学习效果通过技能比赛进行验证。运用这一模式,既可以将中职学校的理论应用到企业中,也可以通过企业实习让学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

总结:以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多种专业、综合技能为目标,通过动态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重新优化逻辑关系,实现现代企业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本文的研究结果在重构中职学校课程逻辑关系、共享教学资源的模式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区域性高校联盟,将更充分地体现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玉山."精细化"管理思想在中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3):39-42.

[2]潘玉山.中职技能教学“五观”谈[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11):49-52.

论文作者:罗灵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中职技能教学中应用立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论文_罗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