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的成因及低效林改造技术浅析论文_崔宝国

低效林的成因及低效林改造技术浅析论文_崔宝国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

摘要:本文对低效林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意见,对低效林加以改造,以维持林业生态经济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低效林;成因;改造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而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度之一,水资源保护是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森林是一个天然的大水库,能够涵养水分,改善水质,水源保护林便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护林,经过科学的营造和经营管理,达到调节水量、保护水资源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水源保护林主要有人工林、天然林和其他制备资源等。我国水资源十分贫乏,森林具有良好的水源保护功能,有利于水量的调节和水质的改善,因此必须加强水源保护林建设,以涵养水源,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由于林种质劣,或受人为活动影响,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效林,阻碍了林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低效林的成因

1.1 人为活动

人为活动是造成低效林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往往需要大量的林木,如造纸业、建筑业等,在获取木材资源时,乱砍滥伐的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人口较多的林区,在砍伐之后,林相遭到破坏,内部结构失稳,许多优良的种质资源不复存在,林地的整体质量不断降低,最终形成低效林。

1.2 技术和管理上的失误

种林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包括种苗的质量、树种如何配置,营造技术等,都应与当地的林木相适应,但由于栽植人员对当地林木的自然属性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在选择技术时,与林木的喜好等特性不符,长期下来,必将出现低效林。此外,在造林工作结束后,应精心对其培养经营,在管理上有很多不当,特别是林分抚育工作做的差强人意,很容易形成低效林。

1.3 目标定位的失误

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了林地之间的差异,在利用林地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对其生产潜力做出正确的估算,在设定目标时,大的经营方向稍有偏移,或将目标设置的太高,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引起低效林的状况发生。

1.4 林木自身及病虫灾害

病虫灾害是所有林木都无法避免的,许多优质树种在生长时遭受自然灾害,或被病虫侵蚀,整体结构失去平衡,直接导致其生态功能下降,相应的经济生产能力也有所下降,极有可能会出现低效林。此外,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在进入过熟期时,林木会面临着衰亡,而许多林木本身又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导致许多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该情况多出现于人工起源的单纯林,也是引起低效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低效林的影响

林业在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低效林的产生,且占了很大比例,严重破坏了林业生态平衡,给林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1 森林整体质量下降,某些功能丧失

低效林性能的下降对当地的森林质量及林种功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长江上游为例,据统计,该地区郁闭度在0.4以下的林地在区域林分中的比例非常高,达到了40%,其中多半是低效林,生态功能较差,生产力水平较低。在很多商品材林区,以前培育的杉木林由于树种选择或管理不当,最终都变成了残次林,其年蓄积生长量还不足2m3/hm2,经过近些年的改造,年蓄积生长量大幅增长,达到了40m3/hm2,从这巨大的差异中足可看出,低效林对森林整体功能的影响之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不利于林业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当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着一种“有林无效”的情况,这是林地功能逐渐衰退、生产潜力渐次枯竭的体现,直接影响到森林正常的生产能力和健康发展,资源被大量浪费,质量也有所降低,甚至生物多样性也遭到破坏,不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严重阻碍了林业的体系建设。比如“三北”及沿海防护林区,由于树种比较单一,病虫灾害加剧,造成许多低效残次的马尾松林和杨树林,长江上游也因遭到认为活动的破坏,次生低效林面积不断扩大,这些现状势必会阻碍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破坏环境,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而丧失了许多功能,直接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因为林地不但占用了大量的用地,还浪费许多财力。对其进行改造,森林功能恢复缓慢,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而这期间,人们要投入大量的财物、技术和人力,若低效林改造面积过大,是势必会牵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3 如何改造低效林

3.1 补植改造

该方法多用于郁闭度较小、受风雪、病虫等自然灾害破坏严重、组成单一、质量较次而且需要依赖补植技术方能够恢复的林分改造中。对于疏林地,需要对场地进行局部的清理,根据因地制宜、优先选种的原则来选取种苗,在补植改造之后,要保证单位面积内的林木数量至少保持在1800-2400株?hm-2;而在那些病虫危害严重的林地,应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然后再进行补植,逐渐恢复成林。

3.2 择伐改造

该方法在天然林中的目的树种优良健壮而且接近成熟阶段,但总株数不到适宜保留的30%-40%,林木蓄积量在60m?3hm-2以下的残次林分中比较适用,如阔叶林,需对目的树种中的生长不够稳定的濒死木、枯立木等不良树种以及非目的树种进行伐除。需注意,将择伐的强度控制在采伐之前林木蓄积总量的30%以内,采伐后进行清理整地,冠下栽植耐阴的针叶树1500-1800株?hm-2,幼抚5a,形成针阔混交林。

3.3 复壮改造

该方法在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之后能够正常生长的中龄林和幼龄林中比较适用,常用的方法包括施肥、林木嫁接、松土除杂以及防旱排涝等。以辽宁的天然柞树林为例,当其长势变缓。各种性能衰退时,应对其平茬,次年萌生新枝条。

3.4 效应带改造

某些林分林木生长不稳定,质量较差,在火灾病虫等灾害中严重受损,受害木在20%以上,难以恢复,而其他方法不适合时,可进行效应带改造。将效应带内的林木伐除,保留健康稳定生长、具有价值的幼树幼苗,同时将保留带内的病木腐木清除。在效应带上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对保留带内的林木进行抚育,逐渐形成带状混交林。

3.5 综合改造

该方法在低效的纯林或灌木林以及劣质林、病虫危害林等各种经营不当的林分,方法则比较多样化,主要包括补植、择伐、复壮以及带状改造等,进而达到提升林分质量的目的。

4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但由于利用率低等原因,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此,应当增加植树造林的面积,积极营造水源保护林。受病虫灾害的影响,或因经营失误,再加上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了大面积的低效林,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应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改造,提升其林分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志军,黄永梅,杨新兵.北方水源保护林营建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6,22(4):167-169.

[2]李永宁,关楠,张恩生,崔立志,孙建峰,李贺明.河北省水源保护林经营管理问题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17,19(2):139-141.

[3]王冰,骆崇云,陈敏.低效林改造的评价标准及问题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2017,23(6):134-136.

[4]韩蕾.新形势下低效林改造设计意义及基本要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3(10):123-125.

[5]邓东周,张小平,鄢武先,慕长龙.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6,22(4):221-223.

论文作者:崔宝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低效林的成因及低效林改造技术浅析论文_崔宝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