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寄宿制学校 834606
摘 要:问题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状态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运用问题教学法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还有利于学生抽象和逻辑思维发展,提高综合水平。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法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教学法 应用策略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问题是数学课堂中扮演着诱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连贯性,一旦出现断层就会影响学生后续学习,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将数学目标和问题紧密结合,以步步深入和层层递进方式植入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优化提问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应得知并非得到学生正确答案就可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和旧知相整合,促使思维朝着深层次水平发展。提问也并非针对单个学生,而是面向所有学生落实教学目标,因而需要数学教师优化提问技巧,合理把控教学节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需做到提问适当,也可看做难度适当,问题难度过大则较易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难度过小则较易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而选取的问题难度要紧贴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以《圆》一课为例,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利用问题教学法设置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车辆轮胎都是圆形的,大家是否知道为何要做成这一形状?”“大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外辅导班中讲解基础图形绘画时都从画圆开始,大家知道为何吗?”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纷纷展开讨论并回答出各种答案。数学教师可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并运用以下话语导入:“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如果学习这一单元,相信大家会获得全新的认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教师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教材中提到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并非全等,但如果有两个和其中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在何时全等?哪种情况下又不全等?”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急迫的拿笔画,再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上述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推敲、理解和领悟新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活跃学生思维
人类普遍有一种心理现象,即好奇心,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催化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数学教师就应紧抓学生好奇心强烈特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则在概念教学中创设问题导入情境,如果概念产生背景有趣且合理,必然能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借助中学生广泛关注的“世界杯”为背景编创一道函数题,并在此过程中前往实地调查,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中调查对象包括足球教练、运动员、普通学生等,之后借助数学知识得出函数关系式。学生面对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会有较强的参与兴趣,此时数学教师立即出示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教学内容转为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并使其成为知识切入点,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毫无疑问,世界杯是夏天的热门话题,足球运动一项对运动员速度、体能、技术意识等多方面状态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通常足球运动员状态和时间变化有着紧密联系,经实验和调查研究得知,足球运动员状态综合指数y会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产生以下规律:y=4t+100(0≤t≤30)。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比赛开始多长时间,足球运动员状态最佳?这种最佳状态能维持多长时间?”在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时,数学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巡视小组分析中发现学生遇到不同难题,例如不知如何讨论当50≤t≤90时,y的变化范围?也有学生疑惑,当求出函数y=-0.1t2+9t+20(50≤t≤90)中y的变化范围是20≤y≤220,无法阐述这种做法依据。上述所有困难都围绕y=-0.1t2+9t+20是哪种函数且具有哪种独特性质?最后数学教师提出二次函数知识,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启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置梯度问题 体现教学层次
相关研究指出,大部分初中生受个人生活环境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理解所学知识方面不可避免存在差异。对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层次化教学,最大限度避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以及学习能力偏差的学生吃不到情况。尤其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设计问题要体现层次性原则,促使不同水平学生均能理解和掌握知识。问题有层层递进的效果,难易适中,可让每位学生均能从思考中获取和掌握新知,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问题是数学学科核心,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更是该学科教学的重难点。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将许多问题形成具有逻辑结构和梯度的问题链,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继琴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之管窥[J].考试周刊,2017,(17),74-75。
[2]李畅 初中数学课问题教学法的创设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3)。
论文作者:李郧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函数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3期论文;